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城市智慧出行概念的火熱,兩輪電動車市場不斷髮展。雅迪、新日、小牛電動相繼上市,一些單車企業也開始向該領域進軍。不過,隨著新國標的實施,兩輪電動車市場迎來洗牌。
伊維經濟研究院統計資料顯示,截止到2018年年底,中國電動單車保有量達到2.9億輛,並預計這一資料到2023年將突破3.5億輛。從產量上來看,2013之前中國電動單車產量一直處於快速發展的階段,2013年之後市場增速逐步放緩進入成熟階段。隨著新國標政策的逐步落地實施,2019年總體的銷量將出現下滑減少到2800萬輛,之後逐步回升,到2023年預計達到3500萬輛。而據全球性諮詢公司“弗若斯特沙利文”預計,中國電動兩輪車2019年至2023年的市場複合年增長率將提升至7.22%,市場規模將達到1089.9億元,兩輪電動車目前仍處於藍海階段。
儘管兩輪電動車市場空間較大,但受新國標釋出影響,其市場份額也在今年出現了萎縮的現象。“新國標釋出後的5月份,很多地區銷量下滑,有些市場下滑幅度甚至達到80%。”小牛電動CEO李彥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這其中除了受到很多消費者在3月份提前購買的影響,也有一些消費者正在觀望新國標是否能夠嚴格執行。
記者了解到,一些小的兩輪電動車企業已倒閉,比如重慶金鹿電動車。今年4月,電動單車新國標(《電動單車安全技術規範》)正式實施。根據新國標規定,電動單車須具有腳踏騎行能力、最高設計車速不超過25km/h、整車重量(含電池)不超過55kg、電機功率不超過400瓦、蓄電池電壓不超過48伏,此外還增加了防篡改、防火、阻燃效能、充電器保護等技術要求。在北京、上海等地,政策要求強制上牌,在這裡非國標車的銷量受到較大影響。此外,少數車型也會被劃入摩托車類別,雖然可以上摩托牌,但是需要持有相應的摩托車駕照。另一方面,根據新國標的強制性要求,鉛酸電池已經不符合市場需求,電動車鋰電化已成為大勢所趨。
“在這背景下,整個市場出現一個陣痛,我們70%~80%的銷售自於這些嚴管的市場,所以這些市場也是萎縮的。 從某種程度上,側面推動鉛酸電池向鋰電池的轉型,市場有一個接受期,明年估計恢復,因為兩輪出行還是一個剛需。” 李彥對記者表示,今年的新國標對於整個市場是有一定的短暫的衝擊,很多企業要去適應,但是這個政策的紅利會在未來的兩三年裡面會集中釋放出來。新國標出臺後,行業會去更規範去運作,競爭會更加有序,對行業來說是長期利好。
當前,兩輪電動車行業集中度在進一步提升。根據中自協的資料顯示,2018年電動兩輪車的總銷量約為2600萬輛,十大電動車品牌總銷量則約為1600萬輛,佔據行業六成以上,雅迪、愛瑪位居前兩名。其中,雅迪2018年全年在全球銷量達到503萬輛,但小牛電動的年銷量仍不足百萬輛。
為了擴大市場份額,小牛電動正在擴張產能,最近智慧出行全球研發與製造基地已投產運營,一期專案設計產能為每年70萬輛兩輪電動車,加上老工廠38萬輛的產能,小牛電動年產能超過了百萬輛。小牛電動於2018年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今年前三季度,其實現營業收入15.4億元,同比增長58.99%;淨利潤達1.29億元,實現扭虧為盈。“整個行業兩輪電動車偏傳統的產生的淨利潤在4%~5%左右,小牛的淨利潤率高一些,其中海外市場和資本運作是高於行業平均水平的因素,長期來看我們覺得合理的利潤水平是在10%~15%之間。”小牛電動CFO張鵬對記者表示。
張鵬還表示,電芯成本一般佔成本的三分之一左右,電芯如果下降10%,實際上成本就下降了3.3%。“中國隨著EV市場發展,整個電池電芯的產能也擴張,預計整個的電芯成本還有下降空間,這也會給毛利持續提升還是給了一定比較好的契機的。”
值得注意的是,多家兩輪電動車企業正在加碼海外市場業務。李彥介紹,目前,小牛電動海外業務佔公司總收入的17%,未來公司將繼續加碼海外業務,中短期內將海外業務收入佔比提升至22%~25%。而雅迪也在東南亞等地建立了海外生產基地,並在高階市場開始加碼佈局。
“中國國內電動單車廠商眾多,行業較為分散。行業內的企業將進一步整合,大量企業可能由於資質問題而被淘汰出局。”一位行業人士告訴記者,同質化、價格戰仍是行業的痛點,而新國標的出臺和實施,從技術層面上為行業設立門檻,倒逼全行業向高階化調整,也進一步推動了整個行業集中度的提升,有實力企業有望呈現“馬太效應”,而實力不強、技術落後者將被淘汰出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