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雙十一對於各位女同胞們來說,就是一年一度的“購物大會”,已經不再是曾經的光棍節了。對於各大電商平臺推出的活動紛紛把持不住,不買個幾十樣東西都不會罷手。對於這些電商平臺來說難道不會虧本嗎?尤其是剛剛上市的拼多多,堪稱“最便宜”電商平臺,為何商家不會抱怨?
拼多多是一個剛剛成立不到5年的電商公司,但是它用4年的時間做到了京東10年做到成果,現在的拼多多已經上市了,就在年初的時候,拼多多甚至一度超過了京東。對於已經成立了十幾年的京東來說,應該是一個不小的“恥笑”吧。但是拼多多同樣不是沒有缺點,“低廉”的價格甚至讓消費者們“恐慌”:“這東西能是真的嗎”?
“同樣的一件商品,為何拼多多比其他平臺都要便宜?”這個問題也是伴隨著拼多多一路走來的問題,所有消費者的不解之謎就是拼多多為何這麼便宜?商家難道不會虧本嗎?前段時間,有不少人都對拼多多做出了解讀,聲稱:火不過三年!但是拼多多的現狀告訴我們,三年好像沒有問題!
使用過電商平臺購物的朋友們都知道,拼多多應該是目前所有電商平臺中價格最低的,而且是無下限的“低”,不管是什麼產品,只要商家在拼多多入駐了,那麼價格一定會比其他平臺低很多,那麼拼多多的運營究竟有什麼貓膩?那麼多商家還“義無反顧”的前去入駐。
對於拼多多的消費模式大家都很了解:拼單模式。不僅僅是需要你和別人拼單買一樣產品,最終會一直引導你多消費,因為他會不斷的給你發優惠券,前提就是要湊夠一定的價格,看起來非常划算,很多人覺得買幾個也沒什麼。但是這恰恰就是拼多多的引導消費。賣出去3袋產品和1袋產品的價格能一樣嗎?
我們可以再看下平臺的抽成方式,拼多多對商家的抽成是0.6%的支付手續費,但是天貓卻收取2.5%的佣金,兩相對比就能看出其中的差距了。天貓為了減少虧損只能從商家入手,但是拼多多為了吸引消費者,對商家讓利了2.5%。這樣商家就會放心的實施“低價策略”了。
拼多多在一開始成立的時候就避開了京東和淘寶,實現了市場下沉,拼多多的客戶明顯集中於三四線城市和鄉鎮居民,因此拼多多的商家非常對症下藥,對於這些人的心理抓的很透,他們需要什麼、審美如何、價格應該怎樣定都是有講究的。這也是拼多多價格普遍較低的原因。畢竟不是一二線城市的使用者,只追求美不追求價格。
做生意大家都聽過一個詞“薄利多銷”,拼多多整個平臺幾乎都是這樣的經營模式,從拼單開始,再到後面的優惠滿減都是為了湊夠一定的數量,一個人在拼多多買了10件和在淘寶買了1件,即使淘寶再貴也沒有拼多多掙錢吧!這就是商家們為何不會“抱怨”的原因。一本萬利的生意誰會拒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