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的淘集集在複製拼多多模式的同時,似乎忽略了自身背後的“力量”。僅僅依靠網際網路的流量思維和金融手段打造另一個“拼多多”,並非易事。
今天,客源多就給大家分享一些淘集集沒有成為第二個拼多多的原因。
淘集集以一個專門針對“縣鄉村”使用者群體,打造低價、高頻商品的社交電商平臺形象,出現在了融資最鼎盛的時期。
淘集集從成立不足2個月,便吸引了200萬美元融資,投後估值2.42億美元。通過模仿拼多多,依靠燒錢補貼的方式獲取使用者,燒掉了14億元,獲取了1.3億使用者。
7月,由於內外部因素,獲客成本高昂,淘集集銷售增長出現停滯,每月虧損超2億元。公司想通過融資途徑解決其困境,未考慮使用者留存、復購的運營策略,反而選擇了繼續虧損獲取使用者。
淘集集轉而想到了新出路:改變商業模式,由商家入駐調整為合夥人自營的重組併購方式自救。
但在運營成本與獲客成本越來越高的同時,淘集集已經沒有多餘資金繼續“燒”了。商家貨款再次拖延,投資資金仍未到賬,公司賬戶被凍結,加上其他欠款,淘集集共負債16億元。
淘集集與拼多多基因相似,都是通過“低價+拼購”的模式,在三四線下沉市場中獲取使用者,同時藉助於幫我助力、邀請好友一起拆等方式獲得“病毒式”增長。
但缺乏理性的淘集集,不斷用低價補貼、高價推廣的方式吸引使用者,不向商戶收取任何佣金的情況下,野性燒錢,吸引與拼多多具有55%重合度的使用者。
客源多認為,流量變現,不止需要大量的使用者流量,也需要資本的支撐。拼多多有背後的高榕資本、新天域資本、騰訊等“金主”支援,明顯比淘集集有底氣多了。只要資本市場還能包容,黃崢還會繼續用虧損來獲取使用者。
相比於沒錢的淘集集,有的社交電商平臺依靠巨頭資本的支撐,騰訊、阿里、蘇寧的社交電商依靠其實體和產業的支撐,他們都活得自信滿滿。
這些背靠產業資本崛起發展壯大的社交電商,無論是起眼或不起眼,都比倒下的淘集集自信多了。
因此,客源多認為,不論是實體還是電商,要麼就是能夠不計代價的燒錢,要麼就是在經營模式或產品上必須創新改進,才能利用自己的優勢吸引自己的使用者,不能原模原樣的照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