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電商這個圈子裡,很多人為了提高自己會參加一種xx技術的培訓,這個培訓是幫助一個人心智提高的,而提高的方式,就是找到你的舒適區後不停的攻擊你,讓你覺得不舒服,從而接受你以前所不能接受的,最終讓你成長。很多人在這個方式中受益。
對於每個人,如果設定了新的目標,就必須離開原有的“舒適區”,就必須挑戰原有的能力結構、資源範圍、智力水平和知識水平,也就是說意味著構建新的舒適區。當你離開原有的“舒適區”,並且達到了新的目標,就會有一個非常關鍵的變化——人們的“舒適區”被擴大了。但是,離開舒適區,也意味著,不自在,難受甚至噁心。以至於大多數人,並不願意離開舒適區。,沉溺舒適區也就成為了我們每個人最大的弱點,那麼,怎麼判斷你,有沒有沉溺在舒適區裡呢?
沉溺於“舒適區”的人,其行為表現為:懶惰、鬆懈、倦怠和保守。久而久之,會感到迷茫和無助。
沉溺於“舒適區”的人,對現狀充滿著一定的滿意度,既沒有強烈的改變慾望,也不會主動地付出太多的努力,所有的行為,無非是為了保持舒適的感覺而已。
沉溺於“舒適區”的人,會感到非常愜意舒服,覺察不到任何真正的壓力,沒有危機感,甚至產生自我麻痺感。
處於這一區域,有的人甚至感到自己優越於他人。要想打破舒適區,首先需要了解人的認知區域:
一個人對於外部學習的知識,分三個部分,其中舒適區是我們日常習慣呆的位置,這個位置基於我們每個人天生的性格和思考邏輯與已經掌握的知識技能。在這裡,我們每個人會有心裡的安全感,這也是我們最擅長與人溝通交流成長的區域。而學習區,會讓我們感到難受,但是不會難以接受。而危險區,超出我們的認知範圍太多,是我們心裡崩潰不願意學習或者全盤否定,直接遮蔽。
學習和成長是痛苦的,有的人進步之所以緩慢,是因為表面他思考了很多,但是永遠只在自己認可的區域內思考,這樣永遠就沒有進步。比如說我,我以前的危險區,就是對於人性的思考,我不願意把人想的複雜,我堅信所有人都是你對他好,他就一定對你好這個邏輯的。如果有人告訴我陰謀論,消極。我就會很難受,我心裡就在想,這些吊人,弱者才會想這麼多,我不會。完全逃避這種事情和現象是客觀存在的。而現在我把我以前的危險區變成了我的學習區,也就意味著,我的認知邊界擴大了,我自己就在進步。這是最好衡量自己進步的方法。
至於如何提高這個能力,我認為這個和管理你的時間是一個方法,要想管理時間,就得認識時間,習慣時間的流逝速度,就是你每做一件事,做之前你就大概知道會用多久,做完你自己心裡也清楚是不是真的用了這麼多,那麼恭喜你,你的時間就不會輕易被浪費了。這個問題我們以後再講,邏輯就是這個邏輯。那我們要想跳出舒適區,就要找到你自己善於處理的問題,感到棘手的問題和感到厭惡的問題。
有一次一個訪談,是大學生採訪馬雲的,馬雲講了很多關於大學生創業的經驗,學習和人生的夢想動力,結果大學生說,我不想聽這些扯的,我就想知道怎麼賺錢!很多人都是這個心態,但是我覺得該說的,馬雲都說了,只不過,這些話在這個大學生的危險區。是他所不能接受的,這個孩子離賺大錢,還差的遠,這個世界哪裡有一本萬利,直接賺錢的事情,馬雲還那麼辛苦幹什麼?賺錢的本質就是有夢想,有決心,有機遇,有認知。這比任何方法都重要!
感知自己的舒適區,首先,看看那些人是你喜歡相處的,那些人可以勉強相處,那些人是你死我亡的。其次,找到一個關於切身問題的熱門話題,看這些話題裡面別人發表的觀點見解。再次,那些知識是你願意學習的,哪些不願意學。最後,每天要留下來一定的時間給自己的心靈,需要思考,千篇一律的思考方式和行為模式,就一定會一直處在自己的舒適區。當你感知到你的舒適區,學習區和恐慌區的邊界後,無非就是努力適應的問題了,認識自己才能更好的提升自己。事情要做好,先把人做好,出問題的不是事,是人。
我是海潮,洪海龍騰,助力中國電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