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趕緊買,再不買,等這家公司倒閉了就買不到了。”今年4月份的一次電商行業聚會,有媒體人以“玩笑”的口吻,向同行們推薦一家上海社交電商平臺——淘集集。
不曾想,一語成讖。
宣告破產,商家崩潰
淘集集,生於2018年8月5日,卒於2019年12月9日。
“向夥伴們說聲對不起,這可能是我們最後一條微博。”2019年12月9日零點19分,淘集集創始人張正平通過官方微博釋出名為《已盡力未盡責》的博文。文中表明由於資金未能如期到賬,公司將尋求破產清算或破產重整。
訊息一出,9日清晨,淘集集總部就堵滿了討債的商家,在商家自發組織的微信群、QQ群裡,充斥著對淘集集破產的質疑,“報案”“維權”是出現最多的關鍵字。
“淘集集非法挪用我們商家貨款,200多萬瞬間灰飛煙滅,現在傾家蕩產,去上海總部維權數次無果,張正平及淘集集高管至今還沒被繩之以法!有誰能幫我們主持公道!”一位淘集集商家表示。
據了解,淘集集上的商家有剛畢業的學生、新的電商從業者,他們賠上了自己所有的積蓄甚至包括信用卡以及各種借貸渠道。
多名商家表示,淘集集宣佈倒閉後雖然表示要負責,但一直沒有解決――淘集集APP客服近乎消失、商家無法登陸後臺、貨款餘額消失無從查起、還錢時間遙遙無期。
原本,商家貨款在使用者付款後會存在後臺餘額裡,提現通過後即可到賬。但近幾個月提現到賬時間不斷被拖延,客服一直安撫“資金很安全”,直到貨款被挪用於推廣招攬新使用者,自己的商家身份也莫名其妙地“被轉換”為供應商身份。
但眾多商家均公開表示,自己根本不是供應商,也不想成為股東,平臺裡的貨款淘集集只有保管的許可權,根本沒有挪用的許可權,張正平未經過自己同意,在商家不知情的情況下挪用貨款去燒錢獲客。
成為供應商,也是“被迫”。先前,淘集集在後臺向商家們傳送了一份“債轉股”電子合同,如果簽了,等拿到融資,就會優先返還20%的貨款。可如果不籤,就只能等著。商家一直拖著沒簽,後來這份合同的返還比例變成了15%,越來越少,他們只能籤。
淘集集總部坐落在上海五牛控股大廈,和剛剛宣佈破產時相比,現在的五牛控股大廈已經有些冷清。
大廈保安表示,連綿不絕抗議的商家大都已經離開。“都已經報案了,轉移到派出所比較多,這裡已經基本沒有人了。員工也在幾天前開始不上班了。”
欲與“拼多多”一爭高下
上線之初,淘集集就曾派5000輛地推車進入小鎮市場,手把手教使用者使用;在一些短視訊軟體、遊戲軟體上,也能看到淘集集的植入廣告,主打就是“便宜”。
從“淘集集”這個詞的構詞法,不難看出,其和電商“新貴”拼多多之間具有某種淵源。的確,這兩家電商平臺在客戶定位、經營策略方面都存在著諸多的類似,只不過在很多方面,淘集集“試圖”比拼多多走得更遠。
眾所周知,拼多多之所以能夠在短時間內崛起,“低價策略”是重要原因。而淘集集在獲客上也採取了低價策略,且更“簡單粗暴”。其在“拼團”獲客方式的基礎上,推出了“助力紅包”——只要將貨物資訊在社交平臺進行分享,就可以直接獲得返現紅包,並且紅包可以通過支付寶、微信支付等渠道直接提現。
那麼,其價格到底有多低?在拼多多上,有很多商品都是三折起賣的,對於零售來講,這個價格已經很低了。而淘集集呢,則完全突破了這一極限,搞三折封頂。
顯然,對於那些對價格反應十分敏感的使用者來說,這種看得見、摸得著的金錢刺激要遠比“拼團”來得實惠。在這種激勵之下,淘集集曾獲得很快的膨脹。
根據極光大資料釋出的報告,上線僅9個月的淘集集已經積累4000萬用戶,其與拼多多使用者的重合度也高達55%,而一年攢了1.3億使用者。
很多目睹了拼多多崛起的人都對淘集集寄予了厚望。然而,後來的劇情並沒有像人們想象的那樣發展:因為,支撐這個數字曲線的是持續不斷的資金投入。可以說,淘集集快速成長背後是燒錢換使用者。那麼規模越大,意味著虧損越多。
據了解,十月份的淘集集,每月虧損已超過2億元,今年上半年淘集集淨虧6個億,淨資產負6億元。而張正平的解釋是:淘集集不收商戶佣金,虧損都虧在獲客上。公開資料顯示,淘集集虧損總計16億。這意味著加上曾經的融資金額,淘集集在這一年多的時間裡已經燒掉了20億元。
破產後的“啟示”
淘集集曾嘗過資本的“甜”。2018年10月,淘集集收到4200萬美元A輪融資,險峰旗雲、老虎基金等為投資方,估值達到2.42億美元。這筆融資被淘集集扔進了火堆,燃燒的火焰映紅了張正平的臉。
今年6月,淘集集又公佈了一輪融資規劃,投資方名單有DST、老虎基金、KZ等在內的多家知名公司,融資2億美元,投後估值8億美元,但這筆資金最終並未到賬。
一味補貼,卻無法獲得使用者粘性,這樣的“燒錢”方式並無意義。在淘集集10月15日釋出的道歉信中,張正平曾公開承認“自己犯了一個極大的錯誤”。“7月時銷售額出現停滯,我卻把過多時間花在融資上,想通過融資解決增長問題,錯過了黃金自救期,策略上仍然選擇了虧損獲客。”
不過此次道歉似乎並沒有太多意義。就在12月3日,淘集集還宣佈已與國內大型集團順利簽署股權投資協議,正處於等待打款階段。但是幾天後,這筆款的狀態就已經成了多次拖延,張正平也隨之發出了宣佈破產的公開信。
淘集集的隕落,再次驗證粗暴拉新燒錢創業的方式在在資金成本變高、融資視窗收窄的今天已經行不通;靠流量砸錢砸出來的商業模式,自身沒有盈利能力,無以為繼,危機爆發只是時間早晚問題。
2019年,市場有好多個像淘集集一樣的網際網路企業倒在了創業的路上。它們都曾經和淘集集一樣奮鬥過、憧憬過、興盛過,但其中的多數最後連名字都沒有留下。
市場沒有捷徑可走,也不是簡單地複製就可以再次締造奇蹟。任何創業創新,都不能僅看風口盲目跟隨。否則,只 會“害人害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