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2004年,劉強東創辦的京東多媒體,線下已經有12家門店,有八九千萬的銷售額,按照之前的規劃,未來將開設500個門店,以蘇寧、國美為參照, 前途光明,商業模式清晰,有可預期的利潤空間。

劉強東卻在此時,決定 停掉已經發展的不錯的線下業務,轉型為純線上的電子商務 。

他的想法幾乎遭到全體員工的反對。

理由很充分,當時的網際網路普及率不高,很多人沒有電腦,網路訂單不靠譜,當時網上銷售額僅佔公司的5%,市場到底有多大,誰也不知道?

試想,如果是一般人面對這樣的的情景,會如何選擇?

相信多數人人,都會選擇已經發展不錯的線下業務,不會去冒險嘗試網際網路這個未知的領域。

但劉強東展示出了自己的過人的膽識別,力排眾議,關掉了線下的店鋪,全力押注電子商務。

後來,京東幾個發展的關鍵點,自建物流的戰略規劃,擴充套件全品類產品線的戰略,同樣遭到投資人一致反對。都因為劉強東的堅決,才得以執行這些正確的戰略。

可以說,如果沒有劉強東的勇氣和堅持,也就沒有後來的京東了。

由此可見,要想成功,光有正確判斷還不夠,關鍵在於你是否夠堅定,能否力排眾議,堅持己見,這才有價值。

在商業中,這樣的例子很多。

99年馬雲做阿里,被很多人認為是騙子;2003年馬雲決定做淘寶,公司幾乎所有人都認為馬雲瘋了,會毀掉公司,但馬雲堅持了下來。

雷軍做手機,很多人不看好,當時的手機已經是紅海一片,但雷軍毅然前行,最終取得成就了。

因特爾做處理器,周鴻禕做做防毒,李彥宏決定自有搜尋排 業務,這些重要的決定,幾乎都是在一片反對聲中,毅然前行。

所有的偉大公司的CEO都有偏執的一面,喬布斯,馬斯克、劉強東,任正非都是如此。

Facebook的投資人尤里米爾納,投資了扎克伯格,劉強東,雷軍這些價值百億美元的公司的創始人,他說:“這些超級獨角獸的CEO共同的特點是偏執強大,他們絕不是四平八穩,超級職業人可能既諱管理,又能帶團隊,既懂產品又懂文化管理,如果他不夠偏執自信強大,他是做不成百億萬美元的公司的。”

英特爾的傳奇總裁安迪格魯夫說:“只有偏執狂才能生存。”也是同樣的道理。

然而,道理雖然簡單,但是做起來卻並不容易,為什麼呢?

人是社會性的動物,我們每個人都是生活在特定的環境中,周圍人的言行觀念,無形中對我們產生了巨大影響。

渴望認同是人的本能需求,所以他人的期望,他人的眼光和評價,都會給我們施加無形的壓力。

就如同薩特所說,他人的期待和目光 ,會成為我們的枷鎖,也就是那句著名的“他人即地獄”

如果一個人太在意別人的看法,做事情的時候,就會瞻前顧後,害怕怕失敗和批評,不敢有所突破,從而失去進步和發展的機會。

有一本暢銷書《被討厭的勇氣》, 作者是日本的岸見一郎和古賀史健,兩位作者是阿德勒哲學的信徒。 在書中 講述瞭如何利用阿德勒哲學, 在繁雜的日常瑣碎和複雜的人際關係中,獲得真正的自由和獨立 。

書名為什麼要叫“被討厭的勇氣“?

“被討厭的勇氣”重點在“勇氣”而非“討厭”,作者的意思並不是讓你成為一個人討厭的人,而是說,一個人必須有成為自己的勇氣,擺脫他人期待和眼光的束縛,哪怕會因此而被人討厭,也無所畏懼。

如果一個人為了討好別人,獲得別人的認可,很有可能會失去自己的主見和目標,成為他人期望的奴隸,失去成為自己的自由。

你夠自信夠強大嗎,當幾乎所有人都反對你時,你能堅持自己的看法嗎?

那麼,如何才能堅持做自己,擺脫他人的羈絆呢?有三點建議可以幫助我們:

1、自我接納

一個人首先要肯定自我的價值,才能從他人的眼光中擺脫出來,一個關鍵就是——自我接納。

自我接納不同於自我肯定,自我肯定是認可自己積極的方面,而自我接納則是接受全部真實的自己,包括自己的優點和缺點。

我們之所以難以接納自己,是因為我們頭腦中有一個完美的自我模型,在不斷對比評價我們,我們認為自己“必須、應該如此”。

如果仔細反省,我們會發現頭腦中這些“必須,應該”多來自於他人、社會、組織等等,並不是來自於我們自己的內心。

如果深入思考,我們就會明白那些“必須”、“應該”,其實並沒有實在的依據,並不是必須的,這些可以成為我們的願望,但如果沒有實現也沒有關係。

如果我們學會真正的自我接納,就不會過度渴求他人的認可,我們會獲得一份內在的平靜,怡然自得。

2、劃清邊界——課題分離

“課題分離”是著名心理學家阿德勒提出來的一個概念 。

阿德勒認為:一切人際關係矛盾,都起因於對別人的課題妄加干涉,或者自己的課題被別人妄加干涉。

課題分離,就是讓每個人承擔起自己的責任,不要把自己的責任轉嫁給別人,也不要去揹負別人的責任,每個人只關注於自己能控制和能負責的事情,把別人負責的事情分離出去。

按照阿德勒“課題分離”的觀點分析,會得出如下結論:

他人是否認可你,是否喜歡你,並不是你能掌控的,因此這是他人的課題。

因此沒有必要把這個課題轉嫁到自己身上來,分離出去即可,因為你沒法控制,只能徒增煩惱。

你自己要做什麼,自己目標是什麼,這才是你應該承擔的這責任。

如果你真正理解了課題分離的意義,你的人際關係就會發生巨大改變。

斯科特·派克在《少有人走的路》一書中寫到:任何人都沒有剝奪別人受苦的權利。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都有自己的事情需要面對,痛苦也好,壓力也好,都要自己去承受,人就是在這樣一次次的鍛鍊中才成長成熟起來。

3,不為取悅別人而活

心理學家阿德勒說:人的多數煩惱,來自於想滿足他人的期待。

日常生活,人常常處於三種情緒中:

被他人否定後的沮喪和憤怒;被他人肯定的快樂和滿足;期待被他人認可的焦慮之中。

因此、要想追求幸福的生活,首先要獲得自由,必須要先從別人的期待和眼光中走出來。

而且最為為關鍵的問題是,即使你刻意去討好別人,也不一定能令他人滿意,每個人的需求多種多樣,而且時刻在變化。每個人都會優先考慮自己的需求 ,你期望的回報往往會落空。

因為你不是世界的中心,你只是自己世界地圖的中心 。

在《被討厭的勇氣》一書中寫到:“你不是為了滿足別人的期待而活著,我也不是為了滿足別人的期待而活著。我們沒必要去滿足別人的期待”。

明白了這一點,你就會明白,無論是以自己為中心還是以他人為中心,都是不對的,我們應當走自己的路,首先照顧好自己,實現自己的目標,活出自我才是最重要的。

那些充分發揮了自己的潛能的成功者,往往都是特立獨行,堅持自我,遵從自己內心的聲音的人。

雖然,人人都喜歡對他人指指點點,但他人終歸只是看客。

人生是自己的,最後所有的結果都要自己承擔,忠於自己,按照自己的意願過一生才是最好的選擇。

自己的人生,必須自己負責,不管別人說什麼,最終你必須承擔所有的結果,因此勇敢地做自己,哪怕是被別人討厭,也無所畏懼。

正如喬布斯所說:" 你的時間有限,所以不要為別人而活。不要被教條所限,不要活在別人的觀念裡。不要讓別人的意見左右自己內心的聲音。最重要的是,勇敢地去追隨自己的心靈和直覺,只有自己的心靈和直覺才知道你自己的真實想法,其他一切都是次要。"

23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我們為什麼要做公共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