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圖蟲
今年1月,阿里巴巴商業作業系統正式面世。在過去近一年時間裡,阿里巴巴商業作業系統為商家提供了全面的洞察和支撐。
阿里巴巴副Quattroporte靖捷此前表示,天貓雙11期間2684億元交易額的背後,其實是資料的傳遞和技術的積澱,技術的突破反映在了基礎設施的方方面面。“去年雙11,大量的企業通過數字化擁抱新零售,本質是打破線上線下的邊界。到了今年,紅星美凱龍和居然之家通過數字化門店的銷售,實現了大件家裝零售規模的明顯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在新品策略上,今天雙11期間,有30%的成交來自於新品,而在2016年這一數字僅有20%左右。面向未來,在全球經濟增長不確定的情況下,“增長”是企業面臨的首要議題。
圖:阿里巴巴副Quattroporte靖捷
“商業要做到最有效率”
靖捷:今年的確是有天時地利人和的因素。這個時間點也是客觀決定的,去年大家看到更多的是新零售。它其實已經是商業作業系統的非常重要的前奏。本質上我們談的是,阿里巴巴對企業數字化轉型的解決方案,這並不新鮮,歐美國家十幾年前就已經提出來了。在全球範圍內,到了今天,沒有人會認為企業不需要數字化轉型。
之所以我們到了今年提出來,是植根於阿里過去20年所積累的數字經濟的生態體系。最典型的就是星巴克,如果沒有餓了麼和盒馬,所有的本地生活和商業基礎設施不可能徹底融合。另外,新零售訓練導致大量品牌商,必須進行線下數字化門店改造,原有的看起來不可調和的渠道之間的衝突,都回歸了本質,就是高效獲得消費者。
靖捷:對,它也是一個過程的演進,就當時阿里巴巴CEO張勇提出這樣一個概念時,已經是一個順理成章的事情。它不可能一夜之間發生,我們的客戶逐漸從越來越多的方面,意識到阿里可以提供一個企業,尤其一家品牌企業在不同方面可以帶來的能力提升,以及對它業績的影響。
靖捷:過去這五年時間,最重要的變化是本地生活、零售以及娛樂,所有這些方面。娛樂本質上來講,對於很多的品牌企業站在一個企業的視角來看,其實是怎麼樣去在消費者生活的所有場景之下,能夠和消費者產生互動和影響,對吧?
零售就更不用講了,無論是線下還是線下,都是一個企業把自己經營變現的重要場景。
對於生活來講,同樣也是消費者生活場景,但是本地生活在過去這一兩年的時間裡面,產生了另外一個最重要的價值,就是形成了圍繞在一個城市內,所形成的整個物流網路。比如說餓了麼旗下的蜂鳥物流,還有基於傳統電商衍生形成的菜鳥網路,這兩張網路聯動起來,給到一個品牌企業的是履約體系。
所謂履約體系,就是你一方面來講是要形成創造消費者的需求,這是跟營銷有關的,另外一方面你怎麼最高效率地滿足他的需求?這是跟履約有關的。就像我們來談,你在西湖邊上下一個單,最近的那家星巴克聯合餓了麼,可以把這個咖啡送到西湖岸邊給到你。這在歷史上是很難去做到的。
靖捷:你可能需要分開來看。
本地生活一方面它作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業務,與它提供的商業基礎設施,構成了阿里巴巴商業作業系統非常關鍵的底座。那作為商業基礎設施來講的話,今天的餓了麼至少有70萬的騎手,天天在城裡面到處跑,對不對?他送的東西未必是外賣食品,他未來他什麼都可以送。那麼這個時候,他提供的實際是一個基礎設施。同時,還可以與附近的門店打通,這種全鏈路的體驗肯定是更短、更快、成本更低、體驗更好。
馬克思說過一句話,叫做人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企業本質來講就是為了創造顧客、留住顧客,這是一個最本質的使命和能力。
靖捷:過去的很多年,大多數企業有沒有關注到它要去跟消費者互動?會關注。但是,做營銷就做營銷,它關注就是這次跟你互動。一個品牌到底有沒有真正的讓消費者願意買它?買了它以後如何保持持續購買?這是大家都知道的,但是沒有辦法持續運營,因為所有的事情沒有被數字化。即使數字化以後,也沒有把它真正聯動起來。
到了今天,阿里巴巴引領的商業數字化,無論是消費的人、貨還是所有的工廠、物流體系都已經被數字化。品牌在阿里巴巴也是商業營銷,但它並沒有簡單說營銷結束就結束了。這些關係都可以沉澱下來,以維持持續的運營。
我們需要幫助商家的是,如何讓你和消費者的關係與時俱進。另外,還要對消費者的需求變化有先見之明,圍繞一個潛在的變化需求去開發商品。真正讓本質回到以消費者為中心和驅動力。
這是今天很多企業要活下去活得更好,併產生業績增長的一個關鍵性的能力,也是一個面向未來的能力。
圖:圖蟲
“新品牌更有機會衝出來”
靖捷:其實在一個真正完全數字化的商業社會之下,新的品牌更有機會殺出重圍。我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兩年前雀巢的董事會過來跟我們探討關於數字化轉型,期間他問到一個問題,你告訴我誰現在是數字化運營的最好的標杆?
我說在食品這行裡面,很多企業你都沒聽過,比如三隻松鼠,它本身的經營的方式,無論是創造產品的方式還是跟消費者的互動,以及它整個運營的節奏,都是區別於傳統意義上的食品企業的還有大量的新興品牌和商品,甚至很多大公司都會去收購很多新興的、小的品牌、中間品牌的商品。
因為在今天,社會越來越個性化,越來越多的消費者追求自己。未來,面向消費者的商品並不一定是越大品牌越好。而在於你能夠做到真正意義上的消費者驅動。你只要通過資料去洞悉趨勢,持續地通過數字化的產品創新打造的手段,能夠快速的響應這些需求的趨勢,以及以更低的風險來去上市你的新品,來改變你商品的組合。
靖捷:這是個非常好的問題,這也是我們在跟很多企業交流的時候會提到的。當整個中國移動網際網路高歌猛進,不斷有人口紅利產生的時候,那其實是時勢造英雄。
而今天來講,阿里巴巴要提供的是不管時勢如何變化,歸到企業的本質就是以消費者為中心的運營能力,你如何去讓每一個企業,不要寄希望於時代的紅利?
時代的紅利有是最好,它永遠給有準備的人,但是,沒有時代的紅利了,你要去深挖市場。中國依然是一個全球市場,在消費細分、分層的時代,還有大量的細分消費需求,很多未被滿足的市場。
但更關鍵的是,阿里巴巴提供的能力,其實是讓企業靠自己把握命運,而不簡單的意義上說我生不逢時,我怎麼沒有趕上,所謂的人口紅利爆發的已經過去了。
靖捷:我覺得這個問題可能要把它換一種問法,應該說你是想賺錢,你還是想經營好一個企業?尤其是一個可能你想經營持續經營的、永續經營的企業,這是兩個不同的話題。你要想賺錢,永遠是今天熱什麼你賺什麼,對不對?今天有紅利的地方你去闖一下,有可能就賺到錢了。
但我們談的不是這事,我們今天談的是很嚴肅的一個企業家,他要想把他的企業真正意義上,獲得面向未來的永續經營的能力,我們認為企業數字化轉型是一個必由之路,而轉型不是為了轉型而轉型,而是為了讓他獲得可以在未來依然持續增長的能力。
“下沉是所有企業都要關注的機會”
靖捷:我不方便去評價其他模式。我想分享的是,阿里巴巴商業作業系統它最獨特的地方在哪裡?它不是工具,它也不是簡單意義上的一個技術系統。商業是什麼?就是來運用別人的資料,再想去做自己的業務。所以阿里巴巴商業作業系統,所有的出發點都是從業務的視角來出發的,就是如何能夠幫助企業做好經營?這是一切的出發點。
我們要做到的是,怎麼樣是能夠整合阿里體系內的所有的不同產品、技術、資料,更高效率的、更快速的來幫企業實現它的業務的增長。這是最獨特的地方,不是說給那一堆工具。如果購買工具就可以把業務做起來的話,那這個世界上來講的話,大家都去買工具去了,對嗎?
靖捷:實際上,我們在談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時候,視角非常明確,是針對所有的這些企業。對於任何一個企業在他談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時候,談的不是一時一地的賣出去多少貨,他一定是說我如何是真正能夠掌握,是圍繞著消費者的需求來持續的創新。
這實際上是一個系統性的工程,它跟簡單意義上說我今天到底能賣出多少貨來說,是完全不同的討論。企業數字化轉型看的是未來三五年之後的動力,我們面對的是未來的討論,這跟簡單意義上說的,今天能不能賣出更多貨,是完全不同的。
靖捷:其實現在最先在延展整個阿里的數字經濟生態的,可能首當其衝的就是東南亞。無論是電商、雲端計算、移動支付、物流業務都已經落地,這是一個高速蓬勃發展的市場。今天去看東南亞市場,相當於回到了我們的八年乃至十年前,你知道今天中國市場是這樣的,那麼在彼時彼刻,你會做出什麼樣的一個戰略的改變?今天越來越多的跨國公司,因為他們全球化的業務,跟LAZADA已經展開這種戰略級的合作。
如果你回想2015年的時候,可能很多品牌商是比較難以想象,在今天在阿里的平臺之上能夠形成對於一個品牌企業,能夠對它的全國的業務,乃至對它全球的增長,形成如此重大的影響。
靖捷:你如果說困難的話,其實所有事情都有困難。我覺得最重要的是,如何能夠真正把阿里體已經積累的這些技術資料還是產品能力,能夠和當地實際的需求結合起來。這本身是要經歷一個過程的,但在過去一兩年已經經歷了全面升級。
如果你做的這件事情沒有困難沒有挑戰的話,那這件事情根本不會產生真正意義上實質性的影響。
靖捷:所有的已經存在於這個世界上的品牌跟商品,如果它真的解決的是一個有一定的普適性的消費者需求的話,它的存在其實就是時間的節約。
所以,對於任何一個在全球範圍內已經有既定產品組合的公司來講,中國這樣一個全球市場它能夠藉助阿里能夠快速進入中國市場,這本身是一個戰略性的能力和價值。
加速進入中國市場,是帶給全球經濟增長價值的關鍵通道,這是一個核心。但是,對於所有的在本土經營的品牌,出海是另外一個增長的機會。原來,一箇中國企業要想出海,這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先不談業務,光組織都是個巨大挑戰。但是現在,這個模式已經完全被改變了。
圖:圖蟲
靖捷:其實,對於很多企業來講,很長時間內是沒有辦法服務到全面市場的,因為商業基礎設施的限制。只有在移動網際網路全面來臨之後,支付、物流設施都有了很大提升,原本覆蓋不到的區域開始顯現價值。所以,對任何企業來說,這都是應該去面對的一個增長空間。如果沒有這些基礎設施,也不會有拼多多。我覺得阿里巴巴是在持續覆蓋7億活躍購買使用者。
提供消費者願意購買的商品和服務,這是商業的本質,尤其是對於消費者。今天來講,能賺到錢的生意,未必是一個可以持續的生意。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