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眼看他起朱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

這一句話,完美地總結了社群生鮮電商呆蘿蔔上半場的故事。

11月28日,呆蘿蔔宣佈杭州產研中心關閉,這意味著它失去了“心臟”,眼看就要“玩完了”。但令人意外的是,10天后呆蘿蔔竟又戲劇化地宣佈迴歸。“起死回生”的它究竟還能不能站起來,能走多久,依舊是個大大的問號。

這家曾經被視為是生鮮電商領域的黑馬,成立於2015年,篤定地選擇了社群生鮮這條賽道上,提出做二三線城市“社群門口的平價好店”,並以“今天定,明天取”的形式迅速卡位生鮮零售。

不僅是名號喊得響,事情做得也挺漂亮:

門店方面:4年的時間,呆蘿蔔門店迅速覆蓋安徽、江蘇、河南、湖北四省19城,數量突破1000家;銷售資料方面:截止到11月,APP月訂單量超過1000萬單,月GMV 超過1億元;融資方面:甚至在五個月前,呆蘿蔔迎來了另一個高光時刻——才剛剛完成6.3億人民幣的A輪融資。

誰也無法想象或預料到,在經歷了節節高升的夏天和秋天,呆蘿蔔卻要挺過一個異常難熬的冬天。

左:呆蘿蔔小程式;右:呆蘿蔔重啟公告

這是2019年下半年開始,生鮮電商公司資金鍊斷裂事件中最為戲劇化的一個。上半年各創業公司增長快、市場火熱,而到了下半年,市場情況卻直轉而下。

呆蘿蔔的爆雷像是寒冷冬日裡的一盆冷水,瞬間澆醒了這個領域的創業者和投資人,年底前,幾乎所有的投資機構都停止了對生鮮的投資。

這不禁讓人懷疑,大風口下的社群生鮮電商,現在這麼多人和錢前赴後繼,到底要怎麼玩才不會步呆蘿蔔們的後塵?

1、生鮮電商的難題究竟是什麼?

根據《2019社群生鮮調研報告》:43%的消費者對於生鮮的復購率可以達到每天一次。天然的高復購率屬性,當然是門“好生意”。

但這條看似性感到極致的賽道,似乎註定只有極少數的人可以活著走出去。

生鮮電商萌芽於2012年,火速進入高速井噴,美團小象生鮮、蘇寧蘇鮮生、永輝超級物種,到2016年,生鮮電商數達4000多家,但殘酷的是,僅有1%是盈利的,絕大部分都在虧損中。

隨著大多數玩家不斷“失血”,失敗者也越來越多。從2016年開始,生鮮電商泥沙俱下,許鮮、後廚網、鮮生友請、迷你生鮮等一批小玩家早早出局,京東7-FRESH、美團小象生鮮、蘇寧蘇鮮生等大玩家也偃旗息鼓。順豐優選CEO崔曉琦悔不當初地說道:“我暫時不會再碰生鮮!”現在的呆蘿蔔並不是第一位失敗者。

生鮮電商的難題究竟在哪?為何大玩家如順豐、美團、京東,小玩家如諸多創業者都紛紛折戟。

事實上,“買菜”這件事對於消費者來說,購買的便利性和菜品的多樣新鮮是使用者最為在意的兩個標準。傳統的大商超雖然“大而全”但通常離居民區有一定的距離,並且不能配送到家,並不便利。而家門口的社群超市雖然很方便,但可容納的商品極為有限,很難達到“小而美”。

因此,每個進入社群生鮮賽道的選手都必須先想明白一個問題,如何平衡便利性和規模化,在“大而全”和“小而美”中找到新的臨界點。

在這樣兩難的抉擇中,誕生了兩種不同的解決方案:前置倉和店倉一體。據調查,目前有36%的企業表示有計劃開設前置倉,21%的企業表示欲逐步擴大門店面積,開啟“倉店一體”模式。

被眾多商家選擇的“前置倉”或“店倉一體”能成為生鮮電商破局的關鍵麼?

2、“前置倉”夠便利,卻難逃“燒錢”

前置倉模式是由每日優鮮開創的一種新型運營模式,是將大店2000-3000個sku搬到社群門口100-300平的倉庫裡,成為社群裡 “小而美”,當消費者線上下單,採用就近配送的形式達到“30分鐘送貨上門”的即時需求,也能滿足菜品的多樣性。

(圖片來自羅戈研究院)

可以看到,”前置倉“的獨特優勢在於:離使用者更近,品類夠多,速度也更快。既便捷又豐富這剛好可以解決上面的痛點。

同時,由於前置倉只作為倉庫而非線下門店,對於創業者來說,省去了裝修人力等費用,單店成本更低更容易起步。目前除每日優鮮外,稍展些頭角的創業公司“叮咚買菜”也採用了前置倉模式。

而呆蘿蔔卻只抓住了前置倉的形式,沒有抓住前置倉的“核心”。呆蘿蔔採用“今天定,明天取”的方式,吸引客戶到店取,看似利用了定菜取菜的時間差來提前統計菜品數量,降低賠率,也省去了送貨的人力成本,但卻沒有抓住前置倉“主打便利”的核心。

隨著呆蘿蔔線下門店的逐步擴張,成本也在逐漸攀高,壓倒呆蘿蔔的最後一根稻草,就是本該由高瓴資本領投的2億美元的B輪融資失敗。實際上,前置倉模式想要達到足夠便利,配送速度足夠快,就要在數量上實現規模化,一家“小而美”是遠遠不夠的。而這需要創業公司有源源不斷的資金湧入,如果資金鍊一旦斷掉,那將面臨全面崩盤。

呆蘿蔔自獲得首輪融資之後,為了能夠覆蓋更多社群,便開始以十倍的速度擴張。2018年11月,呆蘿蔔在南京開啟第一家跨城門店,而在2019年初,這個數字快速擴大到了1000家。這意味著在不到半年的時間裡,呆蘿蔔平均每天開設4家新的門店。

可生鮮電商的賽道並不在於你跑的多快,而在於你跑的多遠。

“從去年8月到目前為止,呆蘿蔔一共收到了7億多人民幣等值美金的融資,只能說,我們對增長的預期與需求太高,低估了生鮮的‘燒錢’速度,以至於造成了消耗過快,這是我們‘用錯’的地方。”呆蘿蔔CTO李陽在採訪中這樣說到。

無獨有偶,入局4年的每日優鮮在2018年9月,剛剛完成4.5億美元融資後,僅過10個月它又將雙手伸向了軟銀。短短几年時間,它燒掉了70-80億資金,簡直就像一個無底黑洞。

另一方面,生鮮之難,在於“鮮”字,這意味著企業需要擁有強大的全鏈條整合能力。對企業的貨源地、倉儲、物流等環節都有著超高的要求,任何一個環節的拖延都會直接導致菜品的新鮮度降低,而這又是消費者最在意的。

並且每個區域對於菜品的口味也不盡相同,北京地區的每個區域的口味尚且不同,更別提全國範圍內的配送。菜品差異性給前置倉的線下運營又增加了一層難度。

正是因為前期高額的資金投入和回報率低,迄今為止,依然沒有任何一家“前置倉”模式的生鮮電商能夠實現規模化盈利。

以老牌玩家每日優鮮為例,截止到2019年,每日優鮮已經在全國20+城市佈局,但僅在北京區才出現部分正向現金流,依然沒有實現規模化盈利。而叮咚買菜成立至今只有短短不到3年時間,在連續獲得九輪融資之後。總體利潤率依然虧損34%。

在毛利率極低生鮮領域,“小而美”想要盈利,就必須在數量上實現規模化,而這需要創業者投入巨大的資金和背後強大的冷鏈系統,看似容易上手的“前置倉”,卻充滿著危機四伏的關口。

3、捨近求遠的“店倉一體”模式

說完了“小而美”,再來看看“大而全”怎麼玩。

店倉一體化模式即店既是倉(前置倉),店既發揮著零售功能,也發揮著前置倉的作用,目前,在該模式中,盒馬、淘鮮達、永輝生活位列第一梯隊。

與線上運營+前置倉模式不同,店倉一體化模式“賣貨端”更重,一般都要在靠近中高階消費人群的地方設店,店的面積一般都較大,SKU數較多,以及對人員、系統的高要求等,這一定程度上抬高了開店門檻,也限制了此類企業的擴張。

這看似是一種“捨近求遠”的方式,但其功能和作用卻更加豐富,通過利用多種方式實現變現,抵消生鮮行業毛利率低的行業現狀。

從實際情況來看,“店倉一體”的表現也確實還不錯。目前採用“店倉一體”的模式生鮮電商,也開始形成規模化和初步盈利。

盒馬鮮生的單倉面積在幾千平米,能夠覆蓋周圍三公里,目前盒馬已經在全國22個城市開出171家門店,初步完成全國佈局。同樣屬於阿里系的淘鮮達,在大潤發接入淘鮮達提供完整的供應鏈體系後,單量也有了明顯上升。截止到2019年,大潤發運營三個月的淘鮮達門店,日均線上訂單超過1200單,每家大潤發門店可為淘鮮達業務提供1.3萬到1.5萬個品項。而從傳統商超向網際網路轉型的永輝生活穩紮穩打,目前在全國雖然僅佈局30餘倉,但生鮮到家業務月訂單複合增長率達15%~20%。

但這卻是隻屬於巨頭的遊戲。因為對於創業者而言,即便擁有了投資機構的資金支援,也沒有成熟的供應鏈經驗和相應的資源人脈。永輝生活於上月接入微信智慧零售二級入口,此舉讓小程式的訂單比瞬間超過50%,而普通的創業者在沒有巨頭資源的情況下,想要真正做好“店倉一體”模式,卻是難上加難。

想要入局生鮮行業,創業者必將面臨著“二選一”的難題,前置倉雖然看似“小而美”,但只有實現規模化才能夠真正盈利,無止境的燒錢和供應鏈對創業者來說都是相當大的挑戰。而“店倉一體”模式儼然已經成為巨頭們的領地,現在入局恐怕已無多大機會。

或許有人能夠走出第三條路,但更多人恐怕會和呆蘿蔔一樣,在反反覆覆無止境的燒錢中,努力尋找未來的出路。

最新評論
  • 1 #

    都是些無法盈利的專案搞個APP就成了新零售,除了燒投資人的錢就是拖欠供貨商貨款,其實就是詐騙專案!賣菜只不過是個道具而已

  • 2 #

    呆蘿蔔就是一個笑話。我們小區有一家,一直在裝修開業關門又裝修再開業再關門,如此迴圈往復。沒看見做幾天生意,開門的時候也是門可羅雀。

  • 3 #

    我真的覺得像生鮮電商就應該走高階路線,本身走的便宜便捷的路線就是和巨大的倉儲物流成本是違背的,所以絕大多數生鮮電商都是虧本的

  • 4 #

    我們小區樓下有家呆蘿蔔,裝修好了就開門一天,說是第二天營業,還有禮品送,第二天好多人等著,結果沒開門,第三天貼著紙說是其他原因延遲開業了,目前房東已經貼著此房出租了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2019最"不務正業"的手機品牌 魅族12.13揭曉"OMA"一按成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