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效仿拼多多的淘集集只顧粗暴拉新,一年攢了1.3億使用者,平攤到每位使用者,拉新成本達上百元。但拼多多動輒百億補貼,中小電商怎麼玩?

掙扎數月,淘集集還是沒能挺過這個寒冬,在2019年的末尾宣佈自救夢碎。

12月9日凌晨,社交電商淘集集通過官方微博釋出創始人張正平公開信,稱由於資金未能如期到賬,不得不宣佈淘集集本輪併購重組失敗,接下來公司將尋求破產清算或破產重整。

從公開信可以得知,淘集集在11月28日支付寶賬號就被凍結了,連員工11月的工資、社保都無法發出。但張正平在信中表明:“哪怕最差的結果走到破產清算,資金也是優先結算員工工資。”

▲淘集集官方微博致歉。

直到最後一刻,張正平依然如供應商代表所形容的那般“坦誠”。只可惜,淘集集沒能如願獲得投資方的解救。很難想象,不足一個月前,淘集集曾鬥志盎然地加入“雙十一戰隊”,無論是運營、銷售還是系統維護都照常進行,還有新的商家加入,活動補貼一個不少。

“你打得一手好牌啊,把商家跟員工玩弄在股掌之上!”12月9日,淘集集前招商負責人在微信朋友圈中,指名道姓質問張正平。平臺關停,剩下的是員工被拖欠的工資和商家未完的追討。據央視財經訊息,10月份,張正平表示,公司負債總額為16億元左右。

淘集集與拼多多基因相似,為何命運迥然不同?

倒下前的艱難自救

一年前,淘集集還是坐擁1.3億使用者的“下沉新貴”,沒想到,只過了一年,淘集集就陷入了資金斷裂的危機,處於破產清算邊緣。

這一訊息不免讓人驚訝,畢竟在12月9日官方宣佈平臺破產前,淘集集的APP上完全看不出異樣。10月底,淘集集仍以極大的折扣力度備戰雙十一:“百貨、服裝全場1折起”、“超級週末3元起,全場補貼一半”首頁上的優惠活動層出不窮。直至目前,開啟淘集集小程式依然可以看到一元拼團等活動。只不過,淘集集門庭若市的背後,早已是危機深重。

▲淘集集APP首頁,有使用者仍在提現。

據“鋅財經”援引商家的說法,淘集集在今年6月就已經發不出貨款了。但那時的淘集集,依舊走著“燒錢補貼”的舊路。儘管事後張正平承認做了錯誤的決定,但加速的虧空已經無法彌補。

從9月底開始,外界便不斷傳出有供應商上門討要貨款的訊息。儘管當時有部分商家下架停運店鋪,但由於當時,有些商家還是能提現一部分貨款,所以他們依然選擇相信淘集集,認為它能“東山再起”。商家們之所以信心滿滿,也是因為,淘集集在尋求自救的過程中確實出現過希望。

張正平在公開信中坦承,淘集集在本輪有兩個潛在投資人。“兩個潛在投資人都是在國慶左右就開始溝通,投資人A是某大型集團公司,投資人B為某PreIPO公司為牽頭的基金公司。”面對外界對於“有無投資人”的質疑,張正平在公開信中首度披露談判細節。

▲淘集集創始人張正平。

談來了潛在投資人之後,淘集集隨後給商戶們提供了兩個解決方案。根據《中國經濟週刊》報道,這兩個方案其一是,淘集集將收購資金用於償還商戶貨款總量的20%,剩餘貨款將在淘集集估值達到15億美元和估值達到20億美元或上市時,分別償還商戶貨款總量的10%和70%;其二是“債轉股”,即淘集集以5.5億美元估值作為總股本,按照欠款比例分配股權,商家將由從前的合作商變為合夥人。

面對眼前的兩個方案,商家們躊躇萬分。進一步催款,淘集集沒有償還能力;退一步成為“合夥人”,若淘集集不能自救,將血本無歸。

而就在這個節點上,10月15日,張正平在淘集集的官方微博上釋出了一則道歉信,將公司錯誤歸結為融資不到位、延誤了最黃金的自救期,並在道歉信中提出債務重組方案,聲稱談妥國內某大型集團公司進行重組併購,同意將併購款用於償還欠款。

在張正平誠意的打動下,許多商家開始動搖。儘管當中仍不乏要繼續維權的商家,但大部分商家決定與淘集集並肩作戰。據淘集集官方通報,截至10月23日,供應商債權人完成51%債務重組協議。據悉,這51%的簽約率也恰好滿足了新一輪投資方的要求。

▲10月份,仍有供應商支援淘集集,圖片來自淘集集微博。

淘集集一邊穩住商家,一邊也配合新一輪融資的投資方做了很多調整。按照《中國經濟週刊》援引淘集集不具名員工的說法,淘集集方面做了很多準備,包括伺服器、郵箱更換,還有平臺配合做了很多活動,“種種跡象讓我們做了比較樂觀的估計。”前述員工表示。

但事與願違,淘集集沒有等到投資方伸出援手,即使當時已經收到了他們的書面TS(簽定投資意向書)。

據“貝克街探案官”訊息,投資方在收走了淘集集的公章和銀行金鑰後,並沒有履行當初說定的打款進度,反而出現了多次推遲。在張正平最後的公開信中,他說明投資方本應11月28日就該到賬的款項,一直拖延到12月6日仍然沒有到賬。

說好的投資未能到賬,此時,投資方的控制公司向法院申請了對淘集集的訴前保全,凍結了淘集集的支付寶賬號,才引致了11月份員工工資未發放,成了壓倒淘集集的最後一根稻草。

目前來看,淘集集“死”於資金鍊斷裂,但在員工眼裡,淘集集的“死因”並沒有這麼簡單。“財務問題才是事件爆發的直接原因。”在《中國經濟週刊》報道中,有員工這麼說道。該員工表示,淘集集沒有建立合理合規的用人機制,沒有財務管理機制,也沒有完善的風控和內部反腐機制,導致危機爆發。

內亂叢生,又失去了投資方的回血,淘集集最終夢碎。

既生拼多多,何生淘集集

同樣瞄準低線城市,擅長用補貼手法打下市場,淘集集一直被外界稱為“高仿版拼多多”。

這兩個使用者重疊度高達55%的平臺,相像之處主要在於推廣手法上。與拼多多讓使用者邀請朋友“砍一刀”迅速裂變的做法類似,淘集集也很擅長各種拉新玩法。

據“晚點LatePost”訊息,淘集集會在極低線的城市通過手推車掃碼註冊送錢的方式推廣,也會讓夫妻店的店主推廣,拉到新使用者店主可拿到其前三單佣金。為了追求使用者的高速增長,淘集集瘋狂燒錢補貼,打出了“買的多,賺得多”的口號。

▲淘集集倒下前拼命燒錢。

在這一點上,淘集集確實奏效了,一年的時間裡,就斬獲1.3億註冊使用者。

淘集集不停地用大幅的購物補貼、分享返現獲客,換來了大量的使用者,但同時,它的盈利模式不明。

“剁椒娛投”援引商家說法,他們看中的,就是淘集集不抽取佣金,流量大扣點低,不需要支付推廣營銷費用,平臺只收取商家開店押金2000元以及第三方支付機構0.6%的手續費。為了跟上居高不下的燒錢速度,淘集集只能用“拆東牆補西牆”的方式繼續獲客。淘集集方面也承認,整個拉新過程若平攤到所有有效使用者身上,成本可能要上百元。

夢想著能跟拼多多一樣上市,但融資失利的淘集集早已是泥足深陷。

自發展以來,淘集集似乎只停留在粗暴拉新,沒有在使用者留存上下功夫。在網上一搜索,有關平臺的差評不絕於耳,諸如圖文與實物不符、紅包無法提現等等。正因為購物體驗不好,所以看似有1.3億的使用者量,實際的使用者留存率並不高。

在談及淘集集的模式時,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高階分析師莫岱青認為,在發展期間,淘集集靠營銷方式拉新,並沒有完全建立起自己的核心優勢。由於使用者留存差,當增長無法上升時,加上回款慢,就會產生連鎖的反應,阻礙它的進一步發展。

同樣是“草根”出身的拼多多,在燒錢補貼的同時,就不斷設法提升使用者留存度。拼多多不斷升級,做“新品牌計劃”、上線品牌館等等,就連考核機制也定為“留存和復購第一,GMV第二”,將留存和復購放在首位。更重要的是,在留意到低線城市紅利逐漸接近“天花板”之後,拼多多果斷衝進“五環”內,收割一二線的使用者。

反觀淘集集,只懂得遊走在三四線低線城市,打著拼多多前期獲客的打法,不僅同質化嚴重,還絲毫沒有考慮過品牌升級問題。

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表示,社交電商紅利期已過,進入洗牌期,而拼多多的“百億補貼”策略將快速拉高拼購類電商獲客成本,像淘集集這樣的中小社交電商自然無以為繼。

據“晚點LatePost”披露的資料,今年以來,淘集集已經虧損近12億,每個月虧損超2億。本就缺乏盈利能力,而在微信打擊外部連結後,淘集集就更難在社交平臺上獲取流量了。正因如此,零售電商行業資深專家莊帥認為,“業內基本上不可能再出現一個拼多多”。

最新評論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創業,跟著阿里巴巴準沒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