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醫療資訊化簡
1、什麼是醫療資訊化
醫療資訊化是用包含計算機、資料庫、網路等在內的資訊科技賦能醫療行業,從而提高醫療系統的效率,降低醫療系統的風險和成本。
醫院是醫療資訊化的主要物件,圍繞醫院資訊化構建的醫療IT系統,醫保IT系統和醫藥IT系統是醫療資訊化的主要環節。
政府、市場和醫院三元合一推動醫療資訊化程序。
目前醫療資訊化行業,從下游對接客戶角度劃分,大致可分為對接醫院客戶的醫院資訊化,與對接政府客戶為主的區域衛生資訊化。
按照軟體解決方案劃分,大致可分為傳統業務、醫療支付 IT、創新業務三類。傳統業務:一般以專案、訂單形式結算。
存在一定定製化,包括醫院資訊化 HIS\CIS建設,區域衛生資訊平臺建設等。
醫療支付 IT:指用來支援業務發展的各類應用系統的開發、部署和實施。
創新業務:包括網際網路醫療、健康醫療大資料等。
2、醫療資訊化建設的三階段
醫療資訊化建設具體分為三個階段:
即醫院管理資訊化(HIS)階段,醫院臨床醫療管理資訊化(CIS)階段和區域醫療衛生服務(GMIS)階段。
HIS以收費為中心,實現醫院非醫療業務的資訊化管理,具體包括門急診系統、住院系統、藥事系統、財務及物流系統和其他輔助系統。
CIS以患者為中心,聚焦醫生臨床診療行為,進而實現對手術、診療等醫院核心醫療業務的資訊化管理,其中電子病歷系統(EMR)是 CIS 階段的重點建設專案,是指用電子裝置儲存、管理、傳輸和重現病人的醫療記錄,完成電子化彙總,從而取代手寫紙張病歷。
GMIS以居民電子健康檔案為核心,實現醫療機構、衛生主管部門、保險機構、家庭等多渠道資訊的互通互聯,消除單個機構的資訊孤島,實現資源共享、最佳化。
醫療資訊化建設的三階段
當前我國醫療資訊化建設處於醫院臨床醫療管理資訊化(CIS)階段,但HIS 增量空間仍較大。
我國上一輪 HIS 建設熱潮興起於 2010 年,當前 HIS 系統滲透率較高,三級醫院基本達到 HIS 全覆蓋,二級及以下也基本達到 80%覆蓋。
大型醫院已完成部分 CIS 系統建設,開始向 CIS 系統建設中更深入的應用(如手術室、重症加強護理病房(ICU))延伸。
CIS 系統在我國醫療機構特別是小型醫療機構的滲透率仍處於較低水平,電子病歷系統(EMR)、醫學影象管理系統(PACS)、檢驗資訊系統(LIS)等 CIS 核心產品仍存在 20-40%的滲透空間。
CIS 系統的成熟發展是未來進入區域醫療衛生服務(GMIS)階段先決條件,驅動性因素明確。
隨著我國分級診療的推進和醫聯體/醫共體的建設,少數地區/集團目前正在進行GMIS 系統的建設。GMIS 建設仍處於較低水平,未來提升空間較大。
CIS 市場滲透情況
3、醫療資訊化2022年將達千億市場空間
根據前瞻研究院,2010-2017年,我國醫療資訊化行業市場規模逐年遞增,增速保持在20%左右的較高水平。
相較於公衛IT和醫保IT不超百億的市場規模,院內IT在規模上具有顯著優勢;
此外,為實現醫保局醫保控費目標,院內系統如電子病歷、互聯互通等需要進行大幅升級以實現醫療、醫保資料打通和管理。
根據前瞻研究院資料,預計2022年市場規模將達到近千億元,2017年至2022年行業整體增長中樞接近20%。
我國醫療市場化規模及增速
二、短中長期驅動因素持續保障我國醫療資訊化行業高景氣1、短期:電子病歷 4 級大考
衛健委於2018年12月3日下發的《關於印發電子病歷系統應用水平分級評價管理辦法(試行)及評價標準(試行)的通知》明確指出,到2019年,所有三級醫院要達到分級評價3級以上;
到2020年,所有三級醫院要達到分級評價4級以上,實現院內資訊共享與初級醫療決策支援,二級醫院要達到分級評價3級以上,實現部門間資料交換。
2018年國內三級醫院電子病歷平均水平為2.11級,二級醫院電子病歷平均水平為0.83級,據測算,2020年如果所有三級醫院達到分級評價4級、所有二級醫院達到分級評價3級將釋放約300億市場,將成為業內公司的短期業績保障。
在疫情影響下,電子病歷4級大考時間節奏或有所延後,但政策要求不會下降,電子病歷系統升級需求或更多在2021年釋放,短期內有望大幅增厚業內公司業績。
2、中短期:全國統一的醫保資訊系統建立在即
現有醫保資訊系統主要伴隨其他資訊系統建設,存在標準不統一、資料不互認、系統分割、難以共享、區域封閉、孤島現象突出等弊端,是醫保工作長期以來的困擾。
2019年6月,國家醫保局釋出《醫療保障資訊平臺建設指南》,指導和規範各地醫療保障資訊化建設,提出了在2020年底,按照標準全國統一、資料兩級集中、平臺分級部署、網路全面覆蓋的醫療保障資訊化建設要求,開始建立全國統一的醫保IT系統,為2021年順利推行DRGs做好準備。
我國醫保資訊系統屬於人社資訊系統中的一部分。
建立全國統一的醫保資訊系統,意味著大部分地區的醫保系統要推翻重建,存量市場轉變為增量市場,有望啟用醫保IT市場需求。
據長城證券測算,在悲觀、中性和樂觀的假設條件下,全國的總體市場規模將分別達到34.32億元、38.62億元和42.91億元,對應增量市場分別達到22.38億元、26.67億元和30.96億元。
按照《指南》關於地方建設計劃的要求,2019年底前地方需完成設計、立項、招標等工作,2020年底前完成相關資訊系統建設工作,2021年完成專案驗收工作。
但今年由於疫情影響,整體招標和建設進度已經延後。
疫情控制後,統一醫保IT系統和後續異地結算、醫保控費、醫保監管等資訊化建設有望加速。
目前已開始醫保資訊化建設的27個省級行政單位中,有2個仍處在前期的可行性分析和諮詢服務階段(佔全國的6.25%),廣西、甘肅等7個省份或直轄市已完成初步設計的招標工作(佔全國的22.58%),佔比合計達到28.83%。
同時考慮到疫情導致部分招投標延後,目前仍有約1億預算待落地(招標中),考慮到國家對醫療資訊平臺整體的建設規劃,第四季度及明年一季度或成關鍵期。
省級行政單位醫保資訊化建設進度分析
3、中期:醫聯體建設將推動區域醫療資訊化發展
當前,國內醫聯體試點工作已經全面鋪開。
2019年5月23日,衛健委、國家中醫藥局釋出《關於開展城市醫療聯合體建設試點工作的通知》和《醫療聯合體建設試點方案》,明確城市醫聯體建設試點工作將在全國範圍內展開,要求各省份推薦設區的地市不少於總地市數的50%,工作目標是到2019年底100個試點城市全面啟動城市醫聯體網格化佈局與管理,每個試點城市至少建成一個有明顯成效的醫聯體,初步形成以城市三級醫院牽頭、基層醫療機構為基礎,康復、護理等其他醫療機構參加的醫聯體管理模式;
到2020年,100個試點城市形成醫聯體網格化佈局,取得明顯成效。根據衛健委、國家中醫藥局於2019年8月釋出的《關於印發城市醫療聯合體建設試點城市名單的通知》,全國範圍內共確定了118個城市醫聯體建設試點城市。
醫聯體的發展將極大推動區域醫療資訊化的發展。
在醫聯體執行管理過程中,資訊系統是醫聯體實現一體化管理、資源整合共享以及分工協作的關鍵。
資訊化是醫聯體建設和發展的基礎設施之一,未來醫聯體的高效執行管理依賴於統一、高效的資訊平臺,因此醫聯體的全面鋪開建設將極大促進區域醫療資訊化的發展。
根據國家衛健委官網資料,截至 2018 年底全國共有醫聯體 13099個。
結合已有醫聯體資訊化建設專案中標情況,假設每個醫聯體資訊化建設支出平均 200 萬元,對應全國醫聯體資訊化增量市場大約 260 億。
儘管部分醫聯體專案已經建設完畢,但隨著每年醫聯體建設數量的增加,未來資訊化需求仍會保持旺盛。
4、中長期:DRGs 推進將提升醫院資訊化和醫保資訊化需求
DRGs是用於衡量醫療服務質量效率以及進行醫保支付的重要工具,是目前國際公認最優的醫保控費方式之一。
DRGs(Diagnosis Related Groups,疾病診斷相關分組)實質上是一種病例組合分類方案,即根據年齡、疾病診斷、合併症、併發症、治療方式、病症嚴重程度及轉歸和資源消耗等因素,將患者分入若干診斷組進行管理的體系。
DRGs-PPS(疾病診斷相關組-預付費)是對各疾病診斷相關組制定支付標準、預付醫療費用的付費方式。在DRG付費方式下,依診斷的不同、治療手段的不同和病人特徵的不同,每個病例會對應進入不同的診斷相關組。
在此基礎上,保險機構不再是按照病人在院的實際費用(即按服務專案)支付給醫療機構,而是按照病例所進入的診斷相關組的付費標準進行支付。
近期我國陸續出臺了多條政策推動DRGS的發展,目前正加速推進中。2019年6月,國家醫保局釋出通知要求加快DRGS試點工作的推進,確定包括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在內的30個城市作為國家試點城市全面鋪開,並要求在2021年啟動實際付費。
DRGs未來有望成為醫保付費的主要手段之一,助力醫院加強成本精細化管理,合理控費。根據健康界調研資料,目前已經開始採取按DRGS付費或正在試點按DRGS付費的醫院佔比約26%。
隨著DRGs試點的全面鋪開,預計未來1-3年,開展按照DRGS的醫院數量將佔到60.8%。由於建立全國範圍的DRG疾病組別的規則及相關編碼的規則,醫院端必須動態掌握臨床資料(對應電子病歷5級),醫保端需要建立全國統一的疾病和費用資料庫,且都需要數年的標準資料積累。
據國金證券初步測算,預計DRGs將為醫療IT帶來百億以上增量空間。根據草根調研,二級醫院DRGs建設費用在悲觀/中性/樂觀三種情況下分別為50/80/110萬元左右,三級醫院DRGs建設費用在悲觀/中性/樂觀三種情況下分別為100/150/200萬元左右,據此測算醫院端DRGs的建設將為醫療IT行業帶來百億左右增量市場。
地市級醫保局建設 DRGs 系統費用約200 萬元,中短期整體可見建設空間約為20 億元。而未來DRGs全面鋪開後的系統建設及執行維護將有極大增量空間。
5、長期:網際網路醫療市場需求高速增長,將開啟千億級的市場空間
發展網際網路醫療服務可以提升就診效率,有效緩解線下醫療機構的診療壓力,同時降低交叉感染的風險,是線下診療的有效補充與替代。
醫保支付一直被認為是制約網際網路醫療發展的一個瓶頸,2019年8月,國家醫療保障局釋出《關於完善“網際網路+”醫療服務價格和醫保支付政策的指導意見》,首次將符合條件的“網際網路+”醫療服務納入醫保支付範圍,將助推網際網路醫療市場景氣度的不斷提升。在本次疫情期間,網際網路醫療平臺在醫院端與患者端的關注度得到顯著提升,呈現出迅速普及的趨勢。
國家衛健委於2020年2月3日與2月6日分別釋出100號文《關於加強資訊化支撐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與112號文《關於在疫情防控中做好網際網路診療諮詢服務工作的通知》,提出加強醫療資訊化系統支撐,推動網際網路診療發展。本次疫情期間的推廣對網際網路診療起到了很好的使用者培育效果,有助於網際網路診療加速落地。
從網際網路醫療市場的需求規模看,2018 年我國網際網路醫療市場規模超過490 億元。2011 年至 2018 年,網際網路醫療市場規模複合增長率 CAGR達到 38.4%。
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預測,到 2020 年,我國網際網路醫療市場規模有望突破 1000 億元人民幣。當前整體使用者普及率仍然較低,未來有望繼續快速增長,遠沒到天花板,潛力巨大。
6、美國醫療資訊化行業發展歷程
根據美國的發展經驗顯示,2009~2016年間,美國推出HITECH等四大法案促進電子病歷滲透率水平,投入超百億美元,美國電子病歷使用率從9%上升到95%以上,電子病歷實現從2級向5級(美國標準)的三級跳,為美國帶來了醫療資訊化的黃金髮展期。
美國電子病歷高速發展的7年時間促進了行業集中度的提升,Top3市佔率從2005年52%提升到2018年73%。亦給如Cerner等業內優秀公司提供了黃金成長期,實現了由行業領先向行業絕對龍頭的轉變並不斷突破業績天花板,Cerner股價2009~2015年間上漲10倍。
美國醫療資訊化行業TOP公司市佔率
三、醫療資訊化賽道主要玩家簡介1、我國醫療資訊化行業格局分散,集中度有較大提升空間根據IDC資料,2017年我國醫療資訊化行業市場份額前三甲為東軟集團、衛寧健康、創業慧康,分別佔據13.9%、9.3%、5.7%的市場份額,共計28.9%,顯示出較低的市場集中度。相比之下,美國醫療資訊化市場集中度較高。
醫療IT資料研究公司KLAS統計出2018年美國三大醫療IT巨頭EPIC、Cerner、Meditech分別佔據美國醫療資訊化行業28%、26%、16%的市場份額,共計70%。
2、醫療資訊化行業上市公司佈局
上市公司中,衛寧健康、創業慧康、和仁科技、思創醫惠、東華軟體等在該行業有較為全面的佈局。
其中,衛寧健康在傳統醫院資訊化、網際網路醫院方面佈局較多,創業慧康在區域衛生資訊化、醫療大資料領域較為出眾,久遠銀海在醫保資訊系統領域有深入佈局。
綜合來看,建議重點關注具有良好客戶基礎、產品化能力較強同時傳統業務優勢明顯、創新業務佈局領先的衛寧健康、創業慧康、東華軟體、久遠銀海以及思創醫惠。
我國醫療資訊化部分廠商產品佈局
醫療資訊化行業主要上市公司業務優勢
文章僅供學習交流,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