2011年6月13日,一名叫作alinvain的使用者在比特幣論壇發帖稱自己2.5萬個比特幣遭竊,他說:“我現在真想自殺!”若按照當時的成交價格,其損失約為50萬美元。
6月20日,比特幣最大交易網站Mt.Gox受到黑客攻擊,比特幣兌美元的價格從18美元急落至0.01美元,其註冊使用者資訊被洩露。
比特幣出現於2009年初,一開始在極客圈中流通,2011年4月開始,它的關注度和價格開始抬升,比特幣最大交易網站Mt.Gox 最近宣佈他們有6萬用戶。比特幣專案組的埃米爾·塔吉(Amir Taaki)估計全球使用比特幣的不到10萬人。目前已經有不少網站接受比特幣支付。
比特幣專案組完全由一群兼職的志願者組成,沒有報酬。這個組織主要是以軟體開發為主,即給比特幣的開源軟體寫程式碼,做升級。
圍繞它的爭議也隨即開始。有人盛讚它是貨幣的未來,也有人擔心這是一場龐氏騙局,還有人認為它將毀於政府的圍剿。
美國網際網路創業者和部落格作者詹森·卡蘭卡尼斯(Jason Calacanis)及其團隊,在2011年5月中旬發表了一份比特幣調研報告,稱其為史上最危險的貨幣。危險在於,這種貨幣可以影響政府,攪動經濟,提供無法控制的全球走私交易。
無人發行的貨幣
2009年2月11日晚上10點27分,一個名叫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的人,在P2P 基金會(p2pfoundation)網站上發帖,稱自己開發出了一個叫作比特幣的開源P2P(點對點)電子現金系統,它完全去中心化,沒有中央伺服器或者託管方,所有一切都是基於參與者。
中本聰在這條帖子中寫道:傳統貨幣最根本的問題,是信任。央行必須讓人信任它不會讓貨幣貶值,但是歷史上這樣的事情一再發生。銀行本應該幫我們保管錢財並以電子化形式流通,但是他們放貸出去,讓財富在一輪輪的信用泡沫中浮沉。
在比特幣的官方網站上,有一篇中本聰的論文,詳細講述了比特幣的技術原理。簡而言之,比特幣基於一套密碼編碼、通過複雜演算法產生;任何人都可以下載並執行比特幣軟體而參與制造比特幣;比特幣利用電子簽名的方式來實現流通,通過P2P網路來核查重複消費。
到2140年之前,比特幣的總量為2100萬個,如果有需要,每個比特幣還可以切割為10的8次方份,所以不會出現因總量不夠通貨緊縮的情況。
和傳統貨幣最大的不同是,比特幣沒有一箇中央發行機構。而更吸引人的方面在於,人們只需要開啟電腦,執行比特幣軟體,就可以參與比特幣的製造。這種方式被稱為挖礦。
比特幣基於加密演算法的生成辦法,一方面取代了央行,另一方面解決了信任問題。中本聰認為,自1990年代以來電子貨幣(如Beenz、Flooz等)嘗試的失敗,也是其中央控制的本質所造成的。
比特幣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嘗試去中心化、不再基於對中央發行機構信任的貨幣系統,這個特徵受到最多的追捧,被譽為是貨幣的未來。但比特幣專案的媒體關係負責人斯特芬·托馬斯(Stefan Thomas)對南方週末記者表示,他並不認為比特幣很快將取代美元歐元等主權貨幣。
有意思的是,2010年末,創始人中本聰完全退出了這一專案。除了比特幣專案之外,在整個網際網路上幾乎找不到這個神祕人物的任何痕跡。比特幣的官方網站,bitcoin.org這個域名,註冊於2008年8月18日,域名和伺服器都託管在芬蘭赫爾辛基的一家小型主機託管商(Louhi Net Oy)處。第一個使用比特幣的是一個使用密碼郵件的人,身份無從查證。
有人懷疑他是一個團隊的化名。如果中本聰在P2P Foundation上留下的資訊是真的,那麼他是名男性,今年39歲,來自日本。
到目前為止,沒有人見過中本聰,“或者說,即使有人見過,他也會對此保持沉默。”比特幣專案的核心成員之一埃米爾·塔吉(Amir Taaki)對南方週末記者表示,中本聰本人就是比特幣去中心化本質的一個很好的體現。他逐漸淡出這個專案,以創造一個真正去中心化的體系,這是非常值得尊敬的。
比特幣可以做什麼
真正讓比特幣聲名鵲起的,是一個叫作絲綢之路的祕密購物網站。
這個祕密網站創建於2011年2月,是一個類似於eBAY或者淘寶的B2B電子商務網站,在這裡可以買到各種藥物,當然也包括毒品。要去往絲綢之路十分複雜,靠URL是行不通的,瀏覽器並不能直接把你帶到那兒。必須經過一系列技術配置,你才能通過一個叫作TOR的匿名網路工具到達。
絲綢之路的管理者們崇尚阿哥拉主義(Agorism)的說法,認為“國家是暴力、壓迫、盜竊和所有形式的脅迫的主要源頭”,鼓勵大家“不要再用你的稅收來給國家提供資金,直接去黑市。”
信用卡、貝寶或者其他網上支付方式,基本都是通過實名認證,可追蹤或遮蔽的。它們都被排除在絲綢之路的支付之外,這裡唯一受歡迎的是比特幣。因為它是匿名支付,追蹤起來不是那麼簡單。
絲綢之路很好地展現了比特幣的應用場景之一,也帶來了外界對比特幣的不好印象,與毒品沾邊之後,更是讓人產生了政府可能圍剿比特幣的擔憂。
當然,用於現實生活中毒品交易的支付工具——現金,同樣也是匿名的,人們怪罪的是販毒行為,而不是支付工具本身。比特幣核心團隊成員之一傑夫·伽濟科(Jef Garzik)事後解釋說,比特幣並非絲綢之路使用者所想的那樣是匿名的。因為所有比特幣的交易都在公開日誌中存有記錄,在法律強制實施時,可以使用高階網路分析技術追蹤交易流量,從而找到比特幣個人使用者。
而且,比特幣在網路上的用途已經越來越廣泛,並不僅僅侷限於絲綢之路網站。比特幣專案的另一名核心成員尼爾斯·施耐德(Nils Schneider)對南方週末記者表示,他用比特幣來支付大部分線上購買物品(如程式設計師工資、伺服器租賃、域名費等),同時還會兌換成貨幣用來支付食品等等。
作為新生事物,比特幣尚未納入任何法律規範範疇,不少人對此很高興。但是,針對那些圍繞比特幣的議論,“我們必須要掌握主動權以確認比特幣被正視。如果我們採取行動,而不是坐等比特幣被寫進法律法規,這樣我們將掌握更多主動權。”比特幣專案開發者之一埃米爾·塔吉說。
埃米爾·塔吉的另一個身份是比特幣顧問團(www.bitcoinconsultancy.com)的聯合創始人。比特幣顧問團的主要工作內容,就是與各地的律師、規則制定者、商人們溝通圍繞比特幣的經濟、法律、政策環境等問題。
回報率260000%的投資品
2011年6月3日,SmartMoney的一篇報道說,過去一年裡漲幅最大的貨幣,是澳元兌美元,漲幅為27%;而比特幣兌美元,從一年前的0.5美分到6月3日的10.5美元,漲幅是200000%。如果以7月5日的13美元計,這個漲幅會去到260000%。
就像網際網路讓數十億人接觸到無限資訊一樣,比特幣讓人們得以進入全球市場。作為電子貨幣,除了交換商品之外,比特幣也建立了一套與主權貨幣兌換的機制,以實現更好流通。
再加上比特幣的演算法中規定了單位時間裡所能產生的比特幣的固定數量,大約10分鐘生產一個block,2009年每生產一個block獎勵50個比特幣,每隔四年減半,通過挖礦獲得比特幣,將隨著時間推移、加入人數的增加而難度不斷增大,通過主權貨幣購買比特幣,也是一個重要途徑。
各種交易平臺也就順勢而生。早期的比特幣專案參與者,如埃米爾·塔吉就搭建了Britcoin.co.uk平臺,從事英鎊和比特幣兌換。
來自愛爾蘭的詹姆斯·麥卡錫(James McCarthy)搭建了一個比特幣現貨全球交易平臺(Global Bitcoin Stock Exchange),下設五個小公司。除了比特幣兌換,他還嘗試著提供租、借、投資等服務。
詹姆斯兩年前來到中國,在江西一所高校任教。他從2010年10月開始聽說了比特幣,並開始使用,應該是中國境內最早使用比特幣的人。最開始他用自己的電腦挖礦,一個星期挖到1000塊比特幣。因為太太抱怨電腦全天開著噪音太大,他沒有再繼續,而是將精力轉向了比特幣交易。
參與比特幣專案的人之中,除了極客,還有一些來自金融行業。約翰·馬特尼斯(Jon Matonis)曾是VISA的首席外匯交易員,現在成為了比特幣的倡導者。
6月比特幣的幾次大漲大跌,都伴隨著大手筆買賣的加入。好在目前比特幣盤子太小而對金融業人士吸引力有限,目前還不足以讓他們加入並投資,否則比特幣交易額起伏會更大。
2011年5月以來,比特幣也吸引了更多中國人的參與,挖礦兌換成貨幣,是目前最主要的參與形式。南方週末記者加入的幾個比特幣群中,大家討論最多的還是如何配置電腦挖礦,何時能夠回本。
值得注意的是,在類似中國這樣的市場,如果沒有可供比特幣購買的商品和服務出現,隨著挖礦難度的上調,人們失去對比特幣的興趣,只是時間的問題。
如果世界上只有一臺傳真機,那它是沒有任何意義的。世界上的傳真機越多,對於擁有傳真機的人來說其價值越大。同樣的道理,參與比特幣、接受比特幣的人越多,比特幣的價值更大,更有保證。
不過,前面提到的比特幣錢包盜竊事件、交易網站Mt.Gox黑客事件,雖然側面映證了比特幣的價值正在為人們所認可,但也在提醒比特幣專案組,如果安全得不到保障,比特幣的發展將面臨致命瓶頸。
不管也不必如此悲觀鏈信CCT幣也有相當大的波動,而且發展坎坷,但是鏈信作為一個擁有兩千萬用戶的平臺,鏈信希望通過區塊鏈的激勵機制,讓使用者在這個平臺上了解新的思想。同時讓更多的人了解比特幣,接觸區塊鏈,使用區塊鏈和比特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