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我有一個基本的判斷,大約未來5到10年裡,增量市場會變成存量市場。在存量搏殺的世界裡,不可掉以輕心。

怎麼辦?

01 第一階段的紅利期,結束了

對於市場來說,首先,要清楚地知道,並且不抱僥倖地承認,紅利結束了。

什麼是紅利?

紅利,就是短暫的供需失衡。

過去,電商商家的對手,是傳統零售。電商對傳統零售,是結構對結構的衝擊,線上對線下的衝擊,新物種對舊物種的衝擊。

交易結構的鏈條大規模縮短,去掉很多中間環節,效率大大提高,電商擁有碾壓性優勢。

在電商剛剛興起時,買家多,賣家少,供需失衡。

只要商家進去,就給扶持,給流量,就能賺錢。

很多人成功,是吃到這波“流量紅利”,有意無意踩中風口。

但只要有紅利,賣家就會迅速聚焦,搶奪買家,直到供需平衡,紅利消失。

紅利什麼時候慢慢消失的?

15年的2月,《經濟參考報》的記者在阿里巴巴舉辦的培訓班上獲悉,當時淘寶集市店有600多萬個賣家,真正賺錢的不足30萬個,僅佔5%;天貓商城店有6萬多個賣家,不虧本的,不足10%。

2015年,線上流量成本就已經漲到很高的價格。

2016年,馬雲第一次提出“新零售”的概念,這意味著要回到線下,重新去找價效比更高的流量。

2019年,電商商家的體感是,在三四線城市的下沉市場紅利,也基本被挖掘釋放。

在紅利期,“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紅利期一過,“天下就沒有好做的生意”。

第一階段的紅利期,結束了。

02 把事業建立在生意的基礎上

還有什麼辦法,能創造“新的供需失衡”嗎?

還有。

這時的紅利,不是躺賺躺贏,抓住紅利的辦法,變成了運營能力。

現在是第二階段的效率期,運營能力是關鍵,可以創造同行之間的落差,享受新的“管理紅利”。

過去我們浪費了很多事情,管理上沒有那麼精益求精,成本控制上沒有那麼認真,因為紅利期的增長,足以讓我們過得好。

我們甚至會把這些浪費,簡單歸結為試錯必須付出的代價。

在紅利期,也許還可以大量試錯,可一旦進入效率期,就要摳每一個細節。少犯錯,甚至不犯錯。

因為大環境,已經不允許我們犯錯。

2018年,大量網際網路公司,開始裁員,控制成本。

2019年第一季度,以廣告收入為主的百度公司,遭遇上市14年來第一次季度虧損。

這些訊號都告訴我們,風停了。甚至是,逆風了。

所以能活下來的,就是不容易。

最新評論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幣圈霸主:美國政府有能力扼殺比特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