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前言

網際網路發展的速度也加速了知識更新的速度,也許今天你還手握焦點技能,明天就可能被遺忘在角落。一應俱全的網課、鋪天蓋地的資訊加速了我們這代人的知識焦慮。對於生活在這個時代的我們來說,既是幸運也是挑戰。

魯迅先生說過:真的勇士,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敢於正視淋漓的鮮血。更何況,我們只是要直面知識焦慮,系統化的閱讀就能有效緩解這樣的焦慮。但內心的OS:刷抖音太上癮了,打遊戲太爽了,況且我對閱讀不感興趣呀……

有一款APP,“它”能讓你關閉抖音,戒掉遊戲,重拾閱讀興趣!它就是“微信讀書”,一款“讓閱讀不再孤獨”的APP。

以下是我以使用者體驗5要素為基準,由表現層到戰略層一步步抽絲剝繭的體驗分析,不足之處,請多多指教。

體驗環境:

機型:iPhone 8 Plus系統:iOS 12App版本:4.4.2一、微信讀書之——表現層

我將從:圖示設計、整體設計風格、配色、排版這4個方面展開分析~

1. 圖示

仔細看,會發現是一本攤開的書,白色部分為書本攤開的側面,白色呼應了市場上書籍的預設顏色白色。再往上看,是大範圍的藍色,預示著“知識的海洋”。右下角有微信訊息的圖案,清楚的點明了app實現讀者交流、閱讀式社交的產品亮點,與“讓閱讀不再孤單”的slogan遙相呼應。

圖示-圖1

不過,做過一些問卷調查,遺憾的發現很多使用者沒能察覺到圖示是一本書攤開的樣子,因此我認為在白色部分再加上一點淺灰色的似有若無的線條,可能會更完美。

2. 設計風格

談到閱讀,我們腦海裡會憧憬什麼景象呢?一個窗明几淨的書房,滿是書香的氣息,點上一支檀香。好不愜意,給我一個書房,我能看到地老天荒。

3個內容頁面都十分明顯的突出了內容部分,沒有過多的裝飾效果,讓使用者能夠更加專心的沉浸在閱讀中,不受其他元素的干擾。

3. 配色

APP的主色調預設為白色,同時提供了黑色模式。輔助色為藍色,我們可以看到底部tab切換,以及設定頁面的開關、每日一答頁面皆為藍色。以及個人中心的導航圖示有一點小面積的輔助色。

介面配色符合介面的色彩搭配的比例 6:3:1,是比較舒服的配色,因為閱讀需要一個乾淨的環境,使用者才能專心於內容的閱讀。

再來說說核心的閱讀頁面,閱讀介面則提供了白色、護眼綠色、紙皮黃色、黑夜模式的黑色,白/黑模式對應白天閱讀和夜晚閱讀,而綠色、黃色則滿足了使用者護眼的心理需求。閱讀想法的輸入、檢視選用了白字灰底的設計,不會與閱讀頁面形成強大的反差。

整體來說,配色還是非常的清爽、簡潔,使用起來不會有負擔感和累贅感。把APP也做一個人來看,眾所周知的穿衣搭配規則:穿在外面的衣服,不要超過3個顏色,否則就會讓人看上去顯得不清新,顯得累贅。

4. APP排版

1)整體版式

APP整體採用了常見的標籤式底部導航模式,符合拇指熱區操作的一種導航模式。底部的4個標籤分別為:發現、書架、故事、我的。對應APP的4個重要模組,可通過點選標籤進行模組間進行快速的切換。

2)頁面版式

頁面版式大概可分為這幾個部分:資訊的排布、圖片的使用、顏色的使用、留白的藝術。

以“發現”頁面為例,本頁面採用了非常流行的卡片式佈局,它能直觀得突出書籍本身,達到向用戶推薦的目的。在資訊的排布上,書籍相關訊息遵循了人們視覺焦點在頁面上半部分的規則,並且突出了書名的展示。

留白藝術在這裡使用的非常到位,整個頁面除了書籍本身似乎看不到任何多餘的東西,突出了“閱讀”的核心功能,底部好友在讀的設計再次點明了主題:讓閱讀不在孤單。

最貼心的當屬卡片2端的留白,讓使用者很輕鬆就知道可以左右兩邊切換,很多的APP使用卡片式設計時就沒有考慮到這樣的細節問題。

二、微信讀書之——框架層

在微信讀書的表現層下,就蘊藏著其框架層,我們來看看,微信讀書是怎麼通過框架層來優化設計的佈局的。

以核心的閱讀頁面為例,閱讀的時候,頁面頂部有章節資訊,讓使用者清楚地知道自己處在哪個章節的閱讀。底部帶有當前頁面的想法數量,讓使用者感覺到他不是一個人在閱讀,再次點明“讓閱讀不再孤單”的slogan。右下角的前頁面數/總頁數的顯示,與紙質書的頁碼呼應,符合使用者閱讀習慣。

頁面的其他操作在使用者點選頁面空白處,此頁面相關的操作按鈕展示出來,其中較為突出的功能是“聽”以及“想法輸入框”,當用戶的手勢操作不再是左滑的時候,說明使用者不是要進行下一頁切換的操作,此時出現頁面的操作按鈕比較符合使用者操作習慣。

當點選劃線的內容時,展示此內容對應的閱讀使用者想法,想法輸入框固定在底部,方便閱讀者隨時點選輸入內容,而想法列表會根據劃線內容在螢幕中的位置來改變,是為了方便使用者在看想法的時候,不遮擋劃線內容,從而達到使用者既可以檢視劃線內容,同時還能輸入想法。

再來看看書城頁面,一般來說,一個頁面的首屏展示的內容就足夠我們看出主要的設計思想和想要展示的重點資訊了。

頂欄是頁面標題和搜尋欄,然後是4類文章的導航。除此之外“猜你喜歡”部分成了整個首屏內容的視覺焦點,也就是使用者一進入頁面就會第一眼看到的地方——使用者喜歡的書籍推薦。=

這種頁面設計方式,讓資訊層級劃分比較明顯,主次分明,符合瀏覽習慣,使用者使用時也不會眼花繚亂。

1. 資訊架構

APP整體採用了常見的標籤式底部導航模式,符合拇指熱區操作的一種導航模式。底部的4個標籤分別為:發現、書架、故事、我的。對應APP的4個重要模組,可通過點選標籤進行模組間進行快速的切換

看書的第一步是找到一本書,所以“發現”放在底部標籤的第一位。開啟微信讀書的目的是看書,因此“書架”緊隨“發現”放在底部標籤的第二位。“我的”頁面位置與行業大部分的APP一樣,在最右邊,“故事”模組自然而然就緊隨其左了。

整體資訊架構比較清晰,也符合使用者的操作習慣。

2. 互動設計

不知道大家發現沒有,在閱讀場景下關閉APP後再開啟APP時,會自動幫你把上次閱讀的書籍開啟到你最後閱讀的頁面,這互動實在是很貼心。這相當於我們紙質閱讀中的書籤,這樣,使用者再次開啟書籍的時候,就不會因為找不到上次閱讀的內容而苦惱了。

以及閱讀介面,有人劃過線的句子會以虛線形式顯示出來,如果閱讀的人也想標記,只需隨意點選虛線的任何地方就會自動選中虛線部分內容,無需使用者手動從文字開頭到結尾再畫一遍。忙忙書海里,既然能選到同一本書,某種程度上來說,這些使用者也是有一定的共鳴的。因此這個互動也非常實用。

諸如此類有好的互動還有許多,這裡就不一一敘述了。

三、微信讀書之——範圍層

要在移動端滿足使用者閱讀的需求,我們需要什麼?想象下在實際生活中,當你需要閱讀的時候,你需要什麼?是不是閒的去到圖書館找到一本或者多本你喜歡的書籍?而去圖書館通常需要登記人員的資訊通過這些資訊來與使用者所借的書籍相關聯

基礎需求:使用者個人的賬號資訊,用來管理使用者的個人資訊以及書籍的借還情況等

而基礎需求之後便是閱讀的核心需求,也就是如何找到使用者喜愛的書籍進行閱讀。

第一層需求:快速找到使用者喜歡的書籍進行閱讀。找到書籍後,書籍存放在哪裡?當有不同類別的書籍怎麼放置?書籍閱讀環境是怎麼樣的?閱讀過程需要哪些工具?書籍看完了不知道該看什麼時怎麼辦?等等需求也就隨之而出。

而當用戶已經確定了要閱讀的書籍後,進入閱讀階段,在讀到經典段落或篇幅時,會不會情不自禁的抒發一些感慨,如此第二層需求便也呼之欲出。

第二層需求:做閱讀筆記、讀後感,記錄即刻的閱讀想法。記錄想法一段時間後再重溫書本或者完成閱讀後想要檢視自己在閱讀時的想法,也想看看看過這本書的其他好友得想法等等,以此也催生出許多相關聯的需求;

四、微信讀書之——戰略層

我們都知道戰略層的2個關鍵詞:使用者需求、企業目標,那就一起來猜想一下,微信閱讀背後的戰略是什麼。

我想大家應該都聽過這些話:工作之前都是用的qq,工作後就用微信了;qq都是95後,00後用的……諸如此類的問題產品論壇中比比皆是,這的確說明了一個問題,微信面向的更多是中青年人群也就是職場人群。

我們能為使用者解決什麼問題?

對於中國的大多數青年來說,進入職場意味著背井離鄉,意味著孤單。其次,職場最缺乏是什麼知識?當然是技能,技能是職場人生存的核心本領。微信閱讀需要解決的是職場人群2大痛點:情感抒發、自我提升。

撇開騰訊強大的資金實力、牛叉的技術團隊等雄厚基礎實力不談,微信讀書光是得益於微信這個龐大的擁有數10億計使用者的APP,在使用者量上已經比其他同類APP捷足先登了不知道多少步,更何況,我們根本也沒辦法撇開其雄厚的資金庫以及牛逼的技術支撐。

從近年來騰訊涉足的各個領域來看,騰訊是想通過構建一個強大的產品生態矩陣,來擴大自己的平臺影響力和加強自身的優勢。微信憑藉其海量且忠誠的使用者量無疑是騰訊排兵佈陣最好的工具,騰訊想借助微信這個工具涉足更多更廣的領域,同時也在不遺餘力的向市場規範靠攏。

從強求音樂買下海量正版音樂公開叫板網易雲音樂、騰訊視訊大肆購買視訊版權蓄力、倡導通過IP化來實現遊戲版權進入正軌,都預示著騰訊正在加速通過規範行業,來讓自己的資金和平臺優勢擴大。微信讀書也是此戰略下的產物。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深圳最牛的企業竟不是騰訊,也不是華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