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工業資訊保安發展研究中心釋出了《人工智慧中國專利技術分析報告》。報告顯示 ,百度以5712件位居AI專利申請量榜第一,幷包攬了深度學習技術、語音識別、自然語言處理、智慧駕駛等多個人工智慧核心領域第一。這是百度在該榜單連續兩年獲得第一,中國AI"頭雁"實力盡顯。
圖:人工智慧申請人專利申請數量排名
在加碼AI研發的同時,百度也加快AI技術的落地並取得不俗的成績,小度智慧音箱的銷量步入全球前列、無人駕駛計程車在長沙試運營等等無一而足。
然而,百度並非僅僅聚焦AI技術的商業落地,更希望讓每一個人都能享受科技帶來的便捷與高效。百度利用自身不斷完備的AI技術,在公益服務層面積極嘗試,打造的"百度AI尋人"平臺就是一個很好的體現。
百度AI尋人是百度於2016年底推出的一項AI免費公益服務,旨在通過搭建智慧平臺讓求助者更快地找回走失親人。百度AI尋人的執行原理是運用人臉識別技術,將使用者上傳照片與走失人員資料庫中的照片進行對比,根據相似程度給出匹配結果。
據了解,基於2億張圖片的訓練樣本資料,百度人臉識別準確率已達到99.7%。在一些特殊的場景中,AI人臉識別甚至成為不可替代的尋親工具。例如,患有精神疾病、阿爾茨海默氏症(俗稱老年痴呆症)或有智力障礙的走失者,他們的語言能力和記憶力常常嚴重受限,無法準確表達出自己的身份資訊和家人的聯絡方式,這種情況下,人臉所攜帶的面部特徵資訊,就成為了尋親最大的突破口。
在走失人員中,尋找兒童的難度最大:很多孩子在走失的時候只有幾歲,失蹤多年後,容貌發生了變化,這給尋人帶來了很大的困難。藉助跨年齡人臉識別技術,就算拿來比對的是一張多年前的照片,AI人臉識別也能快速、準確辨認出他現在的樣子,找回家人的希望因此突破了時間與空間的限制。收視率很高的央視《等著我》節目,曾有一個找到家人的故事就是利用這一技術。
2008年,在廣東揭陽打工的米明遭遇了自己人生的一個至暗時刻,在同一天走失了精神不太好的母親和自己兩歲的兒子米小寶。之後,他幾乎把全部時間用來尋找家人,耽誤了工作,米家的積蓄漸被掏空,連吃飯都成了問題。十一年下來,他幾乎找遍了廣東省的每個縣市,卻沒有結果。
是科技尋人讓事情出現了轉機,在 "寶貝回家"志願者們和警方的引導下,米明將自己的 DNA 錄入了全國打拐 DNA 資料庫,不久好訊息傳來,米小寶在北京順義區的一家福利院裡被找到。而DNA卻沒有匹配到米明母親的資訊,為此警方動用了另一種手段——百度AI 人臉識別。米明將母親當年的照片提供給了警方後,AI 比對結果顯示:天津武清區福利院的一名婦女,與照片的相似度高達94%!,在經過一番周折後,米明終於將自己走失的兒子與母親都找到了。
米明尋親成功的故事只是小小的個例,現在百度AI尋人已成功尋人8695人次,近萬個像米明一樣的尋親者在百度幫助下實現家庭的團聚。希望在未來,越來越多的中國高科技能夠應用到這樣的公益上,多做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