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中國,網際網路、物聯網,以及水、電、燃氣、交通等已有實體網路的數字化管網,源源不斷地產生海量資料要素,夯實了中國數字經濟發展基礎。最新研究顯示,中國每年將以超過全球平均值3%的速度產生並複製資料,2018年約產生7.6 ZB資料,到2015年將增至48.6 ZB,已成為全球矚目的資料大國。
在所有創造資料的網路中,網際網路具備天然的資料基因,最早與資料建立不解之緣,而且“數”往情深,成為創造資料、匯聚資料、應用資料的主要力量。移動網際網路的出現與發展壯大,網際網路與工業、農業等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則進一步模糊了網際網路與大資料之間的界限,使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成為新常態。
順勢而動,競相角逐大資料產業
大資料時代,中國網際網路企業順時而動,基於已有優勢,競相角逐大資料產業。工信部最新資料顯示,中國規模以上網際網路和相關服務企業在今年前十月完成相關的網際網路資料服務收入96億元,同比增長17.9%;截至10月末,部署的伺服器數量達167萬臺,同比增長25.8%。如果這一資料擴大至中國所有網際網路企業,相應規模將更為可觀。
事實上,擁有海量資料資源的網際網路企業,更傾向於大資料公司的定位。阿里巴巴就是代表,視大資料為未來新能源、生產資料,已成立阿里資料、阿里雲等平臺,全面整合阿里資料資源,創新大資料應用,賦能阿里生態,並向海內外政企提供“城市大腦”等綜合資料服務;還成立達摩院、阿里研究院等機構,積極探索大資料前沿技術與理論。
深挖資料資源,提供綜合資料服務
發展大資料,資料儲存是基礎。近幾年來,阿里雲、騰訊雲、百度雲、京東雲等相繼崛起,面向市場提供商業資料儲存和雲端計算服務。貴州充分發揮自然環境優勢,率先發展大資料,成功吸引阿里巴巴、百度、騰訊、蘋果等網際網路企業雲端計算中心落地。貴陽積極建設“中國數谷”,計劃到2020年形成1個EB以上的海量資料儲存能力。
早在網際網路時代,中國網際網路企業已經打磨出過硬的技術實力,藉此順勢進軍大資料產業,把網際網路技術升級為大資料技術,把相對侷限的企業內部應用範圍擴至各個領域,從企業所在地走向全國,甚至於向海外輸出大資料服務。其中,騰訊日前與貴陽市政府簽訂戰略合作補充協議,將擴大合作領域,積極參與數智貴陽“未來城市”建設。
DT時代新作為,服務數字中國建設
與IT以我為主、方便我管理所不同,DT以別人為主、強化別人、支援別人。大資料創新應用,無論是政用、商用,還是民用,內部資料顯然孤掌難鳴、獨臂難支,還須外部相關資料支撐。換言之,單一維度的資料,價值非常有限,很容易窮盡;而多維資料融合應用,彼此價值趨於最大化,相應的大資料應用也更為精準。
在中國網際網路企業等的共同推動下,中國大資料產業蓬勃發展。中國電子資訊產業發展研究院預計,中國大資料產業規模2019年將達7200億元,2020年將達12000億元。從2015年開始,中國網際網路企業與其他海內外機構,通過貴陽“數博會”盡情展示最新、最炫的大資料技術與成果,全球大資料思想在“中國數谷”一次次碰撞出智慧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