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科技競爭還是市場佔領,其背後都是人才競爭
在半導體領域我們很多時候說就差一臺光刻機,但即便是有了光刻機,也不一定能夠造芯,核心材料、技術、相對應的人才我們都比較缺,國內缺少相關技術沉澱和人才,更別說經驗了。
國家要求到2025年實現晶片自給率達到70%,但是要知道現在我們很大程度上是依賴於進口,自給率不足30%,想要實現這一突破,就要從裝置、材料、積體電路設計、晶圓代工等方面加油,但這背後,卻是生態以及人才的問題。
人才缺口將近三十萬,積體電路成為一級學科積體電路,本來是一個不是那麼熱門的學科,在近來年被越來越多的人所熟知。
當華為被斷供晶片,國內開始呼籲要造芯,要走自研道路,但是人才就成了很大的問題,不管是此前華為去上海微電子"挖人"還是說其他企業挖了臺積電的人而導致張忠謀出了一些策略啥的,還是那句話,科技的突破市場的競爭,說白了都是人才競爭。
但是我們不僅缺裝置缺材料,還缺人才。
中國積體電路產業人才白皮書中提到,到了2022年我們需要相關從業人員高達74.54萬餘人,但是目前國內僅有50萬,而這幾十萬的缺口,該如何補上去呢?
於是國家出手了。
積體電路列為一級學科。據IT之家1月11日的爆料來看,相關部門將積體電路列為一級學科。
早在18年的時候中國科學院院士王陽元就提議過將積體電路列為一級學科,而在去年的7月也爆出相關訊息。
一級學科是學科大類,國家這一操作,基本上是說將在學科建設、人才培養方案上具備更多自主性。
當然,這一次的調整,據說是據上一次大學科重大調整已經過去了10年,可見其背後意義重大!
蓋茨預言或將成真?在裝置方面荷蘭和老美始終壟斷著,在材料方面日本又比較先進,而在製造、封測方面韓國、臺積電似乎更有話語權,看上去這個產業鏈似乎是定型了,但是經過特不靠譜這一操作,似乎也迎來了新的改變。
就如比爾蓋茨在接受採訪的時候表示,限制晶片出口不僅對美沒有什麼好處,相反,會迫使中國加快擺脫對外依賴,走向自研的道路,那個時候將對會整個半導體市場都會形成一定的衝擊。
話說回來,隨著國內半導體產業的高速發展,國內迫切需求大量的高質量的人才,如今當學科逐漸完善,也必將培養起新一代的半導體人才,也給很多相關產業輸送新鮮血液。
但人才培養是一方面。更為重要的是將人才與產業相關聯,才是國內突破困境的關鍵。
晶片行業不是一蹴而就,培養人才更應該從工程師的思路出發,無論是校企聯合還是重點高校攻克,都應該以真正問題為導向,這樣才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