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近期,易果生鮮被上海長寧區人民法院列為被執行人,涉及糾紛金額1411萬元。儘管易果生鮮對此迴應稱,目前已與糾紛方達成共識,相關法律問題即將得到解決。同時,其上海總部的經營仍在正常展開。

但自2018年起,面對來自每日優鮮、叮咚買菜、盒馬鮮生等生鮮新秀的“燒錢”大戰,易果生鮮顯得有些力不從心。易果生鮮從成立之初,就受到包括阿里在內的各大資本青睞。2013年-2017年,進行了A輪、B輪、C輪等多輪融資。2017年的D輪融資中,獲得了來自天貓的3億美元投資,重新整理了當時生鮮電商的融資記錄。然而併入阿里旗下後至今,易果生鮮再也沒傳出融資訊息。目前,阿里在上海易果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所持股份為16.56%,是公司的最大股東。

今年,易果生鮮先是被傳其子公司與菜鳥、天貓的冷鏈物流合作出現危機,隨後又被傳其物流公司裁員、欠薪。而在易果生鮮被列為被執行人之前,旗下另一獨立生鮮品牌“我廚”又被傳即將關閉,一時間引來各方猜測。

儘管易果生鮮相關人士表示,近期公司正在進行轉型,目前的經營波動只是轉型中的“陣痛”,但在競爭激烈的生鮮市場中,稍有不慎則很有可能被無情淘汰。

由B2C起家,轉型B2B

易果生鮮創立於2005年,在早期生鮮企業中,表現十分亮眼。作為中國第一家生鮮電商,憑藉“網際網路+生鮮”的概念吸引了眾多投資者的目光。據公開資料顯示,2013年的A輪融資就獲得阿里巴巴數千萬美元戰略投資,同時與天貓超市啟動合作,開始全渠道佈局。

此時,易果生鮮已基本建立起全品類生鮮商品的原料供應、倉儲、轉運以及網路售賣產業鏈。在獲得了來自阿里的引流後,線上B2C供銷得到極大的保證。據其官網公佈資料顯示,2015年易果生鮮位居當年“雙十一”天貓生鮮板塊銷售冠軍,單日GMV破億銷量。

在此後的三年間,藉助天貓、蘇寧的生鮮渠道流量易果生鮮逐漸將市場拓展到全國,完善了其物流運輸體系,建立起以冷鏈運輸為主的安鮮達物流品牌和以全球採購為主的雲象供應鏈。儘管易果生鮮也曾努力建立屬於自己的零售渠道,如官網直銷、“我廚”APP等,但其流量始終難以與天貓、蘇寧相提並論。

網經社統計的《2019上半年零售電商“獨角獸”資料榜單》顯示,易果估值12億美元,排名第18位,對比2017年30億美元估值出現了較大下滑。 其實從2017年起,隨著阿里對於盒馬、菜鳥的資源傾斜不斷增加,易果生鮮的處境逐漸尷尬。到了201年底,隨著零售電商競爭升級,阿里宣佈將易果生鮮在天貓超市生鮮板塊的業務交給盒馬。失去了天貓to C的直接銷售入口,易果生鮮與阿里的合作轉向生鮮的供應、冷鏈運輸方向。

隨著與阿里合作的被迫轉向,易果生鮮將更多的目光投入其他渠道的toB板塊,以爭取更多的話語權。2019年7月,易果生鮮與蘇寧簽訂了正式的戰略合作協議,預計在未來兩年內,通過上游聯合採購及直接採購的方式,供應蘇寧超市、蘇寧小店、蘇寧生鮮等業態,計劃達成20億元的採購規模。這也意味著易果生鮮戰略全面聚焦TO B,逐步實現轉型。

物流的危機

隨著母公司的業務調整,其名下的相關子公司危機不斷。首當其衝的是易果生鮮與阿里合作的主要板塊安鮮達。

今年7月,在安鮮達釋出的承接商家風險提示函上顯示,其與菜鳥、天貓的生鮮冷鏈業務合作已終止。業內紛紛懷疑,阿里或將放棄易果生鮮。但在今年“雙十一”期間,安鮮達在天貓旗艦店商家生鮮訂單同比增長286%,客戶數量超300家,同比增長190%。這也印證了安鮮達官方的迴應,儘管安鮮達與菜鳥、天貓存在部分業務調整,但合作仍在繼續。

安鮮達官網顯示其仍為菜鳥合作伙伴 但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雙十一”前後,有自媒體爆料,安鮮達正在大量裁員。儘管安鮮達很快回應表示,系內部組織架構優化導致的人員流動。但近期有記者調查顯示,裁員和欠薪的情況仍然存在。同時,其部分線下物流站點也出現了人去樓空的情況,不禁引來各方對其“全面解散”傳言真實性的猜測。

自2018年以來,安鮮達就承接菜鳥冷鏈,與子品牌馴鹿冷鏈共同組成菜鳥冷鏈體系。但隨著今年菜鳥生鮮物流的發展,安鮮達也在不斷調整業務方向。據其官網顯示,在一年多的轉型升級中,安鮮達從集團業務佔比100%,到目前75%的業務來自於數百個商家和幾十個渠道客戶。可見安鮮達不僅為天貓提供服務,與其他渠道客戶的to B合作也正在展開。儘管其負責人表示,已對工資欠款結算髮放。但如此大面積的業務調整,在生鮮市場戰況激烈的年末,難免被不斷放大。易果生鮮能否挺過“年關”仍需自身的動力。

難以為繼的“我廚”

“我廚”上線於2015年,主要業務方向是出售半加工食品,提供給缺乏做飯技能和營養常識的使用者,並提出開袋即烹的目標。“我廚”原COO夏荷曾表示,在生鮮環節想要做民生生鮮又想盈利,不想陷入競爭紅海,一定要做加工增值。在上線之初,憑藉初加工以及自身所擁有的原材料供應、運輸鏈取得了較好的開局。

在上線的一年多時間內,已實現日均6000-7000單,SKU數800+,客單價100多元,月復購率超過60%。同時,從2015年初至2016年底,曾獲得多輪融資,最多時B輪融資已達數千萬美元。據公開資料顯示,至2017年,“我廚”迎來了鼎盛時期,日平均訂單1萬+,年流水3億+,APP月活50萬+,總體毛利穩定在35%的水平(生鮮行業總體平均毛利為20%左右)。

另一方面,重模式的“我廚”自建中央廚房、原材料加工、配送等都是巨大的成本負擔,一直未能真正盈利。“我廚”也曾在2017年嘗試過轉型to B以拓展市場,但終究缺乏資金推動。也正是在此時,剛獲得天貓3億美元融資的易果生鮮出手,將“我廚”納入旗下。據天眼查顯示,2018年初夏荷等人陸續退出董事名單,易果生鮮全資子公司上海雲象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入駐。這本是雙贏之路,易果生鮮可以將其已有的冷鏈物流、原料供應優勢對接“我廚”,進一步降低成本、保障食品安全,擴大產品優勢。

然而,對接卻並不順利。由於“我廚”的創始團隊和主要管理者都在併購前離職,儘管易果曾派遣多名高管補足,但運營管理上的斷層難以彌補。同時,“我廚”已有的配送鏈與易果的安鮮達也出現了融合困境,表現在“我廚”上便是急劇下滑的訂單以及菜品供應。2018年4月,“我廚”APP月活使用者降至8.9萬人,日訂單量下降到3000單,逐漸從競爭激烈的生鮮電商主舞臺淡出。成本較高,又無法持續增長的“我廚”漸漸成為易果生鮮發展的阻礙,有媒體曾從知情人士口中得知,今年上半年易果曾想為“我廚”尋找買家,但最終因價格不合適而中止。

“我廚”官網截圖可看到大量商品已下架 12月11日,“我廚”APP及官網曾出現短暫的關停。重新上線後,其商品也一直處於無法下單的情況,客服也始終無法接通。雖然易果生鮮相關負責人表示,因近期在進行伺服器搬遷導致其出現短暫停服,未來將努力改善供貨狀況。但業內對“我廚”未來的估計並不樂觀,或許“我廚”在易果的轉型戰略下,已走到末路。

(End)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銀河麒麟Kydroid2.0釋出,支援海量安卓APP,要搶鴻蒙的風頭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