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來源:新浪財經

生鮮電商近幾年受到資本的青睞,巨頭電商和新手紛紛入局,搶佔這塊大蛋糕。然而近段時間,被爆出經營困難的生鮮電商平臺不少,其中包括我廚、吉及鮮、妙生活、呆蘿蔔等。生鮮電商為何屢屢折戟沉沙?生鮮電商的出路在哪裡?

“我廚”官網和APP均已暫停服務:12月11日,生鮮電商“我廚”被發現其官網和APP均已暫停服務。10日我廚的網頁和APP仍能開啟,但所售產品多為長保質期的預包裝食品,生鮮產品所剩無幾。據了解,我廚是致力於提供都市餐桌一站式解決方案的移動生鮮電商,為忙碌的都市家庭解決在家吃飯買、洗、燒消費痛點。成立至今,我廚共獲得過三輪融資,分別是:2015年3月的Pre-A輪,融資金額數千萬人民幣;2016年4月完成的A輪融資;2016年12月完成的B輪融資。

“吉及鮮”融資失敗店鋪關門:經過三輪融資的“吉及鮮”出現資金問題,最終因融資失敗而宣佈停止運營。“吉及鮮”於2018年10月註冊成立,運營主體為武漢千倉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主攻武漢市場的前置倉生鮮電商。

“妙生活”集中關店 被曝資金鍊問題:社群生鮮電商平臺“妙生活”日前也被曝正大量關店,結束在這一垂直領域的探索。據媒體報道,“妙生活”已結清了所有貨款,並賠付了員工工資;與呆蘿蔔相比,“妙生活”的離場顯得更為體面。

“鮮生友請”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關閉全部門店:2019年5月上旬,估值已經超過10億元的“鮮生友請”宣佈其全部門店暫停營業。7月,一張逮捕令以“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的名義帶走了“鮮生友請”的董事長張知豪以及吳明明等5名管理層。

“呆蘿蔔”經營不善 資金緊張:11月下旬,曾屢次被曝出資金緊張的生鮮電商平臺“呆蘿蔔”終因燒錢過快而陷入資金泥潭。“呆蘿蔔”低估了生鮮燒錢的速度,由於“步子邁得太大”而失血過快,未來將縮減一些失血的業務線,讓運營迴歸正軌。同時,目前“呆蘿蔔”已經與一些有零售佈局的大公司接洽,也受到供應商支援,未來不排除仍有獨立發展的可能。

巨頭的生鮮業態也未能倖免小象生鮮、安鮮達等相繼關店:4月,美團旗下“小象生鮮”宣佈關閉無錫及常州兩地的5家門店;阿里的“盒馬鮮生”在今年5月底首次關店;7月,永輝超市旗下“超級物種”上海首家門店五角場萬達店關店;阿里巴巴旗下冷鏈物流專網——阿里被投公司易果生鮮“安鮮達”被曝於2019年10月底開始全面解散。

生鮮電商遇“資本寒冬”仍有可提升空間

目前生鮮電商行業包括多種商業模式,有以京東生鮮、天貓生鮮、拼多多為代表的傳統B2C自營模式、平臺模式,有以每日優鮮、京東到家、叮咚買菜為代表的“到家”社群模式,還有以盒馬鮮生、7Fresh為代表的“到店+到家”模式。生鮮電商的搶灘戰將更加激烈。

據網經社“電數寶”監測資料顯示,從2013年的3次事件到2014年的26次事件,同比增長766.66%。直至2015年,融資事件創新高,達到70次,同比增長169.23%。在此後的3年間(2016-2018年),融資事件數量有所回落,分別達到55次、24次、36次。截止12月11日,2019年融資事件數量為22次,同比下降38.89%。基於生鮮電商發展問題頻出,投資人也要追求回報率,生鮮電商融資環境並不樂觀。

生鮮電商融資金額在2013-2016的四年迅速增長,從起初的1.3億元上漲到101.6億元。在2016年創下新高後迅速回落。2017年融資金額僅為26.1億元,同比下降74.32%。截至2019年12月11日今年融資金額與2018年基本持平,達到65.1億元,同比下降2.99%。從中發現,資本對生鮮電商的發展已開始持觀望態度,不再大手筆注入資金。

受創業、投資、巨頭的影響生鮮電商近幾年的滲透率快速增長,2013到2018年的6年,滲透率分別為0.36%、0.59%、1.29%、2.02%、2.97%、3.8%。2015年滲透率增速達到頂峰,從2016年-2018年行業滲透率繼續保持增長,但是增速逐年回落。生鮮電商的滲透率低於服裝、家電電商,依然有增長空間。目前在零售電商中上市公司涵蓋綜合類電商,奢侈品類電商、汽車電商、社交電商、電商服務商、醫藥類電商、母嬰類電商等,迄今為止卻沒有一家生鮮電商,市場仍有可提升空間。

生鮮電商頻頻倒下背後有哪些原因?

原因一:快速擴張快 同質化嚴重

諸如鮮生有請、妙生活、吉及鮮等生鮮電商出現擴張過快導致後續整體運營、產品品質、使用者體驗、售後服務等問題頻現,加上供應鏈方面也無法及時跟上,加速“倒下”。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網路零售部主任、高階分析師莫岱青表示,對於生鮮電商來說,有保證的供應鏈渠道,發力高品質資源配置,才能讓消費者買到具有高性價比的商品。同時,眾多生鮮電商平臺在產品種類、服務體驗以及配送方面的特點並不突出,並且始終處於燒錢培養市場、消費習性的階段,這種沒有形成核心競爭力的模式,無法持久延續。

原因二:生鮮保鮮難產業鏈長損耗大

生鮮電商倒下的重要原因還在於損耗大。莫岱青指出,雖說生鮮商品的毛利率很高,但由於產業鏈太長,包括種植、選品、包裝分揀、物流、損耗和營銷等環節,便直接導致產品的損耗大,利潤降低。因此,縮短供應鏈是其解決之道。通過縮短供應鏈,來降低損耗,節約成本,才能夠提高滲透率,從而真正獲利。

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北京東曉騰飛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陳虎東認為,生鮮電商的保鮮問題,B端做的好,C端最後一公里做的其實有待完善。B端的基本上流通方式是倉庫到倉庫、倉庫到門店、倉庫到商超等,中間的冷藏冷凍物流車輛對於溫度等要求也比較能保證。但是C端到戶的問題還是比較突出的,冰袋、乾冰、水等,都是需要在極短時間內送到客戶手中的,否則產品品質不能保證。C端最後一公里的成功其實就是B端後端的支撐在起作用。但是B端投入很高,基本上公司都是重資產經營,發展緩慢,在前端C端市場極為火爆的情況下,後端發展不給力,所以導致資本進入到前端,想借用“流量”撈一把,前端“燒”得很厲害,後端被“冷落”了,前後端不協調,前端發生問題,那就是“死”的問題。

原因三:物流配送跟不上市場需求

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中國交通運輸協會新技術促進會專員解筱文認為,生鮮物流中存在的配送超時、資訊傳輸滯後、生鮮不“鮮”等較多現實問題,說明目前生鮮物流跟不上市場發展的需求,還處於粗放發展階段。

相對於傳統電商物流而言,生鮮物流的專業性相對比較突出,對整個供應鏈的生產、儲存、運輸、銷售等環境要求較高。但目前的保鮮、冷藏運輸載體及全程物流體系並不完善,不能全程很好支撐,尤其受制城市交通擁堵、臨時性限行等情況,對即時配送帶來較大考驗。生鮮物流企業相對於傳統的快遞物流企業而 言,還存在小、散、弱等現實問題,亟待規模化、集約化、專業化發展。總之,這個階段是生鮮電商市場對物流業的倒逼,需要一個不斷優化完善、逐步提升的過程。

原因四:資本盲目性資金鍊斷裂快

常溫零售產品的紅利讓投資資本豔羨,所以生鮮電商也被盲目的資本青睞,相關風險被忽視。陳虎東指出,這讓生鮮電商的經營者盲目鋪攤子,盲目用常溫產品零售電商的經營思路來經營,例如擴充套件流向、找下沉渠道、“送錢”註冊等,以至於資金鍊斷裂地非常快,不及時離場,後續倒下的更多。總而言之,生鮮電商其實涉及的是B、C端的融合,是不能盲目的用流量來作為主要經營的目的的。因此,生鮮電商倒閉,在情理之中。

生鮮電商未來路在何方?

出路一:加碼冷鏈建設和供應鏈投資

由於自建冷鏈倉儲物流投入成本高,使用第三方物流又難以把控品質,生鮮電商食品安全問題一直處於風口浪尖,亟待解決。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表示,未來隨著電商巨頭們紛紛以不同形式進軍社群菜市場,生鮮市場的線上滲透率將會逐步提升,其對食品安全的把控也會愈加嚴格。電商巨頭正不斷加碼冷鏈物流建設和生鮮供應鏈投資,擁有全產業鏈資源和全渠道資源的企業優勢將愈加凸顯。

出路二:提升品質提升品牌價值

曹磊指出,生鮮產品品質是其生命所在,低質產品終難得到消費者的認可。而標準化帶來的價值是生鮮產品形象的統一、品牌價值的提升,既避免了同質化競爭,又使價格得到保證、盈利能力增強,同時還能提升產品的溢價能力和附加價值,擴大品牌影響力,最終贏得更廣闊的市場機遇。

出路三:菜市場、超市、社群生鮮多種業態共存

“菜場有時效性,部分割槽域超市覆蓋又不夠密集,再加上一二線城市生活節奏加快,時間和便利性成為不少上班族的優先考量因素,這使得手機買菜有著較大的使用者需求。”曹磊說。展望未來,生鮮市場會呈現菜市場、超市和社群生鮮(手機App+前置倉)等多種業態共存的局面。

最新評論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太突然!中國產巨頭再次“出手”!拿下全球第一的聯想也難自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