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最近騰訊的推出了實名社交APP“朋友”,現屬於邀請內測階段,學的是當年Gmail的套路,但目前還沒有朋友“邀請”我,這充分說明了,我的朋友圈跟騰訊有點遠。

大致在網上看了一下別人試用文章,給我的感受只有三個字——“為什麼?”

作為一款社交主題的APP,騰訊的“朋友”搞的是一個靠各種舊套路組合起來的新產品,可以一句話描述為“實名陌生人的社交平臺”。

首先要明確的是,“朋友”是陌生人交友,不是熟人交友,當然,有的朋友也將其稱為“半熟人社交”,但所謂半熟人的說法不是很準確,那只是由於該APP可以通過同城、同校或同公司連結人與人關係而已,這個玩法,在幾乎所有陌生人社交APP中全都使用過。

圖片源自網際網路

其實我們之前多次描述過陌生人社交的基本要素,簡單的說,平臺主要的職責就是給使用者提供各種合情合理的搭訕藉口或者場景,然後盡力讓使用者之間保持連結,經此而已。

關於搭訕藉口或者場景,比如,微信和陌陌早期通過搖一搖、漂流瓶或者附近的人(地理位置)進行使用者之間的連線,再比如早期的開心網、校內(人人)、通過同學、同事的關係連線等等;

再比如,在“朋友”中應用的“戀愛”、“交友”還是“約運動”目的,在Tinder、探探等約P社交產品中也是常用功能,更別說什麼婚戀類相關產品的匹配功能,和那個毫無下限的無祕了。

但為什麼說“朋友”是個各種舊套路組合起來的新產品呢?

因為陌生人社交總有個問題,便是隱私與安全,在這一點上,滴滴做出了先驅者的貢獻,由於稽核不嚴、監管不當,在順風車產品中屢次出事,其實,在QQ早期,類似的事情也時有發生,陌生人社交的最大難題就是信任,我不知道網際網路另一個頭到底是誰,甚至是條狗也不奇怪。

所以,“朋友”在陌生人社交的基礎上,增加了嚴格的實名認證(使用者需要上傳學生證、畢業證、在職證明或工牌),其目的就是想要解決這個問題。

那實名認證就能解決問題嗎?

答案是不見得,社交產品的本質是使用者的共識,也就是所有人都認同這種社交方式,就目前來看,熟人社交,因為都是低頭不見抬頭見的朋友,網路行為是有底線的,而純陌生人社交,比如無祕,就可以做到毫無底線。

這是目前網際網路使用者的共識,至於,實名之後的陌生人社交會如何?我們不太清楚,這有點類似於大型集團(幾十萬人那種)組織員工包場蹦迪,而且每個參會的人都得戴著工牌蹦,底線肯定不是問題,但是大家能玩的很盡興嗎?

每個人都明白,想要玩的盡興,要麼是跟一群混得很熟的朋友,要麼是跟一群毫無關係的路人,我總覺得,這樣的蹦迪現場,可能會有點尷尬。

但不管如何,只有營造這樣一個氛圍,才有可能驗證這種模式是否可行,陌生人社交的最終目的,還是要轉化為熟人社交的小圈子,至於“朋友”行不行,只能拭目以待。

大概、可能、也許有一下幾個原因:

3、也是最大的可能,就是張小龍做不到!這也是開篇的問題,騰訊為什麼?

這個問題我最開始一直都沒想明白,但直到發現,這個“朋友”的主要負責人又是張小龍的時候,瞬間就明白了。

圖片源自網際網路

騰訊的文化特別有意思,因為它太龐大了,所以,外部的競爭壓力對於騰訊來說幾乎不夠成太多威脅,因此,騰訊主推的是內部競爭,也就是各個事業群之間的競爭,雖然微信是張小龍一手做出來的,但現在的微信做到這個地步,早就不是張小龍個人的附屬品了,甚至說微信不再是個社交產品,而是個門戶級別的平臺,騰訊的各方利益,公眾號、支付、購物、廣告、小程式等等蜂擁扎堆到了微信平臺中,張小龍還想左右這個產品的可能性幾乎是零,即便他有進一步改進微信的絕妙想法,但前提是絕不能觸動其他的內部利益,這可能嗎?

作為一個產品人,產品就是自己的孩子,現在孩子長大了,成搖錢樹了,那必然也被爺爺奶奶叔叔舅舅阿姨嬸子們看的死死,這孩子已經成了他人的嫁衣,或者說成了資本的嫁衣,張小龍也沒轍!

如果,換做10年前,網際網路和移動網際網路紅利晚期,張小龍只需換個賽道再來一波攻勢,也沒什麼大不了的,但現在這年景,太難了!

因此,張先生想要在騰訊保住自己的地位,就是瞎編也得編出一個新東西,哪怕它不是什麼好東西。

總之,由於掣肘太多,張小龍無法在微信有什麼大動作,只能舊酒裝新瓶,這才搞出個“朋友”,運氣好的話,可以顛覆自己,即便運氣不好,也可以在騰訊接著續命,別覺得張小龍自私,他又不是一個人在戰鬥,手下總有一批人馬,而且肯定平均年齡不小了,如果沒有新動作,在當今的網際網路行業如此衰敗環境下,難道這些人也去開滴滴嗎?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2020年,網際網路留給年輕人的時間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