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移動網際網路技術應用的不斷成熟與智慧手機的徹底普及,也越來越影響到我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而其中就包括買菜這件事。作為“衣、食、住、行”中重要的一項,如何將買菜+網際網路技術進行完美的應用是現階段很多公司在思考的一件事情。
根據Mob研究院資料,到2016年國內生鮮電商超過4000多家,這其中88%虧損,盈利只有1%。因此,生鮮新零售因此也被很多人稱為“世界上最難的電商生意”。
前不久,安徽的一家獨角獸生鮮公司呆蘿蔔爆出資金鍊斷裂的新聞,而在差不多時間點另外一家叫迷你生鮮的公司也同樣爆出創始人出逃、虧錢會員、代理商和供應商幾千萬的資金的新聞。小編表示在生鮮電商行業中,這樣的新聞已經出現太多太多。不單單是創業公司在生鮮電商這條路上大多全軍覆沒,同時網際網路巨頭公司們的生鮮之路也同樣走得不順。快遞老大順豐的電商之路早已夭折,而電商具體阿里巴巴旗下的盒馬生鮮,至今也依舊處於虧損狀態。
那麼一方面大家對線上買菜的熱情不減,而另一方面生鮮電商的公司死了一批又一批。到底是因為什麼原因導致的呢?其實築美科技總結的只有一條:在買菜這件事情上,網際網路公司沒有天然賣菜的基因,而流露著賣菜基因的人都在農貿市場裡。
網際網路生鮮公司在“成本太高”,以及無法避免的高損耗這個核心問題上,他們面對農貿市場是完全處於絕對弱勢的。
生鮮的核心就在於一個“鮮”字,難儲存,易變質、高損耗——任何一個都能成為壓死駱駝的稻草。在這方面,傳統菜場自有其優勢。傳統菜場的攤主一般是夫妻老婆店,全天無休,甚至“全年無休”。老婆白天12小時都在菜場賣菜,老公晚上小批量進貨。價格隨著銷售情況靈活改變,可以實現當天賣完,相比大賣場或前置倉大批量進貨,損耗降到了最低。
人們在菜場買菜,眼裡所見的“新鮮”與手機螢幕上看到的圖片,還隔著無數細節。
由於生鮮產品對於新鮮的要求,這事實上是一門十分精細的生意。個體經營戶守著自己的攤子,空了就會拾掇拾掇菜,淋淋水;對於河鮮來說,冬天半夜起來要加熱水,夏天晚上要加冰。。。而這些長年累月總結出來的生意經,是那些一年不去幾次農貿市場網際網路公司白領無法理解的。
最後線上菜場依舊在蓬勃發展,而傳統菜場也在展開風生水起的智慧化升級。或許,唯一關鍵的改變是,人們可以在菜場打烊或者偶爾犯懶的時候,多了一個在手機上買菜的選擇。
-
1 #
-
2 #
有時候我真的猜不透那些在美團外賣上買菜、買水果的怎麼想,貴的要死,還這麼多人買。
-
3 #
一日三餐之主持續接近幾十年。那些資本想收割這一群韭菜那簡直是虎口奪食。
-
4 #
最重要的是:老百姓還喜歡在菜市場圖便宜,討價還價。
-
5 #
所見略同至少短期內幹不過
-
6 #
人家農貿才是一手的而且國人普遍勤勞不會拿拿自己的飲食開玩笑。穿用可以別人代勞,連買菜都需要別人代勞那還是勤奮的農民嗎?況且價格和新鮮這方面網路不一定就物美廉價…
-
7 #
所以,電商平臺必死無疑。
如果做生鮮電商的,一天工作12小時,一年休三天,一個月賺4000.不要醫社保,他們一定能打敗菜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