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的出現,如果用三個字概括,那就是“不講理!”
阿里,京東作為國內實力最強大的電商公司,現有的市場幾乎被二者完全壟斷,其他中小平臺想接近都很難,更別說超越。
“阿里、京東寧有種乎?”拼多多的出現,用一種完全不講理的方法,把這看似固若金湯的格局給完全打破,重新洗牌!
今年雙十一,拼多多在眾人完全不知情的情況下,突然扔出來個“百億補貼”
這顆大炸彈,把淘寶,京東全給炸懵了,而在此之前,外界並沒有透露出任何一點風聲。
拼多多補貼優惠力度是幾百幾百的補,而淘寶,京東還在讓使用者領那10塊,20塊的滿減購物津貼...
拼多多的這一做法,無疑是把原來行業之間的“平衡”給攪亂了。拼多多憑藉著這個不講理的做法,一夜之間,使用者量暴增7000萬!市值超越京東,成為國內第二大電商平臺!
但萬事都是具有雙面性的,雙十一結束後,伴隨拼多多而來的就是840億的虧損。
這個數字對任何企業來說都是非常沉重的,拼多多單因為一個雙十一的活動,差點把家底兒搭進去!
本以為這場風波就此結束,可誰料想,這只是剛剛開始....
一個月後的雙十二,京東為了洗刷上次事件帶來的影響,出了個活動叫“超級百億補貼”。
完全照搬了雙十一拼多多的活動方案,其中含義不言而喻。
而拼多多也不甘示弱,再次啟用了雙十一的“百億補貼”方案,回以顏色。
二者打得不可開交,淘寶也註定不可能再像往年雙十二一樣,優哉遊哉的把錢賺了。
於是,原本隔岸觀火的淘寶也被拉下水,放出來的優惠方案,力度比歷年來任何一次雙十二都要大。
本以為雙十二過後,活動截止,就又會回到像往常一樣。
可再次讓人沒想到的是,拼多多再次變得不講理了起來,把活動一直持續了下去,淘寶,京東欲哭無淚...也只在拼多多的要挾下,再次加入了這場“燒錢大戰”。
要說最慘的,還是要數其他的那些“中小平臺”,原本就在三大巨頭的夾縫中生存。
在這次事件的影響下,只好加入了進去,形成了現在“全網補貼”的局面。
這也使電商行業迎來了“人為寒冬”,而這一切的始作俑者,就是“拼多多!”
你以為這就完了嗎?拼多多的不講理的地方還在後面。
拼多多不但在獲取使用者量的方法上用這種“不講理”的方式,在對商家扔鋤頭挖牆腳上,也是絲毫道理不給你講。看圖:
淘寶,經過這些年發展,平臺內的商家數早已飽和,現在在淘寶上開網店很難再做起來,在開店費用上也就只象徵性的收個1000——2000,這個價格一般人都是可以接受的。
京東,使用者雖然不如淘寶和京東多,可他商家數量卻十分健康,只要20W的數量。
這也就意味著平臺內商家之間不存在激烈的競爭,京東也介此把開店費用定為50000,不要懷疑自己多看了一個零...
高昂的開店費用,讓很多電商創業者望而止步,畢竟誰也不想嘗試開個網店,把家底兒都給搭進去啊。
拼多多,想問大家見過流氓是什麼樣子嗎?可以說就是拼多多現在的樣子。
擁有著和淘寶持平的使用者量,商家數也剛勉強達到淘寶的十分之一
如此優良的開店環境拼多多又再次不講理的來了個“免費開店”...再次把京東,淘寶嗆得不輕。
不僅如此,連業餘想開網店的拼多多也不肯放過,放出來了一個“無貨源模式”。
也就是說,在拼多多上開店,可以不需要有自己的產品,也不用進貨,囤貨,發貨,一件代發可以搞定一切,順附上一份【開店運營思路圖】
作為一名消費者,對於拼多多的這種“不講理”做法,我其實是舉雙手贊成的,至少,今年雙十二在網上購物時,真的是比往年便宜了不少,平臺之間的良性競爭,最終獲利的還是我們消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