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週,社交電商淘集集正式宣佈破產;此前,生鮮電商呆蘿蔔關閉區域中心並大規模裁員;兩個月前,跨境電商網易考拉被迫下嫁阿里。
據我所知,一些頭部的內容電商、嚴選電商雖然還不至於破產、變賣,但也都到了壓力極大的時刻。
如果沒有記錯,這是垂直電商第三次面臨生死存亡的考驗。
第一次是2011年。此前兩年,垂直電商迎來大爆發,女裝、女包、化妝品、鞋子、白酒、紅酒甚至茶葉都成為資本垂青的物件,幾乎任何細分品類都能拿到投資,燒錢成了電商的不二法則,以至於to VC的說法就是誕生於當時對電商公司商業模式的概括。
但是從2011年開始,隨著資本市場的遇冷,沒有自我造血能力的垂直電商幾乎都陣亡了。這個時期垂直電商垂直的是品類。
第二次是2017年,以跨境電商為代表,受政策監管和融資環境影響,風光一時的跨境電商開始步入寒冬。最後,這個賽道的玩家只剩下阿里、京東、網易等幾家大公司。但到今年,大公司之間也不得不整合。同時期,還有母嬰等垂直電商先後融資受阻。這一類垂直電商垂直的是人群。
第三次就是從今年開始,代表賽道是社交電商、嚴選電商、內容電商。這一類垂直電商垂直的是模式。
社交電商以模仿拼多多為主,但基本上都是靠融資燒錢補貼為主,與其說是學拼多多,不如說是學垂直電商的先烈。拼多多能夠崛起,很大程度上基於微信紅利,即龐大的流量池+無限的裂變數。
而後來社交電商的核心打法就變異成先講故事融資,然後通過獎勵、返現拉使用者,最後拉人頭的比買東西的多,而在需求側和供給側幾乎毫無建樹。這不是社交電商,這是薅羊毛電商。
網易嚴選、小米有品等都是嚴選電商的代表,但目前只能用“冷暖自知”來形容。嚴選電商的本質是爆款邏輯,即以少量的SKU獲取儘可能多的DAU。
但嚴選平臺為了衝GMV,一方面不停買流量,另一方面不停擴充SKU,所以當流量不再增長、SKU不斷增加的情況下,爆款就成為空談。沒有爆款,對供應商就沒有議價能力;而沒有了價格優勢,所謂的“好物不貴”也就難以成立,最終陷入惡性迴圈。
內容電商是2016年伴隨內容創業大潮起來的一類電商。但內容無法持續刷屏,流量增長就成了難題。一位供應商告訴我,內容電商今年最直接的一個表現就是資料下滑非常嚴重。
當然,不僅僅是內容電商,所有垂直電商都面臨資料下滑的問題。
縱觀垂直電商曆次生死劫,都和資本寒冬有關。但這也從另一個側面說明了,過去十年電商始終繞不過去的一個坎兒:to VC模式。
其實to VC模式本身無所謂對錯,關鍵看怎麼用。用好了,就是一種融資能力,用不好,就會走上一條不歸路。
淘集集被詬病的一點在於,燒錢買來的使用者,沒有留存。這幾乎是所有垂直電商的通病。
當年垂直於品類的電商,基本都很是低頻、非剛需,融再多的錢,也無法實現高復購率,而沒有高復購率就沒有使用者留存。後來垂直於人群和模式的電商在努力解決這個難題,開始聚焦高頻、剛需的生活類消費品,但此時使用者獲取成本已經很高了,而且剛需、高頻的品類也被幾家大的電商平臺全部覆蓋了。
當年唯品會能成為妖股,很大程度上得益於非常高的復購率,使得其即使在IPO前只融了兩輪資,股價也能一騎絕塵。但是當唯品會在2016年開始平臺化嘗試的時候,使用者獲取成本已經不可同日而語,相當於要花之前幾倍的價格留存一個使用者,代價太大了。
拼多多的迅速崛起,很大程度是因為在流量最貴的時候做到了以最低成本獲取使用者。這首先要感謝騰訊爸爸。但接下來拼多多也要面臨一個更大的難題:流量不再像以前那麼輕易獲取了,如何提升Arpu值?目前拼多多與阿里的年人均Arpu值大概相差5倍左右,這要遠遠比搞流量有挑戰。
當然,拼多多的煩惱與淘集集們的煩惱的區別在於,一個是上岸之後的煩惱,一個是在水裡的煩惱。
今年電商的基本走勢一邊是是阿里、京東、拼多多瘋狂收割殘餘流量,一邊是垂直電商融資艱難、一步步遠離流量牌桌。大決戰,就在眼前。
-
1 #
-
2 #
散了吧,大青都亡了
-
3 #
網際網路泡沫該被戳破了
-
4 #
現在企業的風險太大,說倒就倒
-
5 #
差不多了,還割一茬了
一句話:拼多多為什麼存活下來:因為便宜!嚴選類為什麼難。因為知名度小,受眾小,而且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