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中國公眾來說,土耳其比爾肯大學是一所十分陌生的高校,可說是全無概念。但是來自這所高校的一位教授,卻註定與中國的通訊產業乃至公眾的日常生活發生難以割捨的聯絡。
在一定程度上,是他讓中國成為了真正意義上的通訊基礎規則“制定者”;未來,也將有更多中國消費者在使用 5G 服務時受惠於他發明的一項技術。
他就是 5G 極化碼(Polar Code)之父——埃爾達爾·阿里坎(Erdal Arikan)。
2018 年 7 月,是阿里坎在中國的一個高光時刻。在華為深圳總部,任正非、樑華、徐直軍、郭平、胡厚崑等核心高管悉數到場,迎接阿里坎併為之頒獎。在儀式開始之前,華為管理層們原地站立一二十分鐘等待他的到來,這樣的規格並不常見。
12 月 14 日,這位對中國 5G 影響深遠的學者,登上《麻省理工科技評論》EmTech China 全球新興科技峰會發表演講,介紹了 5G 在未來扮演的角色,以及我們面臨的各種挑戰。
圖 | 土耳其比爾肯大學教授埃爾達爾·阿里坎(來源:EmTech China)
阿里坎認為,雖然政府和公眾都對 5G 有很高的期待,很多運營商都有雄心,政府也投入了大量補貼,但 5G 部署速度可能會比較慢。他說,“5G 是很好的,但是需要更多公眾、政府的支援。”
對於每一個縱深行業來說,都需要以 5G 為基礎設施,它的發展規模可能會比現在大十倍、百倍。在阿里坎看來,5G 會像高速公路一樣,在經濟發展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所有資料從業人員、應用開發人員,都是需要依賴 5G 發展的。
因此,光靠電信部門自己力量太小了,在全球經濟當中可能只有百分之幾是由電信部門貢獻。我們想要部署 5G 技術,一定要有政府支援,這樣才可以實現儘快部署的目標。
未來 10 年,5G 的部署將會非常忙碌。中國將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而阿里坎發明的極化碼,又對中國的 5G 戰略至關重要。
圖 | 土耳其比爾肯大學教授埃爾達爾·阿里坎(來源:EmTech China)
這就要從阿里坎的求學和研究經歷談起。
1958 年,阿里坎出生於土耳其首都安卡拉。1981 年,他在加州理工學院獲得本科學位,隨後赴麻省理工學院學習,並在 1985 年獲得電子資訊工程專業博士學位;2013 年,阿里坎因其對資訊理論的貢獻,尤其是極化碼的提出而獲得 IEEE WRG Baker 獎;2017 年 12 月,他獲得了 2018 年 Richard W.Hamming 勳章;2018 年獲得通訊理論領域最高獎“夏農獎”。
2016 年 11 月,在 3GPP 會議的 5G 短碼方案討論中,經過兩輪激戰,在 5G eMBB(增強型移動寬頻)場景上,華為等中國企業主推的極化碼和美國主推的 LDPC 碼二分天下,前者為信令通道編碼方案,後者為資料通道編碼方案。
極化碼歷史性地與 LDPC 碼一起走進蜂窩移動通訊系統。這是中國第一次實現從概念研發到標準、產品全鏈條參與的通訊標準。
LDPC 碼由夏農的學生羅伯特·加拉格爾(Robert Gallager)在 1962 年提出,此前被選為 5G 資料通道編碼方案。而阿里坎在麻省理工學院的博士導師就是加拉格爾。LDPC 碼是一種具有稀疏校驗矩陣的分組糾錯碼,幾乎適用於所有的通道。而極化碼是一種基於通道極化理論提出的一種線性通道編碼方法,在 5G 標準中採用。極化碼對 5G 場景的適用性非常高,主要是因為它通過簡單的刪除以及程式碼縮短機制,可以提供優異的效能。
由於誤位元速率接近於 0,極化碼的可靠性可以達到 99.9%,這對於 5G 的超高可靠性來說是一個必要條件。因為編碼簡單,解碼的複雜度也相對較低,所以極化碼也可以降低終端能耗。這非常適合需要超低功耗的物聯網應用。對於等效誤位元速率,極化碼比其他碼具有更低的信噪比要求,因此可提供更高的編碼增益和更高的頻譜效率。
因此,多路徑,靈活性和多功能性(對於多終端場景)等特點能更好地滿足 5G 應用場景。要知道,編碼和調製是無線通訊技術的核心部分,在某種程度上甚至能體現一個國家通訊科學基礎理論的綜合實力。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極化碼入選之後會引起國內外這麼大的輿論反響。
中國通訊三十年,人們將此間演進概括為,“1G 空白、2G 跟隨、3G 突破、4G 並跑、5G 引領”。3G 時代,中國自主研發了 TD-SCDMA 技術,因為背離了國際主流的 CDMA 而以失敗告終;4G 時代,中國的 TD-LTE 技術有了一定突破,但其中的核心長碼編碼 Turbo 碼和短碼咬尾卷積碼,仍舊不是中國原創。
由此觀之,極化碼取得勝利,讓國外各大通訊裝置生產商在 5G 的通訊裝置中都會採用“華為的標準”,中國成了真正意義上的通訊基礎規則“制定者”。
追根溯源,極化碼也正是阿里坎與中國緣分的起點。以下為阿里坎在 EmTech China 全球新興科技峰會上的演講:
大家好,今天我想給大家介紹的是機器通訊挑戰,以及它在 5G 時代會出現哪些變化和發展。
從昨天到今天,我一直在聽大家的演講。很多人都提到了人工智慧、物聯網、機器學習、虛擬現實、增強現實等等,大家介紹的很多新興技術,還有技術趨同化的發展,這些其實都給我們帶來了很多新的應用,這些應用也從概念變成了現實。
當然,這些技術是需要依賴於通訊基礎設施的,很多人工智慧應用的研發人員都在期待 5G 時代的來臨。今天我想跟大家介紹一下 5G 是否能滿足大家的期待,5G 究竟是什麼,以及 5G 將在這些新的應用市場中扮演何種角色。
首先,我們可以關注一下機器通訊和它所應用的場景。比如說車與車之間的通訊,還有車路協同、車人協同、交通管理、智慧城市、智慧電網、工業自動化、環境監測以及安保、個性化醫療服務等等。這些多樣化的條目,覆蓋了不同的行業領域,而且也適用於不同的技術,其中也涉及了不同的通訊要求。
5G 的從業人員做了很多以任務為導向的開發專案,可以用三角形的框架來給大家展示一下 5G 扮演的角色。三角形的頂端是移動頻寬,如果頻寬不夠,很難去做真正高品質的通訊。在左下角是基於不同機器型別的通訊,包括物聯網的裝置,其中一個非常典型的使用場景是智慧城市。而右下角要求就是超低時延以及超高可靠性的通訊。
(來源:Erdal Arikan)
在三角形框架內還有一些其它的應用,有一些應用是可以歸為同一個集合的,比如說有一些是依賴於無線通訊,它可能覆蓋不同的應用。對於通訊工程來說,如果你沒有標準化的工作、沒有協議是不可行的。但是我們不可能單為某一個使用案例來打造出一個標準或者是協議,我們必須要把不同的使用案例結合在一起,為這一個合集開發出一個通訊協議。
在這個框架中,所有的機器通訊協議其實都是在資訊物理系統中,在這個系統中,資料是在物理世界中提取出的,然後被輸送到了數字世界中,比如說雲端。這是一個迴圈過程,可以使用不同的分析方法,人也在這個迴圈之中,人在其中會去做一些決策,決策也會被傳到現實世界。
那麼 5G 在什麼位置?實際上,5G 在這張圖中就是資訊物理系統的一個神經網路,它就像是我們資訊世界和物理世界的架構一樣。5G 是一個神經系統,它可以傳輸資料,同時它也可以把決策返回給現實世界。
現在我們還處在 5G 最開始的階段,包括 eMBB,但這種超高可靠性、超低時延的服務,在目前階段還沒有辦法完全實現,我認為還需要經過幾個版本的更新之後,才能真正實現所有的 5G 功能。
未來 10 年,5G 還會有更多不一樣的地方。很多國家都在打造下一代網際網路,很多公司、國家都在部署下一代機器互聯策略。
我認為中國也是一個有優勢的國家,中國有很多網際網路企業,在這個過程中可以搶佔先機,利用這個新網際網路的架構,打造出新一輪的應用。
現在的網際網路是為人所設計的,並不是為機器所設計。未來一些網際網路公司規模會比現在變得更大(可能 10 倍以上)。我認為到最後,我們會打造出一個針對機器設計的網際網路,到時候會有很多產業部門從新網路架構中獲益,包括車聯網,以及資料驅動的決策過程。
如果 5G 能給我們提供這樣一種網路基礎設施,未來肯定會有很多改變、很多突破。5G 並不只是 4G 的延伸版,更是一個機器的網路架構。
新的機器型別的通訊可以為我們帶來新的應用場景,從通訊的角度來講,我們也能看到一些 5G 的挑戰。
(來源:Erdal Arikan)
首先就是頻寬問題,頻寬所指的是在資料外圈和核心之間,會有很多的資料流動,尤其是在無線網路,在邊緣的無線端,只有有限的頻寬資源可以使用,所以這時就會出現頻寬瓶頸。我們可以讓蜂窩變得更小,這樣可以為我們帶來更多的頻寬,但這種做法也是有限制的。
還有低延遲挑戰,很多應用場景都需要超低延遲。工業自動化以及有決策流程的應用場景,都需要非常小的延遲。現在的 4G 網路是沒有辦法提供低延遲的,5G 在設計中就可以為我們帶來低延遲,基本上不到 1 毫秒。
(來源:Erdal Arikan)
還有可靠性挑戰,在一些應用場景中,是不允許出現錯誤的。如果網路出現了問題,導致資料包丟失,最糟的情況可能導致撞車,出現致命事故。所以,對於這種技術的應用,我們一定要確保網路可以提供非常穩定、可靠的通訊。
最後,AI 或新的機器通訊應用,在開發時很可能面臨不可避免的通訊限制,不過,5G 以及未來的通訊技術,可以為我們提供非常好的通訊基礎設施。
5G 如何應對這些挑戰?工程人員應當如何提供更好的頻寬?我認為,想要提供更好的頻寬,首先要更好地利用已有的頻譜,也就是夏農理論,我們要儘可能去使用還沒有被利用的資源,把它們充分利用起來。如果可以在無線頻譜中更好地使用已有的頻譜,就可以增加已有的頻寬。
(來源:Erdal Arikan)
還有多裝置訪問的問題,到時候會有幾十億物聯網裝置分佈在全世界,它們會同時使用網路,多裝置的執行速度可能會非常慢。所以我們需要去尋找一種新的多裝置接入網路的計劃。NoMa 是 5G 帶來的一個新技術,而且 5G 也會帶來新的頻譜。我們可以重新去設計幀長度,可以把延時縮到更短。對於需要低延時的應用,我們也可以將更短的資料包作為解決方案。另外,我們還可以使用邊緣計算,直接在邊緣裝置上進行資料處理,然後讓資料經過核心,把指令傳送出去,這樣就可以減少延時。
在可靠度方面,我們需要有更好的糾錯方法,由於蜂窩的體積更小,也為我們提供了更好的聯通性。
(來源:Erdal Arikan)
5G 是否可以解決問題呢?我們面臨著很大的挑戰,機器通訊的使用者案例非常多樣、非常廣泛,所以不存在一刀切的解決方案。5G 是不可能解決所有問題的。
5G 到來之後,我們將會有一些專用的解決方案,產業組織也需要建立起新的標準。所以,在未來肯定會有很多的競爭。
但是,5G 或者其他任何的未來系統,都沒有辦法為我們提供一個完美的解決方案。我們需要接受這個現實,而且還需要建造一個更加完好的資訊物理系統。
在未來,我們很有可能會面臨著資料氾濫、不同機器型別資料造成的通訊瓶頸、通訊限制,以及成本問題,這些問題在我們設計資訊物理系統的時候,都是需要予以考慮的。
-
1 #
-
2 #
這個極化碼不僅效能達到香濃極限,而且是人類第一個能通過數學理論證明達到夏農極限的編碼方式。
-
3 #
華為牛啊,不服不行!人才,技術,產品,都很厲害!
-
4 #
在美國就職時發明的東西,這算與美國有關的技術嗎?別哪天給制裁了!
-
5 #
一切尖端的新技術的理論都源於美國的幾所大學。
-
6 #
如果說5G領域中國領先了世界,那是華為引領中國領先了世界!
-
7 #
中國大學什麼時候能培養出理論奠基型學者。
-
8 #
一年幾百億經費的高校,發明過什麼
-
9 #
怎麼編的碼,可以到達夏農極限?
-
10 #
反正對手機來講,5G沒用。
為什麼高通不收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