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內BAT叱吒風雲之際,美國亞馬遜的貝索斯坐上全球首富位置之時,強國如雲的歐洲就像個旁觀者,有種我就靜靜看你們裝逼,我壓根不想參與的感覺。
為什麼發達的歐洲在網際網路革命面前顯得如此沒有存在感呢?
1.人口制約了歐洲消費網際網路的發展
Leboncoin 是法國使用者量最大的電商類app,2006年成立,使用者不僅可以在上面買東西,還能在上邊租房,買賣自己的二手物品,相當於中國的淘寶+58同城。
這樣一個全民都在用的app,月活躍使用者數只有2000萬左右,佔法國總人口的1/3,法國2018年人口是 6699萬人。但這已經是它的極限了,因為中國的淘寶app,月活躍使用者數也是中國人口的1/3,淘寶月活 4.5億,中國人口 14億。vente-privee,2001年成立於法國,是尾貨閃購電商的鼻祖,唯品會就是模仿他的,目前在全球有8千萬月活躍使用者,4百萬日活躍使用者。人口少決定了歐洲的本土網際網路公司很難做大,以下是歐洲主要國家的人口數:
可以看到人口最多的德國也才8293萬人,比中國廣東省的人口還少。同樣一款app,服務5000萬人和服務5億人,需要開發人員的數量不會差太多,但收入的話後者可能是前者的20倍。對標國內的知乎,gutefrage是德國最大的問答平臺本。
它比知乎早4年創立,但由於德國人口稀少,其註冊使用者僅有360萬,相比之下知乎的註冊使用者有2億。
2.多語言的障礙
中國北到內蒙古,南到海南島,雖然說著不同的方言,但大家都看得懂漢字,聽得懂普通話,一個app只需要開發一箇中文版本,就可以給14億人使用,美國類似。
歐洲則不同,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語言,法國有法語,德國有德語,義大利有義大利語,下圖是歐盟歷史博物館上各成員國的官方語言,每一行為一種語言。
網際網路是高度強調速度和運營的,歐洲的多語言環境是天然的障礙,使得發展網際網路專案的成
本很高。
3.歐洲勞動力成本過高
阿里巴巴、京東、美團的崛起,離不開龐大的快遞員隊伍,中國既有人口紅利,又有廉價勞動力,這是中國網際網路巨頭能夠崛起的原因。根據國家統計局2018年資料,中國23省份城鎮私營單位的年平均工資在 5萬人民幣左右,換算成美元是7000美元,跟歐洲國家對比如下
對標美團,創立於2012年的Deliveroo是一家總部位於英國倫敦的外賣平臺,其logo跟美團一樣也是袋鼠。
為了支付騎手的高成本,Deliveroo的每一次配送都會向用戶收取2.5英鎊,相當於22元人民幣的配送費,高額配送費註定了外賣在歐洲不會是一項福斯的服務,而Deliveroo目前也主要針對高階餐廳進行食品配送。
截至2018年底,Deliveroo的估值是40億美元左右,而中國的美團市值高達592億美元。
高昂的勞動力成本,限制了歐洲電商、O2O等網際網路領域的發展。
歐洲不僅有高工資,還有方方面面的高福利,比如教育,法國實施的是12年免費義務教育,比中國的9年義務教育多了3年,德國有最長3年的育嬰假,不僅母親可享受,父親也可以申請,而且每生育一個小孩都有,歐洲大部分國家一年都有20天的年假。
這些高福利對於創業公司來說就是高成本,這也造成了歐洲人更願意去大公司打一份穩定的工,創業於他們而言是一件非常不划算的事情。
以德國為例,德國有名的大公司都有上百年的歷史
這也從側面反映出歐洲的創業氛圍不濃,從來沒有創業公司能夠影響或者顛覆這些老公司。
網際網路起源於美國,因此美國網際網路公司的發展對於歐洲來說有先發優勢,當美國的Facebook、Amazon等巨頭進軍歐洲時,歐洲並沒有抵禦這些巨頭的能力。並且在文化上,歐洲跟美國是接近的,美國本就是歐洲各國人組成的一個移民國家,英國說英語,其他國家的文字跟英語一樣也是由拉丁字母組成的,大家同宗同源,因此文化上也不排斥。
由於歐盟的鬆散,各成員國心懷鬼胎,導致其也沒辦法團結起來,利用行政的力量限制美國網際網路入侵,同時扶持本土網際網路公司,就像中國這樣。由於以上諸多原因,歐洲沒能發展出網際網路巨頭。
阿里巴巴牛逼嗎?非常牛逼,但其電商載體-網際網路是美國發明的,其商業模式是模仿美國的亞馬遜和ebay。阿里是1999年成立,馬雲說要把阿里做成百年企業,但德國的西門子已經172年了,賓士133年,馬雲的願景在這些歐洲企業上已經實現了。因此,吾輩應當戒驕戒躁,久久為功,開拓新未來!相信未來可期!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