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來電商行業發展的還是非常迅速的,與此同時也帶動了不少行業發展壯大。在很多人看來,生鮮算是電商領域最後“一片藍海”,因此不少企業都在電商這一領域投入了資金。之前徐新也在公開場合表示過:看好生鮮電商,電商的最後一個“堡壘”就是生鮮,未來生鮮市場的規模會十分龐大。
當然事實也確實如此,2018年生鮮市場的規模就已經突破千億之多了,預計2019年的市場規模能夠突破1600億元之多。令人意外的是,2019年的生鮮平臺發展的似乎並不是非常順利。不少生鮮企業都陷入了困境,有些生鮮平臺還面臨著“關店”的危機。
這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有業內人士對此表示,主要是生鮮電商持續“燒錢”模式造成的。要知道市場一直在增加新的生鮮電商,這也就意味著行業間的競爭在不斷加劇。而且巨頭又不斷擴大自己的佈局,導致原本的行業格局在不斷“洗牌”。在這樣的背景下,生鮮企業想要從中突圍,必須要加強自身的競爭力,與此同時還要提高自己“回本”的能力。
對於生鮮電商企業來說,最常見的入場方式就是“燒錢”。雖然投資者也要求回報率,但是為了能夠擴大規模,即使還未盈利,卻依舊會投入大量資金在市場。
正是因為如此也容易導致平臺資金鍊斷裂的情況,包括在產品價格這方面的競爭,一味的拿錢補貼使用者,最終導致自己虧損越來越大,最終被迫關店。
在這樣的背景下,越來越多的投資者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就算有著充足的資金,長期進行“價格戰”也難以長遠走下去。簡單點來說,就是規模越大,企業自身的虧損就更多。因為你一個店還沒掙錢,又盲目投資了數百個門店,這樣不就加劇了自己的虧損嗎?
還有一點就是風險投資這方面,其他行業或許可以複製,但是生鮮是有鮮明特色的,而且很難形成全國性網路效應,所以投資人看重的都是標準化。近兩年來蘇寧、永輝、美團等巨頭企業紛紛進入市場,生鮮電商的競爭在不斷加劇,當然也有不少平臺在這樣的競爭中退出。
從11月20日開始,生鮮電商平臺“呆蘿蔔”就陸續被曝出經營不善、拖欠員工工資的訊息,對於這一訊息呆蘿蔔也進行了迴應,表示訊息屬實。伴隨著時間的推移,公司的日常經營也受到了重大影響,對此呆蘿蔔也將不少門店關閉,以此來減輕成本這方面的壓力。
要知道生鮮有一個最明顯的缺點,那就是保質期短。對於“新鮮”這方面的要求是很高的,但是想要使用者一次性購買大量的產品,又是不現實的。在這樣的局面之下,想要改變這一局面,提高商品價格或許是最好的方法。但是怎樣讓消費者在追求品質的同時,接受較高的價格,也是未來生鮮電商企業需要去考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