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每週五早6點 按時送達~

大家好,我是Z哥。

所謂30年河東30年河西,最近阿里開始去中臺了。這是不是意味著中臺時代的落幕,去中心化時代的開始?誰都說不準。

但是我們可以來思考一下這個事情背後釋放出了什麼樣的訊號。對我們普通人,特別是網際網路行業裡的從業者有什麼啟發。

/01 /

任何事物都沒有永恆不變的發展方向,因為每一個選擇都有A面和B面。中臺的確是降低成本的好方法,透過複用,不但可以降低擴張的成本,而且還可以快速的擴張,複用之前的成果。但是仔細一想,這是建立在一個前提條件下的——「業務相同」。

但是世上那麼多雞蛋都沒有完全一樣的兩個,更何況是業務。所以,中臺得以複用的背後隱藏著各種“妥協”,因為有了這些妥協才成就了中臺。但是妥協的背後意味著一個對大企業來說非常可怕的副作用,丟失創新。

一個承載了N多業務的中臺,它作出的任何一個變化都會牽一髮而動全身,所以它不敢創新,也不能創新。也因此,向前臺提供支撐的中臺長得越大,前臺們的創新空間就越小。

/02 /

可能有人會反問,為什麼位元組跳動的中臺效果就很好呢。快速孵化出了那麼多app,包括好幾個日活過億的app。我認為主要原因有兩點,

第二,創新力也是有慣性的。這不,位元組跳動最近幾年也再沒有爆款app出現了,多個寄予厚望的產品都快速銷聲匿跡,背後的原因是不是也是因為中颱越做越厚導致?

當然了,影響一件事的因素太多了,誰也說不清楚。

不過在我看來,資料和業務這兩者,前者的通用性大大高於後者。原因很簡單,因為資料是結果,業務是行為、是過程。這就好比一個是規定你考試一定要考到80分,一個是規定你必須要看這幾本書去考試,後者的約束明顯大得多。

/03 /

扯了那麼多,對我們有什麼影響呢?

我認為對我們最重要的啟發就是不管是中臺也好,還是其它的降低成本的方式,都不能過於依賴、過度使用。畢竟,節流的前提是你本身可以從外界獲取的資源總量足以支撐自己活下去。在這個基礎上才有資格談節流。

否則,節流節得把自己的“開源”能力都節沒了,這就得不償失了。

到如今,我們國家的網際網路行業已經發展了20多年了,幾乎所有有機會做成平臺的領域都已經有人做了,並且平臺之間的邊界越來越模糊,大家都在“跨界”。在如此激烈的競爭環境下,大家都在中臺上動腦經也是為了降低成本提高自己的比較優勢。

其實我們可以換個視角來考慮這個問題。前幾天在得到上聽香帥老師的《中國財富報告》,其中提到了一個視角對我頗受啟發。

我們可以把阿里、騰訊、百度、位元組跳動等等各個平臺看作是傳統意義上的一線、二線、三線城市,所談論的網際網路流量就相當於人口,拉流量就是拉人頭,想拉更多流量意味著你得投更多的錢來曝光,而你的組織運作成本越低就越能投更多錢。看看,很多人都想再造一個一線城市,但畢竟已經過了“最好的時代”,太難了。

那麼接下來等死嗎?自然不是。隨著平臺和中臺熱度的消去,是理性的迴歸,也是新機遇的開始。與其追求大而全,不如追求小而美。而且,小而美的事情其實不需要什麼中臺,組一個包含全職能的小團隊就可以幹,在這些一線、二線城市上爭做成為一個“地標性建築”。比如,賣最好的酸奶,賣最好的鞋子,賣最好的吹風機……

好了,先和大家說聲抱歉。此文寫得很即興,說實話,我寫完後看看都不知道我想表達什麼。但這些卻是我最新鮮的、一手的思想火花。如果你有啟發的話,就當是我們之間的思想碰撞,沒啟發的話就看過算過吧,哈哈。

推薦閱讀:

15
最新評論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996福報”成為風暴中心,任正非:華為只有下午茶和櫻花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