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一個數據,中國菸草總公司2018年稅利總額11556億,其中上繳國家財政總額10000.8億,而全國人民上繳的個稅總額為13872億,國家全年財政收入18萬億多。菸草公司成為中國最賺錢的企業,也是納稅最高的企業。
上萬億到底是什麼概念?它佔了國家一年財政收入的1/18,可以秒殺幾乎所有省份的財政收入,是16個阿里巴巴,12個騰訊。
低成本、體量大、壟斷是造就菸草公司高利潤的三大主因。目前,中國有3億多菸民,而菸草無論高低檔,它們的原料價格差不了太多。以一包65元的中華煙為例,其成本也不會超過3元。
那麼,中國菸草如何成長成現在的壟斷企業?你對它了解多少?
政企一家的中國菸草
菸草最早在中國出現,要從明朝萬曆開始說起。
當時西班牙傳教士將菸草從墨西哥帶到菲律賓,之後經由中國臺灣進入福建的漳州、泉州等地,隨後因為具備一些提神緩解的效果,逐漸從福建傳到廣東,再北上帶到浙江、湖南等地。
不過,菸草在中國的傳播也曾經歷波折。崇禎年間,皇帝兩次頒佈“禁菸令”。在滿清王朝入關後不久,因民眾整天抽菸,皇帝頒佈嚴酷禁菸刑法,阻止菸草的消費。但隨著滿清帝國的統治逐步式微,控煙最終形同虛設。
隨著消費群體的的逐步擴大,菸草漸漸發展成為了一種成熟的貿易。新中國成立前,中國菸草幾乎被中外資本所掌控,高額利潤盡數被外企收入囊中。
新中國成立後,國家領導人曾向食品工業部部長抱怨中國香菸品質不夠好,招待來賓時,沒有印有中文的好紙菸可以用。
此後,中國產菸草才開始大力發展。一場對外資、私營捲菸廠的改造由此拉開大幕。
1951年,《專賣事業條例(草案)》和《各級專賣事業公司組織規程》頒佈,“捲菸用紙”也被納入國家專賣品範圍。至此,國營菸草成為主流趨勢。
但計劃外菸廠仍舊存在並引起惡性競爭。據不完全統計,僅在1971年~1978年間,國家在捲菸方面的利潤就少收了六億多元。
混亂薄弱的菸草行業,急需集中管理。另一方面,在1977年,全國財政收入僅有874.46億元,尚不夠建造一個三峽工程,更別說用於方方面面的統籌兼顧。此時,菸草等高利潤產業的補充顯得尤為重要。
1981年5月18日,國務院決定對菸草行業實行國家專營,決定成立中國菸草總公司,進一步“加強對菸草行業的集中管理,改善市場捲菸供應,增加國家財政收入”。除菸草行業外,絲綢、石化、有色金屬、船舶、汽車等行業也分別組建總公司。
1983年9月國務院頒佈《菸草專賣條例》,1984年1月國務院同意將輕工業部菸草專賣局改為國家菸草專賣局,與中國菸草總公司“一套機構、兩塊牌子”,直接受國務院領導,實行菸草專賣制度和集中管理體制。
但因為《專賣條例》的法律地位不高,缺乏強制執行措施,菸草行業狀況頻出。對於行業來說,1992年是一個值得載入史冊的年份。,1992年,1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菸草專賣法》正式施行。
健康與財政的矛盾如何消解
儘管菸草納稅第一,但是人人都知“吸菸有害健康”。
有關資料顯示,多年來,中國菸草一直保持了七個"世界第一" :菸葉種植面積第一;菸葉收購量第一;捲菸產量第一;捲菸消費量第一;吸菸人數世界第一;菸草利稅第一;死於吸菸相關疾病人數第一。
愛迪生曾說,吸菸有害健康,但有利於國家。
中央財政對菸草業的依賴性如此之大,中國菸草公司幾乎是“無法撼動”的龐然大物。特別是在經濟寒冬的背景下,如果完全消滅菸草,或將是巨大損失。
環球曾報道,為響應中國加入世衛組織《菸草控制框架公約》之要求,衛生部想要控煙,但遭到了中國菸草公司強烈抵制。菸草公司官員指著衛生部官員大罵:“你們要控煙?我告訴你們,你們是公務員,工資的十分之一都是拿的我們的錢!”
在財政與健康的矛盾下,電子煙的出現,似乎給了一條出路。英格蘭公共衛生署報告稱,有證據顯示電子煙對健康的損害比一般香菸少95%,甚至電子煙可能在戒菸的過程“發揮關鍵的作用”。
不過,電子煙的原理是否會引起其他未被發現的疾病還未可知。當前,國家還未正式推薦電子煙。但是目前,菲莫國際、英美菸草、日本菸草和帝國品牌這四家跨國菸草公司已佈局電子煙。
無法消滅不代表無法控制。據《健康中國2030規劃》要求,到2030年要把中國目前27%的吸菸人群降低到20%。
菸草要走的路還有很長很長。
-
1 #
-
2 #
管一年的軍費開消夠嗎?
-
3 #
吸菸有害健康,但有利於國家。
-
4 #
11500萬億!我還真不了解
-
5 #
11500萬億?我信你個鬼!
為響應中國加入世衛組織《菸草控制框架公約》之要求,衛生部想要控煙,但遭到了中國菸草公司強烈抵制。菸草公司官員指著衛生部官員大罵:“你們要控煙?我告訴你們,你們是公務員,工資的十分之一都是拿的我們的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