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大家好。我是今天小兔的主編小桔哥。中國的生鮮農產品電子商務中,最早上線並帶動大批生鮮電商接踵而至的,應該是2005年以“易果生鮮”為代表的生鮮電商。
之後的幾年,特別是2012年電商巨頭們的加入,使得生鮮電商迅速發展。到了2013年後,生鮮電商如雨後春筍般競相出生並快速成長。自帶“剛需+高頻”光環的生鮮電商市場,廝殺極為慘烈。剛剛被爆出局的妙生活和困局中的呆蘿蔔,都還在今年6年完成了數億元的融資。在生鮮電商中,不同的電商根據自身不同特點,選擇不同的客群賽道。有主打供應鏈市場的,有用高溢價商品主打高階客群的,還有從農場直採將食材直運到餐桌的。2019年的春天,生鮮電商等來了“第二春”。巨頭們開展線上買菜業務;資本下注創業公司,等待新電商巨頭的崛起;使用者們則不停在各個 APP 間切換,尋找最新優惠券。也有人一直在質疑線上買菜並不是一個新的商業模式,在上一輪 O2O 創業浪潮中,曾誕生過數家創業公司。與上一輪生鮮電商熱潮不同的,過去持觀望態度的網際網路巨頭們紛紛下場了。明明模式那麼"重",細分下來總是虧,資本還甘願給錢,簡直匪夷所思!
成立於2014年的我廚,一直是活躍在淨菜電商市場上的代表。我廚最初由望湘園出資成立,圍繞廚房場景,提供以免切免洗淨菜為核心SKU的生鮮電商網購和配送服務。很長一段時間以來,在“我廚買菜”手機App上買菜,讓很多生活節奏緊張的上班族,感覺非常便利。時至2019年,我廚最終還是沒能走出上海。有知情人士爆料稱,我廚菜品幾乎清空,社群運營越來越乏力,感覺是快不行的前兆。雖然被譽為電子商務的最後一片藍海,生鮮電商難度之高,資本需求之大,使得這一市場鮮有盈利者。生鮮電商們仍需在商業模式、物流、配送上進行積極探索。生鮮電商交易市場開始進入最後的洗牌期,誰能最終脫穎而出?
實習美女編輯小周認為:最近生鮮電商賽道戰場狀況慘烈。前腳成立四年之久的妙生活黯然退場、呆蘿蔔因管理不善資金緊張拖欠員工工資深陷泥沼,後腳我廚菜品下架,客服失聯深受質疑。我廚的淨菜已經切好,準時送達時就可以直接烹飪,這樣的服務讓上班族和不想去菜市場的人節省了很多時間,也很受使用者喜愛。週末不想外出時下單就可以直接在家吃到新鮮美味的食物了。只是這段時間我廚菜品下架、客服失聯等問題,卻沒有給使用者一個滿意的答覆。這讓使用者聯想是不是我廚也要退出生鮮電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