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移動網際網路行業,日活躍使用者數(簡稱“日活”,英文全稱為Daily Active User,即DAU)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在一定程度上能決定一個公司的融資規模和發展前景。 這是因為日活不僅直觀反映了使用者對產品的喜愛和依賴程度,還直接影響著產品的盈利能力。目前大多數APP採用的仍然是流量變現的商業模式,擁有更高日活數的APP在和廣告主、投資方談判時擁有更高的議價能力。所以,絕大多數網際網路企業都高度重視日活資料,會採用相應的運營手段來儘可能提高日活。
本文以處於PMF階段的理財類APP為例,來和大家分享如何制定科學的策略從而快速提升日活。
背景:該理財類APP支援線上推廣和銷售理財產品,目前處於快速增長階段,當前運營目標是穩步提升日活資料。
那麼如何提升日活資料呢?
一、首先,對日活的定義進行清晰界定日活是什麼?不同的企業對日活有不同的定義。
比如,通常情況下, APP統計平臺認為日活指的是每日開啟APP的使用者數,這也是廣義上行業對日活的定義。但有的網際網路企業對日活有自己的定義,他們從自己的業務屬性出發,認為當日使用了某個特定功能或者觸發了某個特定行為的使用者才算日活。該理財類APP所指的日活是廣義上的日活,即每日開啟APP的使用者數。
對日活的定義界定清楚後,我們就可以針對性地分析日活的歷史資料,剖析問題,制定出能有效提升日活的運營策略。
二、對歷史日活資料進行分析透過對歷史資料進行統計分析,我們發現該理財類APP當天的日活躍使用者由兩部分組成:當日初次開啟APP的新使用者和之前就開啟體驗過APP的老使用者。但是當日老使用者數卻比當日之前每日新使用者的累計之和要小的多,推測可能存在以下兩問題:
1. 老使用者流失了,不再用APP了;
2. 老使用者還未解除安裝APP,只是當天沒開啟使用APP。
1. 該理財類APP的使用者留存率較低;
2. 該理財類APP的開啟頻次低,屬於低頻應用;
3. 該理財類APP的使用者生命週期較短。
三、對症下藥,制定科學策略,提升日活資料接下來,我們就和該理財類APP一起對這三個關鍵問題進行了深入剖析,針對性地制定促活策略。
1. 先來解決留存的問題一般來說,影響APP使用者留存率的要素主要有3類:渠道使用者質量、產品設計(視覺和互動)、產品本身的特性。留存中有短週期留存也有長週期留存,面對每個留存週期,運營人員需要攻克的難題也不一樣。
接下來,我們從使用者的整個生命週期入手,透過資料分析和使用者訪談反饋的方式得到如下這樣一張使用者體驗地圖,以挖掘出影響留存的具體要素。
該使用者體驗地圖可以幫助運營和產品經理更清晰地分析以下問題:
01. 作為一款理財APP,使用者的生命週期是什麼樣的?
02. 使用者在產品內的主要操作流程是怎麼樣的?每個關鍵節點使用者在意的是什麼?
03. 使用者想要的東西,產品應該如何滿足?(痛點和需求)
04. 同時,再結合使用者行為路徑的埋點資料,就可以清楚地瞭解使用者究竟是如何使用產品、有多少比例的使用者最終走完了購買理財產品的流程、使用者對產品的真實滿意度如何。
根據對訪談結果和埋點資料的彙總和分析,我們發現以下問題:
02. APP的註冊登入流程複雜,導致使用者流失;(資料分析可得出結論)
體驗方面:01. 沒看懂理財產品的產品介紹,猶豫後離開;(路徑分析和頁面熱力圖可得出結論)
02. 理財產品的投資金額過大;(使用者反饋可得到)
03. 不是很信任平臺;(使用者反饋得到)
04. 無法判斷理財產品是否合適自己;(使用者反饋,配合路徑分析和漏斗分析可得結論)
05. 支付流程複雜,耗費使用者耐心。(使用者反饋,配合路徑分析可得結論)
使用方面:01. 找不到已購產品的收益介面;(頁面熱力圖和路徑分析可得出結論)
02. 不知道理財到期;(路徑分析)
03. 資金轉出有門檻。(使用者反饋)
針對以上問題,該理財類APP就可以制定針對性的、可落地的解決方案。
獲客方面:01. 市場人員調整渠道投放策略;
02. 對外推廣宣傳時尋求大型權威機構站臺背書,完善安全資質證明,強調平臺的安全、公正、合法合規;
體驗方面:01. 結合使用者註冊資料和第三方資料,對使用者的理財經驗和抗風險能力等特徵進行評估,為使用者推薦更加精準的理財產品;
02. 豐富理財產品種類;
03. 重新設計產品資訊呈現方式,制定產品內資訊標準:清晰、準確、結構化;
04. 針對新手預先推送優惠券等激勵手段,降低使用門檻,讓新使用者走完購買流程,加強新使用者對平臺的信任;
05. 最佳化支付流程。
使用方面:01. 最佳化APP頁面設計和互動方式;
02. 重新設定產品內和產品外訊息推送觸發機制;
03. 降低提現門檻和流程;
04. 最佳化對使用者的幫助引導流程和頁面表達。
2. 第二個問題是如何提高產品使用頻次?產品的使用頻次往往和產品本身的特質相關,舉兩個極端的例子:日常通訊類產品就非常看重日活,但是旅行類產品往往是以月活和季度活躍作為評估指標。而理財類產品也屬於工具性平臺產品,那麼為了提高使用者的使用頻次,就要做使用者群體分析:什麼樣的使用者使用頻次高?找到這群高頻使用者,分析高頻使用者的特徵,然後制定運營策略逐步引導低頻使用者轉化為高頻使用者。
我們參考該理財類APP的當前業務模型,做出以下假設:
01. 在平臺上買理財產品越多的使用者,越頻繁開啟APP;
02. 剩餘預算越多的使用者,會更頻繁開啟APP挑選理財產品。
也就是說高活躍使用者與資金投入、購買產品數有關。基於此假設,可以拿現有的業務資料進行驗證。(以下資料均是模擬資料,僅供參考)
購買理財產品數與次周留存的關係資料如下:
周活定義:每週當中有幾天開啟APP
購買金額與周活躍的關係如下(金額的劃分依賴現有購買使用者的購買金額的劃分,建議取中位數和均值觀察投資金額的分佈情況):
以上的資料基本驗證了投資金額和購買產品數、使用頻次是正相關的。建議重點關注第1次購買產品、第3次夠買產品、購買金額超過1萬這3項資料。
這時出現幾個問題:
01. 第一次購買的門檻在哪裡?
02. 第三次購買的門檻在哪裡?
03. 如何提升使用者自主投資的金額?
依據我們在研究留存問題的時候,發現第一次購買的使用者出現最大的疑惑是:平臺信任>產品適配度>產品表達。
基於此,我們給出的解決方案是:
01. 產品外宣傳,如上;
02. 產品內透過兩種2種方式:a. 推出低門檻理財穩定收益產品;b. 對產品表達進行最佳化。
那麼第三次購買和投資金額超過1萬的門檻在哪?我們發現投資金在使用者群體中的分佈,主要是投資預算,該情況和已購買產品的預期收益不符合。
對此,我們給出的解決方案是:
01. 對使用者標籤特徵進行分析;
02. 提供更加豐富多樣的產品。
以上是透過產品設計和引導吸引使用者主動開啟APP,那麼還有一種是透過一些運營活動激勵或者促使使用者開啟APP。
3. 豐富產品使用場景,以高頻功能帶動低頻功能支付寶有個種樹的遊戲,這個遊戲利用支付、簽到打卡等形式產生的能量餵養樹苗,讓使用者即使在不需要使用支付寶的場景下,也能持續開啟支付寶。這也是支付寶願意在首頁不斷曝光引導使用者玩這個遊戲的原因之一。
純理財類APP需要挖掘目標使用者對某些型別功能的喜愛程度,這一點幾乎不需要創新,看主流理財類產品怎麼玩的就行。例如增加記賬功能、推送金融理財資訊等等。
促銷活動透過一些優惠資訊,吸引使用者主動開啟APP。這個非常依賴產品與使用者觸達渠道的構建:訊息推送、簡訊、產品內廣告位、個人通知資訊系統。
設計使用者激勵體系透過構建一套行為獎勵機制,常見的有積分系統、簽到打卡系統等,促使使用者頻繁使用產品。
外部喚起在其他應用投放廣告,喚起使用者開啟使用本APP。
四、最後一個問題:如何延長使用者生命週期?眾所周知,大多數產品都是有天花板的,將會在經營到一定週期後,面臨產品轉型的問題。
這裡舉兩個例子。
第一,是工具性產品。在2012年至2014年,工具類APP非常火爆的一類產品。但隨著人口紅利的消失,工具性APP自帶流量的優勢不復存在。工具性產品往往是以單個功能切入,滿足使用者在某個特定場景下的需求。為了延長使用者生命週期、把使用者留存下來,工具類APP開發者或企業會在後續開發新的產品以滿足使用者的新需求。
還有一類產品,其本身就帶有一定週期性,比如母嬰類APP。對於待產孕婦來講,她們使用母嬰類APP可以提前學習孕期護理相關知識。一旦嬰兒呱呱落地,女性的身份由待產孕婦轉變為媽媽後,那麼她們將會更多地期望手機裡的母嬰類APP能夠提供育兒相關內容。同時,隨著小孩的不斷長大(0歲到1歲再到學齡前),女性對母嬰類APP的功能需求也會發生變化。如果手機上安裝的母嬰類APP無法滿足她們對育兒知識的不斷變化的需求,那麼她們可能就會成為流失使用者。
這個問題需要運營人員跳出自身產品的角度來審視。為了切入競爭激烈的市場,運營人員會以自家產品獨具優勢的一個功能點來切入市場,收穫種子使用者,後續再圍繞這個核心的功能點不斷拓展、構建新的功能。但是每個企業在最早開發和推廣產品時,已經給使用者建立好了認知,服務目標也是那一批核心使用者。那麼在現有產品上,加入更多功能,可能不但會增加現有使用者的使用難度,還會難以吸引精準的新使用者。
所以需要運營人員仔細深入到使用者的實際使用場景中,需要去思考一個使用者在使用這個核心功能前要做什麼,之後又要做什麼?從而發現新的業務機會,再不斷完善產品功能矩陣。
綜上,我們看到,APP促活策略的制定和執行涉及到多個部門的協作,比如市場推廣、理財產品商務洽談、運營機制明確、商務協作等等。APP促活不是一個小工程,運營人員需要結合當前業務重點來評估促活任務的優先順序,最終得出一個待做事項排序清單,逐步完成;同時也需要APP產品負責人、運營人員、開發者齊心協力共同推進。
希望本文所分享的促活策略,能夠幫助廣大APP運營、產品人員開拓思路。同時我們也建議,運營人員在接下來的促活工作中,要帶著具體的目標和問題去做,做好相關的資料記錄,並對資料進行深度分析,以更加科學的策略解決現有的不足和問題,實現APP的長久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