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發現沒有,
現在的手機廠商,
在釋出會的時候,
總喜歡拉一些國外第三方的機構來為自己背書。
拉出來最多的,
可能就是DXO了。
其他的還有比如設計上的IF、紅點,
音質上的有杜比全景聲等等。
為什麼手機廠商這麼熱衷於國外機構的認可?
難道經過認證後的手機,
真的沒有任何爭議?
就是一部體驗優秀的手機嗎?
今天黑馬就來說說這些第三方認證機構,
到底靠不靠譜。
先說設計上的紅點獎和IF設計獎,
這兩個獎項和美國的 IDEA 獎,
並稱為世界三大設計獎。
只要獲得其中一個獎項,
最起碼在手機顏值上,
相貌也屬於中上等甚至是頂尖的。
但是這裡要小心點了,
這些設計獎項很容易被廠商拿來忽悠消費者。
只要你看釋出會,
幾乎各大手機廠商都宣佈自己的手機獲得過這些獎項,
比如某某8透明探索版就獲得了紅點設計獎。
而真相是,
無論是紅點獎還是IF設計獎,
獲獎率都很高。
就拿2018年來說,
IF設計獎入圍作品有6402件,
共有1218件作品獲獎,
雖有難度,但只要肯用心一些,
獲個獎還是可以的,含金量不是太高。
真正具有含金量的是
IF設計金獎和紅點最佳設計獎,
獲獎數量基本是幾千件挑百,
在眾多中國產手機中,
目前也只有錘子T1以及HTC One獲得過IF設計金獎。
顏值這件事情,還是自己喜歡就好。
除了IF和紅點外,
DXOMark是一家成立於2006年,
位於法國的影像實驗室,
專門針對相機鏡頭和成像品質做評測。
自華為手機引入DXO手機評分後,
隨後DXO的成像評分,
好像決定了手機拍照品質的好壞。
在釋出會上,
看到了DXO越來越高的評分,
原來90分屬於高分,
後來發現100分都不夠用了,
目前最高分已經來到了121分。
一味的追求分數,
也引來了一些手機廠商的質疑。
特別是最新的小米CC9 Pro尊享版,
以121分的成績屠榜了DXO榜單,
超過了三星、蘋果、谷歌等以拍照優化出名的廠家。
小米在拍照上的發力也就從去年的小米8開始,
這剛練習長跑沒多久就能獲得冠軍,
引來了一大片的質疑,
DXOMark是不是收錢了?
是不是收錢了?DXO評測的分數可不可信?
我們需要先弄清楚DXO的評測機制。
DXO有著十分嚴謹的照片評測機制,
評測的每部手機都需要拍攝超過1500張和2小時以上的視訊。
並且涵蓋了多種使用場景,
以及專業的實驗室裝置,
保證每一部評測的手機都能在相同的環境、相同的場景下測試。
足夠多的拍攝數量,
足夠廣的拍照場景,
再加上專業的裝置以及專業的團隊,
這麼看來DXO很值得相信。
所以DXO評測肯定是沒有收錢了?
呃,這錢該收還是收,
只要不是DXO自費評測的手機,
手機廠商送評都是需要掏一筆送評費的,
這也沒啥,
我們去任何第三方認證機構也要掏錢,
畢竟使用了人家的裝置,
收錢也說得過去。
但重點是DXO是不會因為付錢就會更改分數的,
該多少分就多少分。
那假如分數不高,
廠商豈不是花錢買不痛快?
長期如此,誰還會給DXO送測?
所以在DXO客觀的表象下,
還有另一套做法,
給廠商公佈自己的評測標準,
比如DXO更加側重於哪部分的拍照場景。
再比如說,
之前DXO沒有將超廣角鏡頭納入評分標準,
廠商就不會去優化這方面的拍照。
在評測完了後,
廠商還可以拿到DXO的完整評測報告,
哪裡有不足,
廠商就針對這些不足加以改進,
改進之後,還可以重新測試。
這樣看,DXO評分真實,
還能幫助廠家改進產品,豈不是很好?
但事實是,
只要有一個標準存在,就有漏洞存在。
DXO的測試標準公開後,
可以使廠家針對性的進行優化,
輕鬆就能提升分數。
DXO就像是一場公佈了考試題目的考試,
考試考的再好,
如果只是針對性的複習和死記硬背,
遇到考試之外的知識點一樣不知所措。
DXO手機評測同樣如此,
把手機的拍照都往自己定製的規則上調教,
一旦日常生活中,
有實驗室覆蓋不到的場景,
即使在DXO獲得高分的手機,
也有可能出現翻車的情況。
而且照片好與不好,
不僅僅要看客觀引數和標準,
每個人的主觀感受也是影響一張照片討不討喜的重要因素。
也就是說,DXO測試本身問題不大,
在絕大多數場景下都很具有參考意義,
但是如果廠家一味的宣傳DXO評分高就是好,
那就有失偏頗了。
所以,對於使用者來說,
DXO分數可以參考,
可以排除掉一些拍照確實比較差的手機,
但不能迷信具體排名。
其實,除了以上的IF和DXO外,
還有索尼 Hi-Res、杜比全景聲、杜比視界等等認證;
這些機構的出現和認證,
的確可以幫助手機廠商更好的改進手機體驗,
但是一味的追求實驗室的效果,
就很容易忽視消費者的實際體驗。
黑馬更希望的是,
一部手機的優秀與否,
應該取決於實際的體驗。
就好像一部手機,
外觀一看,就是充滿美感的,
樣張一看,拍照就是優秀的
聲音一聽,音質就是動耳的,
這比起冰冷的引數來說,
對自己好用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