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2019年就快過去了。對於網際網路行業來說,這又是瞬息萬變、變化無窮的這一年;過去十幾年,每一年都是如此。相信各大網際網路公司早已在認真考慮2020年的戰略戰術,投資者也在考慮如何佈局下一年。如果要為即將到來的2020年找一個主題詞,那就是“不安”——過去十年的經驗越來越靠不住了,大家越來越需要學習,新生事物那麼多,巨集觀局勢變化又那麼快,而行業基數越來越大了。

下面是本怪盜團希望對2020年的網際網路行業提出的12個問題。我不能未卜先知,只是學習者。對下列12個重要問題, 我努力通過自身掌握的資訊和自認為可行的邏輯,給出了一些初步答案。然而,未來畢竟是一步一個腳印踩出來的,我的答案肯定有很多錯誤;而且,肯定有一些重要問題是我沒有認識到的。如果本怪盜團提出的問題能給業內人士帶來一些參考,那就心滿意足了。

自從2010-11年移動網際網路崛起(以微博、微信、小米手機的誕生為標誌)以來,中國網際網路行業經歷了一個完整的世代。現在呼風喚雨的網際網路巨頭,要麼是在移動時代崛起的,要麼是PC時代巨頭當中順應了移動潮流的那一部分。在可見的未來,我們仍將處於移動網際網路時代,但是競爭格局越來越激烈,既有經驗的價值越來越低。我們需要遠離舒適區,在所剩無幾的荒蕪之地上嘗試開闢新路。這就是本怪盜團寫這篇文章的主要目的——拋磚引玉,網際網路行業應該需要拋磚吧。

(戰役計劃是指揮官和參謀制訂的,但是是前線士兵打出來的)

一、整體格局

從2016年開始,網際網路行業就在喊“流量紅利耗盡”;然而,2017-19年,中國移動裝置使用者仍然增長了2億以上,使用者日均時長也增長了30-45分鐘。換句話說,過去三年是“移動流量紅利的尾聲期”。現在,中國擁有11億智慧手機使用者,日均亮屏時間約4.5小時;兩者均逼近了“理論上限”。

可以認為,直到今天,網際網路巨頭還沒有進入所謂“存量博弈”“互相進攻大本營”的時代。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當抖音勢不可擋地崛起之時,快手的增長並未停滯;所謂抖音搶走了微信使用者時長的說法也缺乏根據(抖音和快手的使用者時長其實是自己創生的)。通過經營細分市場、使用者分層、佔領剩餘空白地,相同行業的網際網路巨頭仍可能實現共處:想想看,2019年,阿里、京東、拼多多的業績都很好看。

然而,上述景象更應該稱為“風暴前的靜謐”。最遲至2020年上半年,絕大部分僅存的“空白地”會被開拓殆盡;圍繞老使用者的變現會遭遇瓶頸;實體經濟不振會對網際網路構成持續影響。因此,我們終將進入“存量博弈”或曰“巨人互相傷害”的時代。這個時代會不會遠比以前更殘酷?競爭邏輯和成長邏輯會不會完全不同?最終會不會所有人都要站隊,形成幾個更嚴密的集團?無論如何,未來不會比過去更好……

(戰爭會越來越殘忍。小心,不要愛上它。)

二、網際網路的站隊問題

進入2020年,“站隊”可能更加重要,因為競爭環境惡化了,融資環境也不容樂觀。網際網路可能會真的出現“三大/四大陣營並立”的狀況,而且各個陣營的流量和內容相對封閉。騰訊、阿里、位元組跳動這些超級巨頭可能越來越關心投資物件的日常管理,新興公司(如果還存在的話)也會越來越歡迎它們介入。這將成為“新常態”嗎?這個新世界會不會一點也不美麗?

(網際網路世界會被幾個巨頭捏在手裡擺弄嗎?)

三、使用者集中與分層的天然矛盾

在移動網際網路發展晚期,流量格局存在一對天然矛盾:一方面,使用者越來越懶、越來越不願安裝很多App,而是更青睞“一站式服務”,流量集中於少量頭部平臺(強者恆強);另一方面,使用者經驗越來越豐富、自主性越來越強,對“調性”“垂直特色”等虛無縹緲的東西日益重視(分層、分類)。矛盾的兩個方面都蘊含著商機,問題在於你很難兩者兼得。

過去幾年,我們看到抖音、快手等短視訊App飛速成長為“全能平臺”,打入秀場直播、遊戲直播、電商帶貨等領域,這就是“強者恆強”所導致的“降維打擊”;我們也看到B站、小紅書等垂直平臺穩步擴張使用者基礎並實現變現,這就是“垂直調性”大顯神威的結果。在遊戲行業,上述“精神分裂”的趨勢更加明顯:一邊是“吃雞”等全民品類幾乎在一夜之間風靡全國,一邊是《明日方舟》《閃耀暖暖》等口碑向垂類遊戲大放異彩。

在上述“精神分裂”的過程中,最痛苦的是那些“高不成低不就”的平臺或內容:既沒有實力做超級平臺、全民級內容,又沒有特色或調性吸引垂直粉絲。尤其在視訊、電商等領域,“中等選手”幾乎就是“沒落”的代名詞。2020年,我們會不會看到整個網際網路行業的兩極分化?今後就是少數頭部平臺加上一大群特色應用/內容商?我倒是很樂意看到這一幕!

(永遠記住:一開始得意的人未必笑到最後)

四、永遠不可能降臨的2B網際網路?

過去二十年,成功的中國網際網路公司做的都是2C生意。嚴格地說,全世界絕大部分網際網路公司做的都是2C生意;在美國,2B的軟體/IT解決方案公司與2C的網際網路公司也是兩個圈子(亞馬遜或許算個例外)。從2018年開始,由於種種原因,中國網際網路公司及投資者越來越強調2B生意的重要性。遺憾的是,就算到了2020年,我們還是很難看到2B業務為任何網際網路公司貢獻實質性利潤。

2B和2C是完全不同的生意,後者講究規模效應、高舉高打、快速迭代、漏斗理論,前者幾乎與之完全相反。網際網路公司其實更適合做B2B2C,例如為銀行做助貸、為傳統企業獲客提供C2B經驗等。最重要的是:拿下2B市場又有什麼意義呢?中國最大的2B軟體公司又能有多大?如果不是傳統的2C業務已經接近瓶頸,哪家網際網路巨頭會重兵投入2B?

對網際網路巨頭來說,即便流量紅利徹底耗盡,2B也不是唯一的戰略方向。下面幾個方向至少同樣有吸引力:海外擴張;整合上游內容;智慧家居(IoT);進一步強化資料變現。當然,對外部投資者來說,“萬億級別的2B解決方案市場”聽起來很性感;問題在於,網際網路公司吃得到嗎?就算吃到了,能做出利潤嗎?我對此不抱樂觀態度。

(有些戰役你打不贏,但還是要打一打)

五、海外擴張的多重難題

人們曾經天真地認為:憑藉中國市場十幾億使用者培養出來的成功經驗和戰鬥力,中國網際網路公司出海將是一片坦途,網際網路將是中國“輸出商業模式”的首選。TikTok的成功,似乎驗證了這個觀點。然而,到2019年下半年,我們看到事態沒這麼美好。一言以蔽之:進軍發達國家會越來越難,進軍發展中國家又無利可圖。

美國政客對TikTok的敵意態度可以說明很多問題:他們認為,由一家中國公司去收集美國公民的隱私資料本來就是危險的。在歐洲,許多中國公司都吃過使用者隱私方面的虧。歐美監管部門為了使用者隱私,甚至可以對自家公司開出天價罰單,何況對中國公司?此外,Facebook、Google等北美網際網路巨頭遠不像很多中國人想象的那麼無能——它們確實不怎麼加班,但是它們應對挑戰的效率不低。

2020年,中國網際網路出海的戰略方向大概會指向發展中國家——傳統強項的東南亞,正在崛起的南亞,錢多人少的中東,新興的拉美和東歐,等等。問題在於,以上大部分要麼是中低收入市場,要麼文化背景與中國差異很大。在遊戲等內容領域,出海難度或許稍低;在平臺層面,出海仍將困難重重。網際網路巨頭會不會採取更務實、更保守的海外擴張態度?還是趁著有錢,加速擴張碰碰運氣?不同的公司會做出不同的選擇吧。

(在別人的領土上進行戰爭是一種獎賞)

六、流量的“私有化”與品牌的“個人化”

2019年底,李佳琦、薇婭的大名無人不知。其實,他們早就是淘寶直播的風雲人物,只是近期走向更大的世界而已。使用者非常青睞李佳琦,他的帶貨轉化率極高;品牌也非常期待李佳琦,雅詩蘭黛等頭部品牌會把首發尖貨以全網最低價拿給他賣。與此同時,我們看到傳統品牌廣告日益衰落;李湘等“明星”嘗試帶貨的效果很差;傳統視訊平臺和經紀公司至今尚未複製一個自己的李佳琦/薇婭。這是怎麼回事?

一言以蔽之:我們處在一個“品牌個人化”的時代。使用者對傳統的假大空宣傳、高逼格人設不再感興趣。他們希望看到會呼吸、接地氣、有調性、有專業性的網紅/內容/品牌。經常有人問我“什麼是調性”,我會回答:你絕不會把李佳琦誤認為路人甲,絕不會把郭德綱誤認為姜昆,絕不會把昆汀誤認為郭敬明,這就是調性!這就是微博衰落而快手走紅、長視訊衰落而抖音走紅的根本原因:你是更願意看整容臉、演技差、經營著虛假人設的流量小花刷資料,還是願意看真性情、潮人範、接地氣的UP主妙語連珠?別誤會,我知道很多UP主/主播的人設也是經營出來的,但是仍然更可信。

交流方式的“個人化”“調性化”,必然伴隨著流量的“私有化”。B站一粉頂微博十粉,微信群的價值遠超過微淘群——因為前者的“私有性”更強。傳統媒體、傳統廣告平臺、傳統流量分配機制、傳統內容生態在不斷被架空。總而言之,粉絲閉環在不斷縮短,粉絲越來越重視“內容本身”“創作者本身”而不是背後的那套體制。這對網際網路行業而言是福是禍?我只知道,這是個大變局,一定有人受益。

(任何一次重新洗牌,都是幾家歡樂幾家愁)

七、移動網際網路原住民長大了,他們比你聰明

2020年,第一批90後將年滿30歲,第一批00後將年滿20歲。95-10後是移動網際網路的原住民,對他們而言,移動網際網路是“理所當然存在”的;就像對80後而言,電視機、汽車、冰箱是“理所當然存在”的一樣。他們很聰明,比你我更聰明,玩梗玩的飛起,習慣了虛擬社交,往往有良好的付費習慣。他們中的大部分人都比父輩更幸福,善於懷疑權威、解構一切。

我發現:絕大部分70-80後人群不了解95-10後的成長環境,低估了他們對新鮮事物的接受度。舉個例子:我給某80後高管推薦過《命運石之門》,他看了兩集就表示看不懂,“這麼複雜的東西不可能流行”;他認為,現在的年輕人應該更喜歡唐家三少這樣“簡單粗暴的內容”。事實是:我認識的95後沒有一個是唐家三少的粉絲(他屬於上一個世代),大家都能理解《命運石之門》複雜的“時間機器”“世界線收束”理論。為什麼?因為他們就是這樣長大的呀!

既然95後如此聰明,為什麼很多人還覺得他們“懶、墮落、吃不了苦”呢?因為沒有必要啊!他們知道,“人間不值得”,996理論無非肥了資本家,做一切事情歸根結底是為了個人發展與開心。他們正在穩步接管網際網路——從話語權、使用者時長到收入貢獻。很多投資者自以為懂他們,其實完全不懂。網際網路公司能儘快學會取悅95-10後、破除刻板印象、與他們打成一片嗎?我不太樂觀;這注定是一條漫長的路。

(不學習就會戰敗,戰敗就會做俘虜)

八、電商行業:在神奇的2019年之後

對於電商行業而言,2019年頗為神奇:巨集觀經濟明明在減速,幾大電商平臺的增速都還不錯,雙十一也又報出了新高。然而,阿里、京東、拼多多三家的業績邏輯是不同的——阿里正在盡情享受多年以來積累的“淘系電商生態”紅利;京東正在以利潤為導向,重新設定戰術重點;拼多多正在野蠻生長,復購率的提升、現金流的健康是它高舉高打的基礎。對這三巨頭來說,巨集觀經濟因素都要讓位於公司自身的因素。

然而,進入2020年,形勢會有很大變化:阿里可能會抽調一些資源到O2O、線下零售、雲端計算、海外新興領域,對核心電商則更看重長線可持續發展而非短線增長/利潤;京東需要找到新的成長點;拼多多的基數將足夠巨大,與淘寶越來越像,兩巨人真正的搏殺才剛開始。

拼多多的GMV很可能在2020年達到1.5-2萬億,僅僅略遜於京東。在它面前只剩下一條道路,那就是挑戰霸主角色。而阿里不怕挑戰。雙方將在所有領域纏鬥:拼多多將竭力打入中高階品牌,加強履約能力,發展直播等內容電商業務;阿里將通過聚划算/淘寶低價版進攻拼多多,並努力守住中高階品牌。我們無法預測戰鬥的結局——決定勝負的是執行/運營,而非戰略。我想知道:當拼多多突破2萬億GMV時,它的下一個主力增長引擎是什麼?增長會結束嗎?會趨於平緩嗎?如果還能繼續高增長,會不會是因為某種我們尚未意識到的因素?

(任何人都必須親手打下自己想佔領的地方)

九、遊戲行業:騰訊、垂直品類及海外市場

可以認為,2020年的遊戲市場將圍繞著三個主要因素執行:第一是騰訊,它的DNF、LOL手遊註定震動全世界,併為“端轉手”時代畫上一個句號;第二是垂直品類,2019年的《明日方舟》《閃耀暖暖》《隱形守護者》打開了幾個突破口,後繼者們會拼命擴大突破口;第三是海外市場,遊戲的出海畢竟比其他內容和平臺的出海更容易一點。

如果騰訊的新產品取得意料中的戰績,垂直品類又依靠口碑效應不斷做大,那麼大部分“中等內容商/發行商”的空間可能被擠壓。不過,也不能一概而論——與龐然大物的騰訊比起來,絕大部分遊戲公司其實都是小公司。《明日方舟》那樣的垂直爆款足夠養活一家大型上市公司,就算《隱形守護者》的利潤(幾千萬)也不算低。數以百計的遊戲公司會湧入二次元、女性向、超休閒等垂直品類,以及開放世界、VR/AR等新玩法。

遊戲行業的成長期還能持續幾年?我一貫不贊成用人口學分析這個問題。時至今日,手遊使用者看起來很多,但是大部分付費仍然來自30-40歲的男性,其次是高中生/大學生。女性使用者只得到了部分開發,更不要說真正意義上的中老年人了。在網際網路內容領域,遊戲行業的戰鬥力最強、創新精神最高,這就是我看好它的原因。下一個突破性的創新會出現在哪裡?我認為是互動敘事和VR/AR。拭目以待吧。

(永遠不要小看市場上現存的領導者的實力)

十、短視訊/直播行業:快手與抖音的決戰?

在秀場直播和電商領域,快手、抖音先後證明:短視訊的巨大、高黏性使用者池,可以被導向其他功能,並且快速變現。下一步還能導向哪裡?遊戲、電競直播、自營電商、長視訊?關鍵不能為了取金蛋而殺金雞——短視訊社群的調性和黏性還是最重要的。抖音的產品思路更特異、更“非標”,所以向其他功能的擴充稍慢,但是廣告變現能力極強;快手與之恰好相反。

(無論面對多麼強大的對手,也要狠狠的打)

十一、網際網路廣告:“品效合一”就是效果吃掉品牌?

2017年以來,隨著抖音的崛起,短視訊廣告大顯神威。我們估計,今年抖音、快手兩家的廣告收入之和超過700億元(還不包括電商帶貨收入)。短視訊廣告效果很好、使用者體驗不錯、形式靈活,還能維持一定的品牌調性。從這個角度看,廣告主確實不需要維持大而無當的品牌廣告預算。尤其是在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任何人都希望廣告帶來立竿見影的銷量增加。

什麼樣的平臺、什麼樣的形式最適合效果廣告?首先,你要有調性(又是這個虛無縹緲的詞,但現實就是如此)、有特色;其次,你要有一定的互動性或社交性;再次,你要具備靈活的投放方式和較快的響應速度。抖音、快手滿足上述所有條件,B站、微信朋友圈也滿足。如果還有滿足上述條件的垂直平臺,無論使用者基數如何,單使用者變現效率都不會太低吧?2020年,會不會有這樣的垂直廣告平臺崛起?我覺得有可能,但我不知道是誰。

(越是殘酷的戰鬥,越會讓人腎上腺素飆升)

十二、音訊/音樂:網際網路最後的流量窪地?

顯然,使用者時長爭奪戰已經接近尾聲。2019年底,中國智慧手機使用者的日均亮屏時間約4.5-5.0小時,已經接近了生理極限。人總不可能一天到晚盯著手機看。只有在一種情況下,使用者不用盯著手機,甚至不用亮屏:音訊娛樂,包括音樂、FM、知識付費等。這可能是移動網際網路最後的流量窪地了。騰訊音樂、荔枝FM均已上市或申請上市,網易雲音樂、喜馬拉雅也快了。

我完全不擔心音訊娛樂的流量前景——現在的音樂/音訊類應用,尚未達到歷史上廣播/錄音機達到的高度的一半,也還沒有徹底佔領使用者心智。物極必反,人們總會對“手機亮屏”這件事情厭倦。聽書、聽音樂、聽相聲都是很好的娛樂方式。而且,正因為不用亮屏,音訊類App可以長期留駐後臺,不用加入各類App的使用者眼球截流大戰(如果你用的是安卓手機,肯定對此深有體會)。

問題出在商業化方面——音訊娛樂的廣告前景肯定比不上視訊/資訊流(在廣播時代就是如此);如果要依靠付費訂閱,它比長視訊也不會有什麼優勢;如果依靠知識付費呢?現在,知識付費基本還是以衝動付費為主,尚未形成穩固的行業體系。按照網際網路行業的慣例,一律是圈佔使用者,再慢慢考慮變現;但是現在音訊娛樂的使用者已經圈佔的差不多了。騰訊音樂通過直播這種“亮屏娛樂方式”實現了快速變現;其他平臺呢?我很看好這條賽道,但是我沒有答案。

(在明年的戰局開始之前,先觀賞一下這個雕塑吧)

提前祝各位聖誕節和新年快樂!希望明年是一個大有成果之年——在問題之中解決問題,乃是網際網路行業的發展之道,也是這個世界的發展之道。

最新評論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阿里員工讓女兒6歲學程式碼,曝出女兒一年程式碼水平,網友:太殘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