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由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舉辦的第十屆中國電子商務物流大會暨2019中國同城即時物流行業峰會在杭州召開,探討了即時物流市場發展的潛力和所需應對的挑戰。
即時配送最初伴隨著外賣平臺的出現而出現,近幾年隨著外賣訂單量的增加以及新零售場景的不斷擴充,對時效性有著較高要求的即時配送需求也在不斷的增加。
在業務場景上,即時配送屬於同城物流的範疇,不過其高時效、不中轉的運作特點,又與傳統物流有著本質的區別。相較於傳統物流,即時配送的覆蓋範圍較小,運輸貨物也較小,採用點對點的服務,無中間環節,在距離性、品質性和時效性方面有著更高的要求。
2018年即時配送訂單量達到133.4億單外賣配送平臺是出現最早的即時配送平臺,起初,外賣是以電話訂餐、門店配送的形式出現。2006年下半年肯德基在上海首推肯德基宅急送外賣業務,2008年麥當勞推出麥樂送外送服務,2009年4月餓了麼上線,外賣行業開始崛起,也帶動了第三方即時配送市場的發展,不過當時的訂單量較低,也僅侷限在一線城市。
2013年11月美團推出外賣服務,提升了即時配送市場的訂單量,當年全國即時配送訂單量為9.5億單。到了2014年、2015年一批不以外賣業務為主的即時配送平臺集中上線,有以同城跑腿業務為主的即時配送平臺,如閃送、達達、UU跑腿等;也有專門配送藥品的平臺,如叮噹快藥;還有生鮮產品的即時配送。2015年外賣平臺通過補貼搶佔線上流量,突飛猛進的訂單量推動了即時配送的高速發展,全年即時配送的訂單量為27.7億單,同比增長36.75%。
2016年新零售概念的提出,將門店作為前置倉對訂單進行挑選與配送,時效性成了重中之重,這也為即時配送平臺創造了更多的訂單量。2016年即時配送訂單量達到56.5億單,同比增長103.97%。之後隨著新零售業務的不斷創新,如盒馬鮮生、社群拼團等模式的出現,再次帶動了即時配送行業的快速發展,2018年即時配送訂單量達到133.4億單。未來隨著場景的擴充,即時配送訂單量會不斷增加。
即時配送平臺分析餐飲外賣的興起培育了即時配送市場,外賣和到家服務也成為即時配送的主要需求場景,為了追求時效性,平臺都有自建物流配送體系。餓了麼的蜂鳥眾包於2015年上線,在2019年6月品牌獨立並升級為“蜂鳥即配”;美團的物流體系也在5月份開放配送,並且推出了“美團配送”新品牌,將配送能力開放給第三方合作伙伴,用以服務更多的行業。蘇寧也在2018年10月推出了蘇寧秒達,成為蘇寧小店、蘇鮮生、蘇寧廣場和紅孩子等蘇寧線下門店的即時配送體系。
此外除了B2C模式,也有平臺依託自身物流優勢,推出了C2C跑腿服務,如2017年3月上線的美團跑腿,“幫我買”“幫我送”功能,滿足了使用者個性化需求,解決了生活燃眉之急。而在今年4月,京東快遞也聯合達達推出了“特瞬送”即時配送平臺,為使用者提供寄送物品服務。當然還有不少的同城即送獨立平臺,如UU跑腿、閃送、幫啦跑腿、愛跑腿、鄰趣、快服務等,多為代買、代送、代辦、代取、代排隊等跑腿業務。
面對即時配送巨大的市場需求,除了上游新零售行業的佈局,以打通線上線下的通道外,快遞企業也加入了競爭,不斷擴充套件自己的服務邊界。順豐推出了同城急送,打造區域高時效物流,為客戶提供全城範圍內的急速配送服務,韻達也推出了雲遞配,圓通的計時達以及申通的思必達、中通的City Express都涉入了同城即時配送的範疇。
即時配送平臺融資情況在“懶人經濟”和快節奏的生活下,中國即時配送市場規模不斷擴大,誕生了許多的平臺,同時不少平臺也多次拿到了融資。在7月份,快先森拿到了梅花創投和英諾天使基金數千萬的Pre-A輪融資。在2018年的12月份,幫啦跑腿獲得了巨集昌創投1000萬元的Pre-A輪融資。
2014年達達上線,在2016年4月達達與京東到家合併,2018年8月達達-京東到家獲得了沃爾瑪和京東5億美元的戰略投資。達達的高效配送為京東到家的使用者提供了超市便利、生鮮果蔬、醫藥健康、烘焙蛋糕、鮮花綠植、家居時尚等海量商品1小時配送到家的服務,目前已經覆蓋了450個城市。
2018年7月,點我達也獲得了菜鳥網路2.9億美元的戰略投資,目前點我達為天貓、菜鳥網路、餓了麼、盒馬鮮生、易果生鮮、百聯等180萬商家 ,以及1億終端消費者提供即時配送服務。
外賣是即時配送最大的訂單來源
作為同城物流的一個分支,即時配送主要服務於C端使用者,並且以B2C為主導,根據2019年上半年訂單品類佔比情況看,餐飲外賣是即時配送品類最大的訂單,約佔據全部訂單市場市場的64.2%,其次是生鮮電商的果蔬生鮮產品,約佔據了市場的14.6%,還有商超便利、鮮花綠植等品類。B2C模式常常也是並單配送,配送員同時接多個訂單,按照規劃逐個配送,提高了配送效率,使運力利用最大化。而C2C的跑腿服務,代買代送代排隊等服務訂單佔比約3.7%。不過C2C模式一般是專人專送,使用者下單配送員接單後直接遞送到使用者,保證了配送時效,提高了使用者體驗。
另外在即時配送的發展過程中,衍生出了兩種運力組織形式,即眾包模式和自建模式,眾包的薪酬以訂單量的提成來計算,優勢是運力招募迅速;而自建模式以自營形式招募騎手,服務品質和服務時效均有保障。
配送準時是使用者最關注的根據對使用者的問卷調查顯示,在即時配送市場,配送準時成為使用者最為關注的因素,佔受訪使用者的71.3%,因此不少使用者在下單時也會選擇“延遲賠付”來確保配送時間的準時。此外配送價格也是較為關注的,使用者下單會參考配送價格來選擇配送平臺和商家,畢竟價格低也能節省一筆開支。此外對於C2C跑腿業務,服務態度和售後環節好也使用者較為看重的。
速途研究院分析師認為:即時配送起源於外賣,在到家零售中發展壯大,並在快遞末端進行探索,目前場景仍在不斷擴大。在現在快節奏的生活方式下,即時配送滿足了使用者極速、準時的配送要求,縮短了人與貨之間的距離,使時間變得越來越短。與傳統物流相比,消費者對即時配送的要求更高,甚至是以分鐘計算配送時間,這就對運力數量、系統智慧排程和節點把控有著更高的要求。
此外在即時配送的外賣品類中,訂單數量受時間段和天氣影響明顯,如午餐時間和異常天氣訂單量增多,給運力系統供需平衡帶來了很大的麻煩。運力不足會造成配送延時,而運力過剩則會造成資源的浪費,為避免非高峰時段運力資源的浪費,擴充套件配送場景和品類也是一種好的解決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