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本次AMA論壇一起聊聊關於Layer 2 的話題,聊聊在通往以太坊2.0的道路上,Layer2能不能開創出一個黃金時代。

DeFi的熱潮之下,高昂的Gas費用,擁堵的網路,以太坊的效能問題再次飽受詬病。要想成為“世界金融結算層”,強大的網路吞吐能力不可或缺,在使用者和資金量不斷湧入的同時,以太坊上的GAS費也屢創新高,讓使用者苦不堪言。

ETH 2.0的信標鏈階段雖然已經啟動,但想要將這個“分片”方案完整呈現給使用者,至少需要2-3年的視窗期。為了解決迫在眉睫的擁堵問題,提高以太坊的效能,推出Layer2解決方案成了不少研發團隊的首選。

附AMA全文:

1、 在AMA開始之前,我們首先有請兩位嘉賓介紹一下自己和自己所在的專案。

ZKSwap (ZK-Rollup based Swap) 是基於 ZK-Rollups 技術的 Layer2 自動做市商模型去中心化交易所,其透過 ZK-Rollups 技術將所有的 ERC-20 token 轉移到 Layer2 上,再基於不斷生成的零知識證明來保證 Layer1 和 Layer2 狀態的一致性,從而讓所有的兌換在 Layer2 上發生。相比傳統去中心化交易所如 Uniswap 等,ZKSwap 具有以下優勢:

1. 零 Gas 費用: 所有代幣的兌換都在 Layer2 上發生,免去了 Gas 費用的產生;

2. 更高的TPS(Transation Per Second): 相比傳統以太坊徘徊在 10 左右的 TPS,ZKSwap 的 TPS 理論上將達到 6,000 左右的數量級;

3. 實時交易: 所有交易都遷移至 Layer2 上發生 ,使用者不再需要等待一個區塊的確認時間,可實現實時交易。

2、 我們知道以太坊的Layer2擴容方案有多種,包括側鏈、狀態通道(State Channel)、Plasma、ZK Rollup、Optimistic Rollup、Validium等。兩位嘉賓所在的專案為何選用目前的技術方案?該技術方案能產生什麼優勢?

Kevin Jeong:Tokamak Network完全基於以太坊層,支援各種Plasma和Roll-up架構,可以同時容納相當多人的交易。關於二層區塊鏈的許多誤解之一是,大家普遍認為二層區塊鏈是作為一個單一的系統執行和操作的。其實,使用者和開發人員可以根據需求,選擇其所需的規模和方案,為去中心化應用程式建立一個按需區塊鏈。

再補充一點,側鏈有它自己的共識演算法(所以它需要大量的驗證器來保證去中心化),狀態通道是1:1結構,或者由一小部分參與者來處理多個交易。Plasma和Roll-up也是各種各樣的,你也可以把Validium看作是Plasma的一種。

Alex Lee:ZKSwap 採用的是 ZK-Rollups 技術的方案,而 ZK-Rollups 技術採用了當下比較熱門的 Rollup 擴容思想,實現了 Layer-2 的擴容。

同時,ZK-Rollups 利用零知識證明技術,把 Layer-2 上的計算證明實時上鍊,實現了與以太坊 Layer-1 幾乎同等級別的安全性。

且與其他諸如 Optimistic Rollup 技術相比,ZK-Rollups 在交易的最終性方面有較大優勢,提現時間也縮短了多個數量級,極大地提高了可用性。

此外,隨著計算機硬體升級以及零知識證明演算法的發展,有望進一步提升 Layer-2 的效能。

因此, ZK-Rollups 在可擴充套件性、安全性、可用性以及效能等方面達到了一個很好的平衡,也是目前最適合搭建 DEX 的二層解決方案。

ZkSync 是首個採用 ZK-Rollups 技術的產品,並且已經上線以太坊主網,背靠擁有強大技術實力的 Matter Labs,可以說是目前市面上最領先的 ZK-Rollups 實現。

當然,目前 ZkSync 目前只支援簡單的 Layer-2 收發交易,不支援其他複雜操作,這也正是 ZKSwap 對 ZkSync 的主要改進,即支援基於 ZK-Rollups 的 swap 和新增流動性等複雜操作。

3、Tokamak Network 是一個比較“特殊”的layer2專案,它並非專攻某一種技術,而是希望提供一個多技術方案的生態平臺,讓開發者能夠“按需”使用特定的Layer2技術方案,為什麼要集合多種L2技術方案?分散精力是否會讓你們的技術開發無法領先?

Kevin Jeong: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先來看看以太坊的歷史,它為什麼會出現,以及當前的趨勢。在以太坊出現之前,出現過各種獨立的區塊鏈,分別提出了不同的問題和各自的解決方案。而以太坊,則是一個解決無法產生網路效應(協同作用)問題的區塊鏈,因為其他區塊鏈解決方案是在以共識為單位的單元(silo)中製造的。換句話說,以太坊旨在成為一個能夠適應各種應用程式的所有需求的單獨的區塊鏈。舉一個近一點的例子,DeFi的繁榮可以看作是由於在以太坊中,各個專案都可以自由組合(可組合性),而被驅動的。

然而眾所周知,這個龐大的單一區塊鏈模型主要面臨兩個問題的限制:1)可擴充套件性、和2)功能性。在可擴充套件性方面,平臺開始被交易淹沒,因為在使用各種應用程式的過程中,不確定數量的使用者所做的所有事務都儲存在一個區塊鏈上。隨著最近劇增的交易量,飆升的tx費用等問題再次出現,就像當年ICO繁榮時期一樣。

在功能性方面,以太坊的架構有結構性限制,這使得它難以包含更多的應用程式。創世區塊到現在已經將近6年了,但是DeFi是唯一一個有意義的產品,而其他領域仍然侷限於他們的概念證明。

研究人員開始想辦法為以太坊作補充,使它可以透過更靈活的結構支援更廣泛的應用,同時以更低的成本保持協同和去中心化以及支援更大量的交易。而2層解決方案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出現的。這就像在你的電腦容量不足的情況下,附加一個外部驅動器。以太坊的可擴充套件性和功能性可以透過在以太坊上新增一層來保護。

為了加強以太坊,出現了大量的二層方案,我們的團隊開發了一個圖靈完整(Turing-complete)的二層引擎,稱為Plasma EVM,分類為Plasma。我們的研發成果被展示給了Vitalik,並得到了Vitalik的高度認可,稱我們的具體設計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是連以太坊自己的Plasma研究人員也從來沒有想到過的( I was very impressed by the specific design that they made is one that even our own plasma researchers never thought about yet.)

我們在第二層所面臨的問題是,出現了許多不同結構的解決方案,而每個結構都自我獨立(has their own silo)。這些為解決以太坊問題而出現的眾多解決方案,是為了填補多種不同問題出現的多種方法。

Tokamak Network就是在這種背景下出現的。透過根據應用程式的需求而提供不同的2層解決方式,並在同一個生態系統中執行它們,提供1)可伸縮性和2)功能性的支援。與此同時,以太坊的核心:3)網路效應和4)去中心化得以維持。我們稱這一整套體系為 “Tokamak Network聚合平臺”。

4、在Vitalik的號召下,Rollup成為了當下Layer2的重要解決方案,DeFi 中的龍頭專案Uniswap、Synthetix 等也宣佈要完成基於Rollup技術的全新產品,V神的喊話和龍頭專案的加入,是否有可能會讓Rollup技術成為一個Layer2的行業標準?

Alex Lee:長期來看最有優勢的Layer2方案還是Rollup技術。而在Rollup技術中比較具有優勢的則是ZK-Rollup。

ZKRollup 採用了 Rollup 擴容思想,實現了 Layer-2 的擴容:利用零知識證明技術,把 Layer-2 上的計算證明實時上鍊,實現了與以太坊 Layer-1 幾乎同等級別的安全性;與其他擴容方案相比,交易的最終性有較大優勢,提現時間縮短了多個數量級,極大地提高了可用性;同時,隨著計算機硬體升級 以及 零知識證明演算法的發展,有望進一步提升 Layer-2 的效能。

因此, ZKRollup 在可擴充套件性、安全性、可用性以及效能等方面達到了一個很好的平衡,非常具有應用前景。

5、TON是Tokamak Network 的代幣,能為大家介紹一下TON代幣的用處和經濟模型麼?

Kevin Jeong:Tokamak Netowrk的生態代幣TON 被用於激勵建立整合的2層生態系統。為了建立2層區塊鏈,必須繫結(存入)TON,只要2層網路正常執行,2層運營商就可以收到額的TON作為補償。另一方面,如果出現雙花等問題,存入的代幣將被大幅削減,並獎勵給挑戰者。

TON也被看作Tokamak Network生態系統的主要通貨膨脹率等指標,並會影響生態系統基金決策。

6、最近我們看到了ZKswap進行了火熱的一測二測,甚至還有“跑路測試”,也分發了部分代幣給早期參與者,能為大家介紹一下ZKswap代幣ZKS的經濟模型麼?

Alex Lee:ZKSwap 是一套社群化的去中心化交易協議,因此大部分的協議 Token 將由挖礦產生,分配給維護系統執行的社群參與者。ZKS是ZKSwap 的協議 Token,總量為 10 億枚 ZKS。ZKSWap 代幣符號: 英文:ZKS, 中文:零知兌,外號:靈芝。其中 60 % 的 ZKS 通證將透過 PoG(Proof-of-Gas:Gas 消耗量的證明機制)、PoL(Proof-of-Liquidity:基於流動性的分發機制)、PoZK(Proof-of-ZK-Snark:基於零知識證明的工作量證明)、PoT(Proof-of-TransFee:交易手續費證明機制 ) 和 PoS(Proof-of-Staking:智慧合約 Staking 鎖倉挖礦)這 5 種方式分配給社群參與者們,剩餘的 40% 將分別分配給團隊(15%)、天使投資人(6.7%),潛在A輪投資人(5.3%)、初始流動性(4%)、開發者和生態激勵(8%)以及顧問(1%)。10 億枚 ZKS 通證將在未來的 4 年內逐步解鎖,第一年流通 33.03%,第二年流通 59.32%,第三年流通 83%,第四年流通 90%+。更多詳情大家可以到 ZKSwap 官網(zks.org)檢視。

7、由於Layer2 的各個技術方案無法互通,這是否意味著隨著Layer2的發展,DeFi應用們可組合性會被削弱,流動性也會被進一步割裂?請兩位嘉賓談談Layer2發展可能帶來新的困境有哪些?

Kevin Jeong:可以說Tokamak Network的存在就是為了解決2層解決方式之間的互通問題,或者說2層和1層之間的互操作性問題。Tokamak不僅能夠根據需求,在結構上建立各種型別的第二層(按需),而且可以設計各種不同的而方式來支援每個第二層之間的順利互通。Tokamak Network生態系統中Roll-ups裡的Atomic swap就是一個例子。

此外,互操作性的限制不僅來自於技術問題,還來自於代幣經濟體系問題。假設不是在同一個平臺按需地解決問題,而是用不同的二層平臺逐個解決相應要處理的問題,即使技術問題解決了,如果沒有隻是使用單一代幣的整個生態系統,它會非常麻煩,而僅需使用TON,在Tokamak Network按需得到解決方案相較之下就合理很多。Cosmos也是建立了自己的代幣經濟體系,以及鏈之間連線的技術解決方案,以用同一種token引導其整個生態系統。

Alex Lee:完全不會對defi的應用有任何影響。雖然Layer2的可選方案很多但是隨著開發者的不斷探索 發現目前高可用 高擴充套件 高穩定的zkrollup是最好的選擇。

隨著發展 Layer2會統一一種落地方案,所有的deFi等Dapp都會在這個協議上落地發展 不但不會割裂整個生態 反而每個Dapp會更好的聯動,更能產生新的創新玩法。

其實沒有市場級的困境 主要的問題就是Layer2的維護和擴充套件 需要大量的人才儲備和高效能機器的支撐 從一開始我們團隊就做了大量的準備 足以支撐zkswap的開發和後期維護。

8、從市場的角度看,目前Layer2大火主要是因為DeFi浪潮下的gas費暴漲,Layer2方案能解決這個問題,以及大家做出了DeFi將會繼續引領市場的預期,如果DeFi板塊降溫,是不是Layer2板塊的發展也會停滯?兩位嘉賓怎麼看這個問題?

Alex Lee:因為Layer2只是一個以太坊的擴充套件協議 雖然交易的行為是發生在Layer2上的 但是驗證結算都是要在以太坊上做的 不能完全獨立於以太坊而工作。

不足的地方就在這裡 雖然Layer2上可以替代以太坊來進行交易 但是最後的結算驗證TPS也會受到以太坊的網路情況 這樣從Layer2到Layer1的資產轉移會有影響。

Kevin Jeong:以太坊的gas費用居高不下的問題本質其實並不是DeFi,而是以太坊使用者數量的不斷增加。例如三年前隨著ICO的流行,Gas fee也曾經飆升過。

如果以太坊將繼續增加其他領域的使用者以及DeFi持續繁榮,我認為2層的趨勢不會消失。只有當包括以太坊在內的區塊鏈行業的使用者數量在未來將會減少(當然我不認為會是這樣),那麼整個區塊鏈領域將會停滯不前,當然也包括2層。

9、Vitalik曾經撰文提出觀點:從短期來看,以太坊需要將Layer1與Layer2的開發並行發展,從長遠來看,則需要更多地關注Layer2。從整個生態發展上看,最後請諸位嘉賓預測一下Layer2生態的發展前景吧,在通往以太坊2.0的道路上,Layer2會因為技術優勢加速爆發開創出自己的黃金時代麼?在這期間,是否有可能出現一些新的Layer2解決方案?

Kevin Jeong:最終,我相信真實使用者建立的所有交易和資料都將儲存在第2層,而以太坊作為第1層,只會作為出現問題時的一個協調區域。這意味著以太坊生態系統將具有巨大的技術多樣性和安全的可擴充套件性,可以同時以低成本處理大規模交易。此外,以太坊2.0提供的環境將進一步加速這一生態系統的擴充套件。

僅從2層本身的領域來看,就像升級計算機一樣,在2層會不斷提出滿足各個領域需求的新架構。坦克網路Tokamak Network將以一種靈活的架構來承載這樣一個動態的生態系統。

Alex Lee:Layer2整體的生態路徑還是比較艱難,但如果一旦基礎設施搭建到位,生態便會很快湧現。

整個市場目前需要加強Layer2的基礎建設,提高穩定性以及TPS等方面的問題,一旦這些基礎建設達到了一個高度,那基於Layer2的應用便會一簇而生。

在未來,Layer2 有望取代現在以太坊 Layer1 的大部分功能,所有的轉賬、交易、錢包和其他各類應用都基於 Layer2 實現,不再受限於 Layer1 的效能瓶頸,從而催生出真正可以被大多數人使用的應用場景。我們認為這才是區塊鏈應用能夠落地的可行路徑。

媒體觀察察團提問

嗶嗶News 小龜:Tokamak Network作為一個技術整合平臺,請問你們如何保持持續的技術競爭力?雖然目前你們的技術可能領先,但如果新的技術出現,都需要人力去研發,你們的瓶頸可能在哪裡?

Kevin Jeong: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先來看看比特幣。比特幣是基於UTXO的技術,其實已經有點過時,但是它仍然是頭部專案,甚至在我們的行業中占主導地位,是怎麼做到的呢?以太坊也是一樣的,它持續支援著區塊鏈技術及其應用的進化。

原因是,與其他技術進步的專案相比,他們已經建立了自己的“經濟塹壕”。一旦建立了生態系統並穩定了它的社群,追隨者就很難克服先驅者挖的壕溝。

坦克網路(Tokamak Network)目前的流通市值約為2500萬美元,日均交易額為1000萬美元。經濟戰壕變成了我們競爭對手的一個巨大的圍場。我們的架構非常靈活,而且很容易與其他型別的架構整合。我們投入了大量資源去發現並利用這些新的Layer2方案。

鏈得得靈鴿:Layer 2 技術方案是否會降低專案的“去中心化”特性,讓區塊鏈技術不再那麼純粹?能以ZKswap為例講解一下麼?

Alex Lee:嚴格來說是會有的 但同時也增加了新的特性 因為所有的交易在Layer2上發生 但是最後結算驗證需要在以太坊上進行 未來保證分叉和同步一致性。

ZKSwap會集中處理這些狀態的同步 但也只是僅僅的同步 因為所有的驗證證明是由零知識證明生成。

觀眾問題

1、Tokamak什麼時候登陸國內的交易所?

Kevin Jeong:不好意思我不能透露詳細資訊,我只能偷偷告訴你,“快了”。

2、Tokamak的工具箱概念很吸引人,但是如果一個技術被淘汰,那你們此前做過的開發工作不是全部打水漂了麼?

Kevin Jeong::有一句諺語,當投資某件事時,“不要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我們分配資源的方式多種多樣,我們不知道哪一種會過時,哪一種會興旺。我們的資源組合將這種風險降到最低。相反,只關注L2特定型別的專案會有您提到的那種“籃子裡的雞蛋”問題。

3、TON在哪裡可以買到?

Kevin Jeong:你可以1)在Uniswap買到(https://m.bihu.com/article/1440971646)2) Upbit Korea(https://upbit.com) 3) Upbit Indonesia. 你也可以在我們的生態系統中進行staking(https://staking.tokamak.network)

4、ZKSwap的主網什麼時候上線?

Alex Lee:目前ZKSwap正在審計階段,審計通過後就會上主網,預計1月中下旬可以上主網

5、我想問一下,你們專案方採用不同的Layer2對我們這些韭菜在操作上有影響麼?如果門檻太高大家也不會用啊!

Kevin Jeong:友好的使用者體驗一直以來都是對區塊鏈技術的開放性問題,無論是Tokamak還是整個行業,都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解決這些問題的一種方法是使用像Metamask這樣的使用者體驗解決方案。例如,我們的Plasma方案之一Plasma EVM(以太坊基金會授予的專案)就使用了Metamask。你只需要在設定中切換網路即可。我認為這是可以經過深思熟慮而透過技術處理能解決的問題,而不是牢不可破的難關。

6、ZKS什麼時候上大所啊?

Alex Lee:ZKS 在主網上線就也會上線主流交易所

7、各位老師能預測下行情麼?比特幣漲這麼高,春節會砸盤麼?

Kevin Jeong:我可以看看窗戶外面,告訴你下午的天氣預測,但不能預測下週或下個月的天氣。價格猶如無人知曉的天氣。很抱歉沒有給你足夠的建議。

8、ZKRollup和Optimistic Rollup技術兩者有什麼區別啊?

Alex Lee:ZKRollup 採用了 Rollup 擴容思想,實現了 Layer-2 的擴容:利用零知識證明技術,把 Layer-2 上的計算證明實時上鍊,實現了與以太坊 Layer-1 幾乎同等級別的安全性;與其他諸如 Optimistic Rollup 技術相比,交易的最終性有較大優勢,提現時間縮短了多個數量級,極大地提高了可用性;同時,隨著計算機硬體升級 以及 零知識證明演算法的發展,有望進一步提升 Layer-2 的效能。

22
最新評論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可執行全功能Linux,專為平板設計的JingOS系統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