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11月22日,被譽為“生鮮電商黑馬平臺”的呆蘿蔔,遭遇了一場自創立以來所遇到的最大危機,當日下午呆蘿蔔官方公號釋出稱“經營不善”導致資金緊張,隨即引發關店危機,以及加盟商撤資無門,消費者充值金額無法使用的一系列問題。

之後在11月23日和24日,呆蘿蔔官方微博表示其將在11月25日逐步恢復辦公,為早日運營做準備。11月28日,呆蘿蔔合夥人兼CTO劉峰在朋友圈中表示,呆蘿蔔杭州中心正式關閉。並表示已安置完杭州中心的“所有同學”,並表示相信生鮮電商的模式及需求。

本以為已經無力迴天的呆蘿蔔12月9日釋出最新訊息,“百店重啟,呆蘿蔔回來了”,使用者可通過呆蘿蔔APP正常下單;12月10日起,門店恢復取貨服務。呆蘿蔔團隊將持續努力,秉承“健康、實惠、新生活”的經營理念,致力於做廣大消費者“家門口的平價好店”。

雖然呆蘿蔔宣佈重啟,但是究竟能不能繼續經營下去,依舊是一個非常大的問號。

呆蘿蔔創立於2015年10月,是一家網際網路生鮮電商平臺, 致力於為老百姓提供社群生鮮零售服務。蘿蔔利用“線上訂線下取,今日訂明日取”的預售模式以及APP與線下社群門店相結合、設定前置倉,得到了迅速的發展。在短短髮展的幾年內,就不斷的獲得資本的青睞。根據資料顯示,其在2018年8月獲得千萬美元的天使輪融資,在2019年6月獲得由晨興資本、高瓴資本投資的A輪融資。然而發展順利的呆蘿蔔突然出現了資金斷裂的情況,有加盟商表示其除了無法繼續運營門店外,所繳納的15萬元保證金和房租也無法追回。

雖然在最新的公告中,呆蘿蔔CEO李陽出面迴應了外界對於公司資金問題的質疑,稱呆蘿蔔累計獲得的7億元融資均真實到賬,且都投入到公司的發展使用,只是公司對增長預期太高、且低估了生鮮的燒錢速度,導致消耗過快。

呆蘿蔔的危機是生鮮電商公司資金鍊斷裂事件中最為戲劇化的一個。上半年各創業公司增長快、市場火熱,而到了下半年,市場情況卻直轉而下。呆蘿蔔的爆雷像是寒冷冬日裡的一盆冷水,瞬間澆醒了這個領域的創業者和投資人,年底前,幾乎所有的投資機構都停止了對生鮮的投資。

這不禁讓人懷疑,大風口下的社群生鮮電商,現在這麼多人和錢前赴後繼,但明明大熱的生鮮電商為什麼又如此難以存活?

在獲得兩輪融資後,瘋狂擴張顯然不符合企業發展規律,應該循序漸進,穩紮穩打,逐步擴張。對此,安徽大學商學院教授劉曉雲分析,“呆蘿蔔創新的‘網上下單、門店自提’方式,以及‘平臺+合夥人’的模式,一方面讓它快速壯大,但另一方面也成為它發展的掣肘。

根據《2019社群生鮮調研報告》:43%的消費者對於生鮮的復購率可以達到每天一次。天然的高復購率屬性,當然是門“好生意”。好生意也有天然的門檻和難點,2016年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的資料顯示,在四千多家生鮮電商入局者中,其中4%持平,88%虧損,7%是鉅額虧損,只有1%實現了盈利。

在2019年下半年,生鮮電商頻繁關店,比如“鮮生友請”管理層張知豪、吳明明等人因欠鉅額被捕、明星公司松鼠拼拼和鄰鄰壹開始退出部分城市、易果生鮮下屬企業安鮮達被傳與天貓、菜鳥共建的生鮮冷鏈業務合作已經終止、“迷你生鮮”因經營不善而暫停運營等。這些生鮮電商企業都存在著資金緊張、拖欠員工工資等問題。

生鮮電商的關鍵在於保住這個“鮮”字同時還要求更快更便利,這就要求企業擁有全產業鏈的整合能力。而事實上,在運營環節中,成本、倉儲、運營、物流、品控、技術投入都是難以降低的必要成本。一款生鮮產品從農戶到消費者手中,需要經歷無數個環節,走過漫長的鏈條,其中物流、損耗、包裝等環節中的消耗巨大。據業內人士透露,生鮮電商的成本佔總價的30%-40%,而生鮮電商的毛利才10%-20%。

高頻剛需的背後,是高成本、高消耗,但低盈利,等難以解決的問題。

安徽大學商學院教授劉曉雲分析,“呆蘿蔔創新的‘網上下單、門店自提’方式,以及‘平臺+合夥人’的模式,一方面讓它快速壯大,但另一方面也成為它發展的掣肘。”

另外呆蘿蔔的模式更偏向於前置倉加門店模式,“前置倉”夠便利,卻難逃“燒錢”。前置倉模式是由每日優鮮開創的一種新型運營模式,是將大店2000-3000個sku搬到社群門口100-300平的倉庫裡,成為社群裡 “小而美”,當消費者線上下單,採用就近配送的形式達到“30分鐘送貨上門”的即時需求,也能滿足菜品的多樣性。”前置倉“的獨特優勢在於:離使用者更近,品類夠多,速度也更快。既便捷又豐富這剛好可以解決上面的痛點。

呆蘿蔔卻只抓住了前置倉的形式,沒有抓住前置倉的“核心”。呆蘿蔔採用“今天定,明天取”的方式,吸引客戶到店取,看似利用了定菜取菜的時間差來提前統計菜品數量,降低賠率,也省去了送貨的人力成本,但卻沒有抓住前置倉“主打便利”的核心。

生鮮電商的賽道並不在於你跑的多快,而在於你跑的多遠,前置倉模式更是一場攻堅戰。

在毛利率極低生鮮領域,“小而美”想要盈利,就必須在數量上實現規模化,而這需要創業者投入巨大的資金和背後強大的冷鏈系統,看似容易上手的“前置倉”,卻充滿著危機四伏的關口。

最新評論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人工智慧時代,公務員“鐵飯碗”不“鐵”了嗎?沒那麼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