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行業不僅僅侷限於電商平臺,只要通過網際網路手段推廣出去賺錢都叫電商。現在很多直營式微電商業績也很好,2--3人的團隊,一年做賺百萬或幾百萬的都很多。直營式微電商是電商的變種,以後會講,今天還是講講傳統電商。
現在不像以前那麼多閉眼紅利了,現在注重精細化運營,各項指標都要優於同行業。現在人比以前有錢,東西也越賣越貴,現在追求的不單單是價效比,更追求品質和個性化,說不好做的是因為不懂。如果的你產品好,視覺效果好,供應鏈強,什麼時候做都不晚。
怎樣做好一個電商店鋪?
1、選擇類目非常重要;2、做好產品,品質第一;3、做好圖片視覺效果;4、產品做到物超所值物超所值的理解並不是低價也不是便宜。舉例,10塊錢成本的東西賣15著並不叫物超所值,100塊錢成本的東西賣200塊錢可能這叫物超所值。簡單理解就是客戶買到的東西一定感覺價格合理,10塊錢成本的東西賣15塊錢客戶收到可能感覺是次品,不叫物超所值;100塊錢成本的東西客戶收到感覺值500這叫物超所值。
聽到有不少電商人說現在電商很難做。理由很充分,流量紅利見頂,人力成本高,競爭加劇等等理由。可更多人卻說卻電商越來越好做了,為什麼?首先我們看一個事實。京東2004年成立,六年時間,到2010年京東的GMV是102億,再花四年時間,京東做到了千億GMV。前後共花了十年。
唯品會2008年成立,用了十年做到千億。蘇寧易購2009年成立,用了八年做到千億。拼多多2015年成立,僅僅一年時間突破百億,用了三年就做到千億。雲集2015年成立,用了兩年時間做到百億。我們發現,電商公司突破百億,千億的時間在不斷縮短。
如果從資金角度來講,現在做百億變得很快,只要方向對了,至少說兩三年時間就做成一個百億級公司。快,也就意味著,給電商公司彎道超車,做大做強的機會紅利實際是非常多的。
事實上,很多品牌商,電商平臺能迅速做大,基本是在很短時間內就做到的。因為抓住了風口,踩對了紅利點,就一飛沖天。
而這些電商獨角獸能一飛沖天,要拿什麼去飛?實際是因為現在做電商的各自條件都變得非常成熟,正所謂“萬事俱備只欠東風”,所以踩對了紅利點,就沖天了。這就是百億公司從成立到起飛越來越快的原因。當然,不止是百億級電商,千億電商也會越來越多。
所以,電商不是越來越難做,從大環境講,電商是越來越好做,只是你做得不對,所以越來越難做。
那麼,讓電商變得越來越好做的基礎條件到底是什麼?為什麼中國電商公司能迅速擴大業務崛起?
中國整體經濟繼續上升
我們在中國做電商,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只要在中國做成功,就能支撐起一家規模很大的電商公司。
一個國家的富裕程度,取決於其技術水平和工業化水平。
據歐盟JRC的統計,統計入選的2500家企業中最低的年度研發投資都不低於2500萬歐元,合計達到了7364億歐元,約佔世界所有企業研發投資總額的90%。
其中,有778家公司隸屬於美國,佔到了全部企業總數的31%。而778家美國企業年度投入的研發資金達到了2742億歐元,約為7364億歐元總量的37%。其中,美國的亞馬遜年度研發費用超過了200億美元,谷歌、蘋果等年度研發費用都在100億美元以上。
第二名是歐盟,共有577家公司入選,佔全體企業總數的23%。而投入的研發資金達到了2001億歐元,約為7364億歐元總量的27%;日本排名第三,共有339家公司上榜,接近全體企業總數的14%,研發資金佔比也約為14%(約為999億歐元)。
中國排名第四,共有438家公司上榜,比日本要多99家公司,研發資金佔比約10%。中國企業研發資金增速最快,達到了約20%。
我們從研發投入,工業化水平這個邏輯來看,中國2018年人均GDP達到9608美元。
雖然中國的人均收入遠低於美國,歐盟國家,日本這些發達國家,但中國企業研發投入在全球已屬於前列。
從產出來講,中國學術期刊的論文總數也即將追上美國。也就說,中國的科技發展水平實際是超前於中國的人均收入水平,所以中國在未來5到10年,人均收入提升和經濟提升是件大概率事件。
那麼,只要中國經濟還在上升,中國就不存在實質意義上的“消費降級”,不論是線上市場還是線下市場,消費升級在將來仍是一種普遍現象。
在這種經濟大環境下,消費者肯定有買好東西的需求,但這不意味著消費者一定要買大品牌貨。消費者看中的是商品的品質,和更優的價格,所以這裡面電商仍有非常多的機會,例如通過社交電商做到除去因為大量品牌營銷帶來的溢價,真正給消費者帶來質好價優的商品。
消費者有這種認知,也是源於中國市場對消費者多年的教育成果,消費者越發成熟,這也是電商為什麼越來越好做的第二個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