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要點:
騰訊密集推出社交產品,其中“朋友”APP是一款基於同學或同事關係來拓展社交關係的產品。騰訊依然強大,只是需要回應外界對於其高速增長的期待。在後紅利期,對時長的爭奪是取得勝利的關鍵。一個名叫“朋友”、尚在內測階段的APP邀請碼在社交網路悄悄流傳開來,人們樂於討論、分享、下載、試用,並非APP本身有什麼特別之處,而是因為,這是騰訊新推出的半熟人社交產品。
根據「深響」試用,“朋友”APP是一款基於同學或同事關係來拓展社交關係的產品,模式和PC時代紅極一時的校內網(後改名人人網)相似。
“朋友”APP介面
事實上,從產品定位來看,說騰訊復活了PC時代的朋友網也並不為過,朋友網是騰訊在2009年上線的真實社交社群,旨在為使用者提供公司、學校、熟人等真實社交場景。2017年8月6日,朋友閘道器停。
據「深響」了解,“朋友”APP由騰訊PCG(平臺與內容事業群)出品,這一事業群是去年騰訊930變革中,通過整合原社交網路事業群(SNG)、原移動網際網路事業群(MIG)、原網路媒體事業群(OMG)新成立的,其中,原SNG是QQ的大本營。
“朋友”並非騰訊新近推出的第一款社交產品,據新媒體管家統計,今年以來,騰訊陸續推出了視訊交友APP貓呼、3D虛擬形象交友APP卡噗、語音直播交友APP迴音、戀愛交友APP輕聊、社交圈交友APP有記。
如若將新品範圍從社交領域拓開,騰訊近一年新推的產品數量可能會超出你的想象。
根據QuestMobile於今年8月釋出的資料顯示,在2018年6月到2019年6月的一年間,騰訊共上線了73款產品,分佈15個行業大類,其中包括31款手機遊戲、8款移動視訊產品和7款移動社交產品。與之對比的是,百度在同一時間段推出了16個APP,阿里巴巴是10個。
多數使用者對騰訊新推出的產品並無明顯感知,但這不妨礙這家巨頭不斷做出新的嘗試。這與人們過往對騰訊的印象稍有不同:過去幾年,騰訊恪守開放平臺原則,面對移動網際網路興起的多個細分賽道,幾乎都選擇了基於微信這一巨大的流量池,通過資本、技術、產品為外部競爭者賦能,而非親自下場。
微信是騰訊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當之無愧的爆款,之後,它又孕育了另一個爆款產品——微信紅包。這幾乎是騰訊在遊戲領域外的最新一個爆款產品,而它已經誕生五年了。
開放平臺的策略還在繼續,但久無爆款的騰訊可能已稍稍坐不住。
「深響」了解到,在PCG內部近期舉行的大會上,高層提出要有再創業的意識和決心,並在演講中對員工發出警示:“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拿到船票”。
同時,一向以寬容著稱的騰訊已在PCG推行中層管理幹部聘任制度,聘任期限為一年,公司或BG基於業務需要可隨時對幹部進行調整,不受任期限制,到期不續聘且兩個月內無法找到合適崗位的幹部,將進入“能下”流程。
隱約中,溫和的企鵝正在重拾狼性。
港股王的增長煩惱騰訊依然強大,只是已經很長時間未能迴應外界對於其持續高速增長的期待了。
在2018年盤中觸及476港幣的最高峰後,騰訊股價未能再攀高峰,其股價目前在350港幣區間徘徊——曾經陡峭上升的曲線,現在已是上下波動的水平線。
在騰訊最新發布的三季度財報中,其共獲得972.4億元營收,低於市場預期的990.44億元,同比增長21%,延續了自去年第三季度以來的低速增長態勢。
騰訊2019年第三季度收入組成及趨勢
期內盈利209.76億元,同比下滑10%;公司權益持有人應占盈利為203.82億元,同比下滑13%;按非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公司權益持有人應占盈利為244.12億元,同比增長24%。
整體上,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紅利消失,網際網路的平均增長水平已經趨緩。2018年,看到消費網際網路天花板已至的困境,騰訊進行變革,發力產業網際網路。
財報披露,三季度騰訊雲業務收入47億元,超過其2018年全年營收(91億元)的50%。成長迅速,但也可以從數字上清楚看出,佈局“明天”的雲業務尚未完全挑起收入大梁。
現在,騰訊的產業網際網路探索仍在起步階段,對於從消費網際網路起家的騰訊而言,如何克服肌肉記憶,轉身做好產業業務並沒有想象中那麼簡單。一位騰訊員工對「深響」表示,“產業網際網路不好做,以前開發一個產品,電腦滑鼠點幾下就是巨大的收入,現在籤一個幾百萬的單子都要發部門郵件通報表揚。”
而在消費網際網路側,騰訊的領地正被猛烈進攻。
抖音崛起對騰訊的衝擊無需贅述,在穩固基本盤後,位元組跳動向巨頭的領地發起了更加猛烈的衝擊。今年年初,位元組跳動推出視訊社交工具“多閃”,隨後上線“飛聊”,並在投資校園社交APP“Summer”後,又收購了“Biu校園”。試水已久的遊戲業務加大投入,除了通過併購合作方式匯入外部遊戲外,位元組跳動還在嘗試自研重度遊戲——這是騰訊的核心營收區域。
不只是位元組跳動,進攻還來自騰訊內部——2018年,騰訊微信團隊兩位前高管離職創業,開發了分別名為echo瞬間和POP IM的新社交產品。其中,echo創始人為黃天晴,曾任微信事業群開放平臺基礎部基礎產品中心總監一職。
黃天晴在2016年微信公開課PRO版上演講
騰訊在社交領域的護城河依然穩固,無論是前微信成員,還是凶猛的位元組跳動,相關嘗試並沒有激起真正的水花,而現在,騰訊選擇自己下場,希冀通過多點出擊,複製QQ、微信的成功。
但社交護城河牢不可破並不代表騰訊可以高枕無憂,近年來,騰訊在資訊流、短視訊產品的競爭中一直未能擺脫被動追趕狀態,旗下微視獲得大量資源傾斜,但依然未能拔得頭籌。
隱憂已經浮現,根據QuestMobile釋出的資料顯示,截至今年9月,騰訊系APP的使用時長佔比從去年同期的46.2%降至42%,而位元組跳動系的使用時長佔比則從10.6%增加至12.5%——而在後紅利期,對爭奪的時長是取得勝利的關鍵。
面對現實,騰訊選擇主動出擊,一年推出70餘款新品是其嘗試的切面。問題是,如果方向模糊,努力能解決問題嗎?
“佛系”騰訊重拾戰鬥力騰訊從來不缺少戰鬥力,只是在不同階段,戰鬥力的發力方向並不一樣。
在早些年,騰訊戰鬥力的主要表現是橫掃外部競爭對手。
儘管現在人們越來越少提起,但網際網路早期使用者們應該都還記得,在成為巨頭的路上,騰訊多次上演後發制人的招數,先後打敗聯眾、泡泡堂等產品,雖然樹敵頗多,卻也不斷拓寬了自身疆土。對此,騰訊官方認可的傳記《騰訊傳》中也沒有諱言。
馬化騰曾解釋稱:“我不盲目創新,微軟、谷歌做的都是別人做過的東西。最聰明的方法肯定是學習最佳案例,然後再超越。”
3Q大戰為騰訊的發展戰略摁下了轉向鍵。
2010年,騰訊推出QQ醫生,主打網際網路安全的360公司很快意識到威脅,雙方在幾番明槍暗箭後,競爭升級成了著名的產品“二選一”鬧劇,即逼迫使用者在QQ和360安全衛士之間選邊站隊。鬧成這樣,很大程度上與對騰訊的“抄襲”指控與日俱增,各方怨氣集中爆發有關。
3Q大戰持續4年之久,期間雙方訴至公堂,雖然最終最高人民法院判定,QQ不具備市場支配地位,駁回360的上訴,但贏了官司的騰訊,在輿論場更像輸家。
“抄襲者”的罵聲和3Q大戰觸動了騰訊,在2011年的內部診斷會後,騰訊把核心能力聚焦在“資本”和“流量”,並將其開放。這意味著騰訊不再親自做所有業務,而是有所為有所不為,通過參與式的資本運作和流量賦能與合作伙伴建立起生態鏈,“只求共生,不求擁有”。
2011年開始,騰訊投資動作猛增,在諸如出行、文娛、電商、教育等重要領域廣泛佈局,“騰訊系”公司幾乎覆蓋了網際網路能到達的所有領域。
但是,成功並非沒有代價,篤定做“連線”的騰訊希望賦能外部競爭者,其內部上萬人的龐大團隊也相應失去了參與行業最前沿戰事的機會。繳槍入庫後,騰訊戰鬥力的發力方向也悄然轉移。
儘管在許多外部人看來,騰訊寬容、厚待員工的風格使得其營造出一個溫室,但事實上,在溫室中生活並沒有外界想象的那麼輕鬆。
加班在騰訊是家常便飯,一位新近跳槽至騰訊的員工對「深響」感嘆:大家都太努力了,晚上大多數人都會待到10點多才下班,但問題是,工作並沒有那麼多,姿態相較更加重要。
努力是騰訊人的常態,只是這些努力更多困宥於個人績效評定的爭奪、年度加薪幅度的調整、股票激勵的多寡上,個體的努力是否可力出一孔,推動整體業務向前走,效果存疑。
今年中旬,騰訊內部績效考核機制由KPI改為OKR,OKR的公開範圍可以選擇,比如向部門內的同事公開。
OKR的最大價值,在於所有人對清目標、共同進退。自己選擇公開範圍,意味著OKR的Objectives(目標)不一定能實現上下級之間、不同部門之間的透明互通。
這樣一來,普通員工對大方向不一定清晰,但是每個人都有向上走的訴求,在公司整體進入增長慢速道後,如何釋放“努力”的能量,考驗著騰訊的方向制定者。
2011年,微信後來居上,力壓米聊,成為移動網際網路時代頭號社交APP;2014年春節期間,微信紅包在移動支付賽場搶盡風頭。當時網友評論稱,“一個微信紅包就超過支付寶8年乾的事”,馬雲將微信紅包的勝利形容為“偷襲珍珠港”。
但騰訊的功勞簿已經好一陣沒更新,對騰訊的負面評價隨之而來,諸如“沒有夢想”、“投行化”、“過於重視投資導致內部戰鬥力不足”等論調不絕於耳。
挑戰者不斷到來,巨頭的地位依然穩固,但是擦傷無可避免,QuestMobile的調研顯示,使用者注意力正進一步被分散,月人均使用APP型別數量已經達到18類,仍保持穩定增長,細分賽道間使用者的注意力爭奪戰將愈演愈烈。
在增長放緩和外患林立的境況下,再作壁上觀已經不合適。
主動出擊的騰訊需要斬獲一場久違的勝利,這個21歲巨頭期待重拾戰鬥力,密集推出社交產品,或許僅僅是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