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選品是個老生常談的問題,很多剛剛入行的創業者或者新的品牌進駐amazon@遇到的第一個問題就是選品問題。首先要確定自己有沒有貨源,沒有貨源可以大海淘一些產品,再看產品適不適合站點。例如很多傳統工廠想轉型,雖然有產品貨源優勢,但未必現有產品就適合所選站點,也應通過選品的方法一步步去嘗試新的市場,然後再根據市場的反饋,市場的接受度,銷量等因素,決定是否繼續賣現有上架的產品,或者依據收集回來的資料對現有產品進行調整。

總的來說:從三個方面來選取產品。第一,產品特性(產品供應)。第二,市場特性(市場需求),第三,利潤空間。

(一)產品屬性

產品的屬性尤為重要,大類上分為標準化產品與非標準化產品。非標準化產品指的是衣服,水果等,屬性具有不確定性的產品。當我們在選取產品的時候,就要考慮以下幾個角度,從這些角度出發去思考產品適不適合進入該站點進行售賣。我們那麼多角度去分析產品,目的是為了讓產品能賺取的利潤達到最大值。

那麼,以下幾個角度就是選品的出發點:

1.1產品的大小尺寸。產品的大小尺寸影響物流的費用,越大越重,物流費用就會越高昂,成本也就隨之增加,利潤就會減少。選取小而精的產品。

1.2產品是否是易碎品。比如折了,碎了等等問題,這些會產生差評和退貨的問題,進而影響產品的銷量下滑和流量流失問題。

1.3產品是否具有季節性特徵?季節性的問題會涉及到庫存是否積壓,資金能否正常週轉的問題。

1.4產品從哪裡進貨?剛開始做需要買多少貨?產品的品質如何保證?

1.5產品是否適應消費市場的消費習慣。比如外國人就不用筷子,反而喜歡勺子、叉子。又比如熱水壺,外國人喝冷水,不喝熱水的。

1.6產品趨勢。最後就要檢視產品的關鍵詞熱度、銷量趨勢、各個站點的銷售排行榜以及同類產品競爭者的多少都要考慮到。

1.7產品推廣。當店鋪做大,產品做強後,銷量得不到提升,反而下降後,我們該怎麼辦?投放廣告?做站外引流?

(二)市場特性

古往今來,市場的一端是生產者,另一端就是消費者,僅從產品生產者的角度考慮問題是不充分的,當我們選取產品的時候,也要注意市場需求的容量,消費者習慣,同類產品的競爭者等角度,多方面的分析選品時需要注意的細節問題。

2.1產品的市場型別。判斷市場中產品是否是快銷品,重複性消費高的產品?

2.2選取平臺上高銷量的產品或者同類產品的互補品或者替代品,如何檢視amazon@的產品銷量?簡單方法,Review的大概3到5倍是銷量,這只是大致判斷,具體方法,可以去相關amazon@銷量查詢的網站檢視。

2.3觀察產品的受眾情況,判斷選取的產品是否是福斯產品,接受度、辨識度高的產品,還是生活中的必需品,小眾產品,要給自己的產品一個明確的定位,選取受眾目標群體。在amazon@平臺上大部分以年輕人為主。

2.4注意平臺中的大部分產品的售價區間,消費能力也是選品時需要考慮的重點方面,心理價位的估計要符合市場消費群體的收入狀況。舉個簡單的例子,北美洲站點和東南亞站點的消費群體差距比較大。

2.5當確定一款產品時,要經過消費者的考驗,要注意消費者的問題和評論,積極改善產品的特性,以適應當地消費習慣。不同的區域消費習慣也會不同,這是關乎銷量是否增長的一個重點問題,及時的優化產品和listing(產品詳情介紹)

(三)利潤空間

給大家提供簡單的計算方法,以用來支援後期運營、廣告投入以及品牌推廣的費用。

3.1具體方法

確認所選產品有合理利潤且經過市場驗證,設定合理的銷售價格區間。

合理的利潤空間可以給後面運營、廣告等留出資金支援,對於大多數產品而言,產品的利潤在30%-70%之間

著重要考慮產品的採購成本,如果有廠家支援的優勢能做到利潤50%以上,如果是中間商,最好不要超過50%,否則價格虛高,銷量提不起來。後期如果庫存造成積壓,也很不好處理。

3.2測算方法

下面是我自己的成本核算表頭,裡面“其他運營費用”暫時不算,上架後當計算實際淨利潤時再加進去,這裡包括很多不確定的支出,比如退貨費用,長期倉儲費等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王者、抖音、UC等上榜!十年來下載、消費最多的十大應用和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