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百度多年老使用者,某一天突然就發現了百度開了一個“有錢花”,於是我就去看了看自己額度——我根本沒打算借錢,就想知道我這個03年的老使用者在百度這裡到底值多少錢,然後悲劇就來了。
我查完額度以後一天起碼能接到5個百度的電話提醒我早點借錢,借錢有好處,您的問題我們能解決等等等等。
我能明顯感受到百度對這個業務的飢渴。
當然這種飢渴是個很普遍的事情,我逐漸發現不光百度,就連餓了麼都有了貸款市場的視窗,美團直接親自下場做貸款,微博把自己的網貸產品放到了最醒目的位置上。
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嗜血的資本是要求回報的,而流量變現的最佳方式是什麼?網貸。
這年頭其實沒啥賺錢的東西,消費萎靡不振,投資風險太大,對資本來說只有網貸是最無風險又最有最大需求的東西——甚至於正因為消費萎靡和投資風險,反而更加促進了網貸的繁榮,這幾乎是末世景象。(在這裡誇一句豆瓣,多少年沒融資了,也沒有任何網貸產品甚至網貸廣告,清流啊)
我之前談過開放消費金融的邏輯:沒有貸款就都躺著了,也不消費。貸款多了就跑路了,也不消費。只有適當的負債可以讓人焦慮並促進勞動生產率的提升,也就是說把人引匯入高消耗高產出的生活節奏之中,這樣為經濟續命。
這對經濟興許是好事,但對個人無疑是災難——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剋制住自己的消費慾望,利用貸款迴圈的人生也毫無對風險的抵抗能力,這種把社會的風險轉嫁給個人的行為極其糟糕。
希望大家能量入為出,甚至只進不出,安全生活的唯一原則就是,資本要求你做什麼,反其道行之就是了。
PS:簡單的說一下為什麼網貸市場大,還不上錢咋辦?
網貸投資回報率固定,市場也大。其實你可以這麼想,一切被壓制的消費需求,最終都可以導流到網貸這裡。你想買手機借網貸,你想租房借網貸,你想旅遊呢,還是借網貸。沒有網貸可能你就忍了,有了網貸,一切需求都變成了網貸。
也就是說網貸能擴大市場本身,你買了你本來不可能買的東西,為了還債做了本來不可能做的事情(比如第二份兼職),這樣就擴大了需求也擴大了勞動力市場,對誰都是好事,除了對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