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消費電子產品製造商相繼通過低價高質策略搶佔印度市場份額,三星(Samsung)、蘋果(Apple)、索尼(Sony)、松下(Panasonic)等公司在印度的消費級電子產品業務接連遭受重創。
作為印度消費電子產品的領軍企業,三星、蘋果、索尼和松下等四家公司在印度市場屢遭重創,當地持續的價格戰導致其市場份額大幅萎縮。
在印度市場,儘管以小米、OPPO 和 vivo 為首的中國消費電子產品製造商繼續面臨虧損,但報告稱,三星、蘋果、索尼和松下等四大巨頭在 2019 財年的利潤也出現下跌,甚至有些廠商的虧損繼續增加。
最新披露的監管資訊顯示,Intex 和 Onida 的母公司 MIRC 電子有限公司(Mirc Electronics)等印度本土品牌在 2019 財年也出現了虧損。兩名業內高管表示,電子產品價格戰已持續到 2020 財年,利潤率下滑,競爭也更加激烈。越來越多的製造商可能將面臨利潤下跌或虧損的局面。
業內高管表示,可以肯定的是,在印度市場,所有頭部品牌,如三星、LG、索尼、松下,乃至蘋果,都降低了智慧手機或電視的價格,這造成了利潤率的整體下滑。
監管機構的檔案顯示,三星在印度的利潤已下跌 58%,降至 154 億盧比(合 2.16 億美元);而蘋果印度公司的利潤則下降了 70% 以上,跌至 26.2 億盧比(合 3700 萬美元)。
小米和 TCL 成功搶佔了印度智慧手機和電視市場,並迅速獲取了大量使用者。目前,這兩家公司正考慮進軍空調和冰箱等印度家電市場。今年,一加(OnePlus)和摩托羅拉也開始涉足電視市場。
印度手機廠商 Micromax 在提交給監管機構的檔案中表示,中國品牌在退出美國等海外市場後,正在通過低價策略搶佔印度市場,這對市場造成了破壞性影響。
該公司表示:“印度手機廠商,特別是智慧手機制造商,已經退居幕後。”對此,三星印度公司前副董事總經理兼行業顧問 R Zutshi 指出:“最近,中國電子產品遭到美國政府的禁令,受其影響,中國在美國的銷售出現下滑,因此,中國製造商轉戰印度市場。印度擁有龐大的規模經濟,這是全球許多其他市場難以匹敵的。”
在日本品牌中,松下在印度市場的淨虧損已從 2018 財年的 13.1 億盧比(合 1800 萬美元)擴大至 45.9 億盧比(合 6450 萬美元)。而索尼印度公司的淨利潤則下跌 6%,降至 10.1 億盧比(合 1419 萬美元)。
在印度中國產品牌中,Intex 在 2019 財年的虧損額達 28.1 億盧比(合 3949 萬美元),而 Onida 的淨虧損為 4000 萬盧比(合 56 萬美元)。
科技市場研究企業 Veratech Intelligence 的創始人莫希特•亞達夫(Mohit Yadav)對所有這些公司的資產負債表進行了分析。他指出:“中國品牌正通過較低的利潤率來擴大市場份額,因此,它們的增長取決於龐大的消費群。這一策略風險係數較高,波動性太大。”
在中國手機廠商中,小米印度公司在 2019 財年虧損 14.8 億盧比(合 2080 萬美元)。相比之下,該公司在 2018 財年實現盈利達 30.1 億盧比(合 4230 萬美元)。與此同時,隨著旗下獨立品牌 Realme 在印度的全面擴張,OPPO 印度公司的淨虧損上漲了約 93%,達 68.8 億盧比(合 9669 萬美元)。vivo 的損失為 1.9 億盧比(合 267 萬美元)。
印度柯達(Kodak)和湯姆遜(Thomson)電視品牌獨家授權商 Super Plastronics 執行長 Avneet Singh Marwah 表示:“中國手機品牌正在利用低價策略來獲取市場份額。他們大多數仍然靠母公司賺取利潤。”
最新訊息,《印度經濟時報》、《印度教徒報》12 月 18 日報道稱,印度政府將調高電子產品進口關稅。其中,手機關稅從 10% 提高至 15%,LCD/LED/OLED 電視機關稅從 0 提高至 7.5%。行業人士認為,此舉可在進一步推動印度製造的同時,降低外國品牌對印度本土電子產品消費市場的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