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相信關心科技資訊的朋友們前兩天都會看到過這麼一個新聞。因為騰訊公司的騰訊雲在今年完成了100億元的營收目標,因此,騰訊公司決定對於騰訊雲的開發團隊以及TEG兄弟團隊每人發放一臺iphone11 Pro的獎勵。

可能大家都認為,這不過是一次普通的員工獎勵,騰訊能有如此手筆,證明他們在員工的福利和待遇方面還是比較好的。但我們都忽略了一個問題,騰訊雲能夠做到現在的規模,依靠的是什麼?沒錯,依靠的就是從13億QQ使用者以及10億微信使用者收所收集到資訊。

而就在前兩天,工信部通報了一批侵害我們使用者權益行為的APP,而其中就包括騰訊旗下的騰訊QQ以及QQ閱讀。在有關QQ閱讀的涉及違規的問題中我們可以看到有這些行為:私自收集個人資訊、私自共享給第三方、強制使用者使用定向推送等等。

現在的科技領域都講求“AI人工智慧+大資料”的結合,而國內在這方面最為出色的平臺有阿里的阿里雲、百度的百度雲、騰訊的騰訊雲以及華為的華為雲等等。而因為起步較早,並且背靠著淘寶、天貓、餓了嗎等大平臺,阿里雲大在這領域中屬於領頭羊的地位,在某些方面來說,甚至要超過了現在公認世界最強大的亞馬遜AWS。

毫無疑問,大資料的出現給各大企業和機構帶來了很大便利和商機,但與此同時,我們不得不去考慮另一個問題,那就是個人隱私。

許多人說,活在21世紀的今天已經沒有什麼個人隱私可言了,科技日新月異,你的一舉一動、你的所有祕密都很容易暴露在福斯的視野裡。

有時候我們會覺得很詫異,手機上的APP像是總能知道你想的是什麼,你想吃什麼、你想買什麼、你想去哪兒這些通通都逃不過它們的“法眼”。這種人性化的“智慧”推送既讓人感覺驚訝,同時也讓人感到不安。

在前一段時間,因為需要籌辦婚禮,因此筆者在網路上搜索了一下有關婚紗拍攝的內容。而從那以後到今天為止,不管我是開啟微信也好、瀏覽器也好、購物平臺也好,它們總是不厭其煩地給我推送有關婚紗拍攝的廣告,而事實上我僅僅是使用了一下搜尋引擎而已。

許多科技公司都會在各種場合和演講中對於大資料和雲端計算侃侃而談,但這些都離我們太遠,它只適合提供給企業和機構。也正因為如此,作為普通人,我們並不能去辨別這些推送給我們的內容是所謂的大資料雲端計算還是竊取了我們的輸入記錄,搜尋記錄。

除此以外,筆者還有一些親身經歷。

某一次,臨近午餐時間,我正在與同事聊天,同事問我,午飯要吃什麼?我說,好久沒吃過麻辣燙了,我想點個麻辣燙。於是,十多分鐘後,當我開啟點餐的APP時,它給我推送的第一條就是附近的麻辣燙。而事實上,我從來都沒有在上面點過麻辣燙,更沒有光顧過這家店。

雖然我們很多人都是科技小白,但這並不代表我們沒有智商。大資料條件是通過你日常的行為習慣、消費記錄等等資訊通過資料對比和分析推斷出你的需求。無可否認,它可能知道你大概在什麼時間段可能會做什麼,你想購買的可能會是什麼,但絕不可能精確到你在某一刻想吃什麼口味,除非它在監控你的對話。

語音識別發展到今天已經可以做到非常精確的地步了,同樣的,如果你手機上APP想要通過你的麥克風來收集你的對話,在技術上來說也並非難事,而事實上它們也的確在這麼做。工信部為此也曾經下架以及處罰過不少的軟體以及開發這些軟體的企業。可是我們國內軟體開發的產業太過龐大了,每天上架的APP多如牛毛,工信部也不可能每一個都監管到位。除此以外,技術上的受限、平臺的稽核標準、法律條文的缺失都是讓這些“流氓軟體”肆無忌憚的因素。

而最讓我們普通人無奈的是,我們不得不去接受這種監控和收集,除非你不去安裝和使用這些軟體。很多時候我們也想不明白,我只是下載一個讀書軟體而已,它要讀取我收集的聯絡人資訊幹嘛呢?它為何要開啟我的麥克風、攝像頭許可權?

科技在進步,大資料的發展也是時間的趨勢,收集資料也是必不可少的行為。但卻從來沒人問過我們這些資料願不願被收集和分享,也從來沒有人問過我們,願不願地把自己的行為和習慣成為成為機器計算的物件。

騰訊雲一年創造了100億的營收,這其中又有多少是來自收集你與我的資訊呢?

最新評論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iPhone手機是很好,但值得在注意的是,這幾款手機已經不適合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