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網際網路經濟的高速發展,以電商為主的銷售模式在今年再一次成為各個領域經濟的增長速度最快的領域,而在今年雙十一期間,以淘寶和京東為首的電商集團,一天的銷售額就已突破5000億大關,如此大的銷售規模,更是創下了新的記錄。在電商賺得盆滿缽滿的時候,有一個群體卻在寒冬下謀求生存,那就是全國各地的實體店經銷商們,越來越多的經銷商抱怨生意難以維持生計,越來越多的實體店鋪乃至商場均出現了虧本轉讓的情況。
中國的電子商務的發展在世界上名列前茅,而當今市場也正處於經濟模式的更替和變遷的關鍵時期,這也是市場發展的需要。而電商的出現打亂了實體店的轉型步驟,加快了實體店轉型的速度。不僅一些零散的實體店出現了倒閉潮,一些大牌子的直營店也未能倖免,例如中國民族運動品牌貴人鳥公司三年時間便關閉了超過1400家店鋪;一代鞋王的達芙妮四年時間也關閉了將近4000家店鋪,這些巨頭企業曾經也是風光無限,卻在網際網路時代均走向了沒落。
在以淘寶為首的電商大軍依靠著網際網路的翅膀高速發展的同時,實體店的未來發展之路如何走呢?馬雲曾言到,新零售的崛起是對線上、線下及物流三者深度融合所形成的一種新的零售模式,如果實體店想要在這種模式下生存,那麼轉型是必然的。傳統的實體店依然依靠著地段、商品、促銷三要素髮展,但是在當前形勢下,商鋪的租金普遍較高,再加上店員工資、採購貨物等費用,還要花費資金搞宣傳、搞促銷等活動,很多情況下入不敷出。而且隨著近些年房價的增長,很多年輕人都揹負著房貸和車貸,工資的大部分都已被扣除,逛街的也越來越少。
傳統行業雖然不會消失,但生存空間卻愈發艱鉅,只有深度和網際網路進行融合才能更好的獲取新的商機,尋求新的發展。而電商和實體店更應該是相輔相成,協同發展的關係。電商雖然在商品的價格和購物便捷上有優勢,但是在使用者的體驗方面卻遠遠不如實體店,而且在售後服務方面,電商往往不能進行有效的溝通,對商品的品質保證也只能依靠店家的描述,實體店則恰恰相反,不過兩者如何有效的結合形成新的營銷模式,還需市場進一步的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