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手機界有兩大著名釘子戶,都和6有關係——小米6和蘋果iPhone6s。
小米6釋出於2017年4月,距今已經將近4年。
iPhone6s釋出於2015年11月,距今已經將近5年半。
這兩位之所以能成為著名的釘子戶,都與記憶體有很大關係。
小米6運存為LPDDR4x,頻率1866mhz。一直到2020年,還有不少旗艦機記憶體起步是6G起步、LPDDR4x的記憶體。
iPhone6s運存是2G,比起之前的iPhone6的1G運存直接翻了倍,一直到2018年的iPhone8,仍然保持這一運存大小。
執行記憶體的大小,直接決定了手機能夠同時執行程式的多少。
舉個例子,假如12G的空間能同時執行十個程式的時候,8G的空間可能只能同時執行六個。
想象一下這個場景,你正在美滋滋的寫知乎,然後突然想去網頁上找一張配圖,結果等下載好照片回到知乎以後,你突然發現因為記憶體不夠,知乎後臺程序被咔嚓,你的稿子可能也蕩然無存。
可以說非常影響日常使用體驗了。
有米10的同學可能更有感觸,不少買了8GB版本的人,只要一用相機,後臺程式基本死個大半。
另外,現在很多大型遊戲場景越來越華麗,佔用記憶體也越來越高。
如果記憶體不夠,很有可能連遊戲都執行不了,在最初和平精英內測的時候,就曾經明確要求了最低執行記憶體。(記得當時iPhone6因為記憶體有限,甚至不能玩這個遊戲,一直後來最佳化好才可以)
不僅是執行記憶體如此,其實內部儲存也是越大越好。
現在的手機用的儲存晶片基本都是Flash快閃記憶體晶片了。
而快閃記憶體晶片都有擦除壽命的問題,快閃記憶體完全擦寫一次叫做1次P/E,因此快閃記憶體的壽命就以P/E作單位。
而不同型別的快閃記憶體,寫入壽命也有區別,一般SLC有10萬次寫入壽命,成本較低的MLC,寫入壽命僅有1萬次,而廉價的TLC快閃記憶體則更是隻有可憐的500-1000次。
寫入壽命乘以快閃記憶體晶片的儲存大小,最後就是手機儲存能寫入的最大資料量了,而一旦超過這個資料,快閃記憶體很有可能就會損壞。
以128G的TLC為例,寫入最大資料量僅為64000G(當然,一般人三五年的時間也沒有那麼大的資料量,除非天天拿手機下載著看高畫質4K動作片。)
同時,同樣的快閃記憶體顆粒和主控之下,越大容量的儲存,讀寫速度也會更快一些。
所以,題主如果想用得更久更舒心的話,我這裡建議上頂配的12+256G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