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1

近日,一位畢業於華中科技大學的少年入選華為“天才少年計劃”,他剛一畢業,華為便奉上201萬年薪,他就是左鵬飛。

左鵬飛簽約華為

畢業季,當大部分畢業生為了月薪不過萬的工作,奔波於各路招聘會、無數次投遞簡歷、焦慮等待回覆、戰戰兢兢參加一輪輪面試時,左鵬飛的電話被巨頭公司HR的邀約電話打爆。

除了華為,阿里、騰訊、深信服都向他拋來橄欖枝。考慮到崗位匹配程度等多方因素,他拒掉了300萬年薪的工作,選擇了華為201萬年薪的邀約。

這位大神左鵬飛,何許人也?

1992年出生於隨州的左鵬飛,2010年從隨州一中考入華中科技大學計算機專業,是該校武漢光電國家研究中心電腦科學與技術專業2014級直博研究生。博士階段在武漢光電國家研究中心攻讀電腦科學與技術專業,11月底剛完成論文答辯畢業。

12月,接受了華為“天才計劃”的offer,一畢業就拿下最高檔201萬年薪。他介紹,自己總共投了4家簡歷,華為、騰訊、阿里、深信服,4家公司均向他拋來了橄欖枝,薪資也很可觀,其中一家公司開出了年薪近300萬元的條件。考慮了崗位匹配、業界口碑等多個因素後,左鵬飛選擇了入職華為雲的儲存預研部門,他特別提到:“華為可以滿足我的一些其他訴求,比如保持跟學術界的接觸。”在讀博期間,左鵬飛以第一作者發表了高水平論文10餘篇,其中,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在OSDI'2018和MICRO'2018上的兩篇論文,分別重新整理了華中科技大學在相關領域頂級會議“零”的紀錄。

OSDI是計算機作業系統最頂級學術會議之一,而MICRO是計算機體系結構最頂級學術會議之一,論文被這兩個會議錄用,其含金量甚至超過一些科學界國際頂尖期刊,難度相當於生物、醫學領域在Nature/Science/ Cell等期刊發文。知乎上一位使用者形容:是無數系統領域研究者的夢想物件,可望不可及。

關於什麼是天才,左鵬飛的回答是:哪裡有天才?

“我是把別人打遊戲的時間都用在實驗室裡了。”

他的日常時間表是這樣的:早上8時起床,8時30分之前進實驗室,學習到11時30分吃中飯,下午2時多到5時30分在實驗室,晚上6時30分到9時30分在實驗室,有時會待到10時多,才回寢室睡覺。

5年幾乎天天如此。

“祕訣就是自律,把每件事情都按時完成,讓這種時間觀念形成一種習慣,習慣久了就會深入到骨子裡,後面自然就沒有了惰性。我的生活作息還是比較隨意的,我會保證充足的睡眠,這樣才能有效率地工作。”這是左鵬飛遠離拖延症的祕訣。

2014年,第一次面臨就業抉擇,左鵬飛忽然發現,自己在能力、經驗、視野上都離預期有很大出入。這時正好有一個直博(免碩士階段)名額,左鵬飛考慮了很久:如果讀研再讀博,中間中斷了還能拿到碩士學位,但是如果直博過程中中斷了,就什麼都沒有了。“你一下子要投入5年,你心裡得想清楚才行,得下定一個決心。”左鵬飛給自己定下目標,“博士畢業時相對於同齡人一定要做到非常非常outstanding。”

自此,他全身心地投入到了科研中。

“一個高水平的博士畢業生,一定是一個領域裡首屈一指的專家,所有人提到這個領域都會想到你的名字。”左鵬飛以此不斷驅動自己,並逐漸在研究中找到了樂趣,就算遇到低谷期,他也從未懈怠。“

博二到博三是一個低谷期,因為到了博三第一篇論文才被錄用。其中有篇文章投稿三年才被接收。”

左鵬飛始終對自己充滿信心,不斷地修改完善論文,“就像有的人喜歡彈鋼琴有的人喜歡唱歌一樣,做科研就是我的熱愛,也是我終生的事業。”

入職華為後,左鵬飛將在華為雲的儲存預研部門做技術創新和突破,進行一些前瞻性的研究。

左鵬飛說:我的理想就是能夠在企業界做出更多技術創新和突破,推動我們國家乃至全世界計算機行業技術的發展,以一些圖靈獎大師為目標,也希望自己的技術能夠服務於社會,讓廣大民眾受益,感受到技術發展帶來的力量。

2

左鵬飛的故事不斷被熱議,201萬年薪自然是重要的吸睛之處。“書中自有黃金屋”“努力讀書是最有用的事”被人們傳頌。

作為應屆畢業生,拿到201萬年薪的OFFER,左鵬飛的努力自不必說。且他各方面的因素彷彿都達到了幾乎完美的狀況:有願景、有明確的目標、在從事的工作中感受到樂趣、又有行動力能堅持。他不成功誰成功?

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支撐高額年薪的,除了左鵬飛讀博期間努力做到了非常非常outstanding,不可忽視的是他努力奔跑的賽道:計算機行業。

我有不少博士朋友,每天10多個小時心無旁騖泡在實驗室、早早把科研作為畢生奮鬥事業的也有。假設他們也同樣做到了行業內非常非常outstanding,他們能同樣被這麼多企業丟擲200、300萬年薪的橄欖枝嗎?

對於大多數專業,答案大概率是否定的。

公司付給我們的薪酬,大概率與我們給公司創造的收益成正比。而公司所處的賽道,決定了其對每位員工貢獻的變現能力。公司變現能力強,員工才更容易獲得高薪。

在這一點上,頂尖人才和咱們普通人才,要面對的市場是一樣的。

舉個極端的例子。在汽車替換掉馬車的年代,市場對馬車修理工的需求銳減,而汽車修理工作為新興崗位肯定是供小於求的。這時候,一位只有三腳貓功夫的汽車修理工,很可能比一位一流的馬車修理工賺得多。

選對賽道,事半功倍。

3

前段時間看到一個新聞。廣東一名13歲的女孩輟學離家出走,想跑去廣州打工。父母心急如焚,四處找尋,萬幸的是,在警方的協助下,父母在車站找到了孩子。

每次看到這樣的新聞,我都一聲嘆息。

太幼稚的孩子,以為學校是地獄,社會才是天堂。殊不知,社會的殘酷超出她的想象。

她從來不想:一個十幾歲的女孩,沒學歷,沒技術,什麼都幹不了,去了城市,怎麼生活?遇到壞人,怎麼脫身?

文友魚白說過一件事。

他們公司的市場總監康總,高中畢業以後也動過打工的念頭。

康總的父親雖然只是一個清貧的小學老師,但他說了一段話,改變了康總的想法:

“孩子,把你從小學供到大學,要十好幾年。如果不給你讀書了,省下來的學費有好幾萬,加上你去打工掙的錢,怎麼也有三四十萬吧?

“但我和你媽不圖這錢。我們再窮再苦,也要供你讀書,只有這樣,你將來才能不止掙一個30萬。”

今天,康總坐在辦公室裡指揮部門工作,年薪30萬。所以說,讀沒讀過書,眼界格局是不一樣的,底氣也是不一樣的。

知乎上有個提問:那些出身底層的孩子,假如當時沒有考上985或者211,會損失和錯過什麼?

有一個6.7K的高贊回答,其中兩句直擊人心:

“這個社會,正在經歷你跑步都跟不上的時代,而你大把的時間正在荒廢。讀書,可能是這個世界上你能抓住的、為數不多的,能夠提升自己生活圈子的方式。”

人類社會在本質上是由一個個的圈子組成的,圈子之間門檻森嚴。

坐A380頭等艙的人,心血來潮,也可以去坐坐中巴,可是大多數坐中巴的人,恐怕不會有機會坐上A380的頭等艙。

這就是差距,也是隔閡。

在圈子與圈子之間,只有非常狹窄的縫隙可供流動,也只有屈指可數的方法可以讓你在有限的時間裡實現圈子的跨越。

讀書,就是一張大門的入場券,讓你至少有資格和出身比你好的人認識,或是同臺競爭。

貧窮就像遺傳病,很容易傳了一代又一代。而讀書,也許是打破代際傳遞的最好方式。

有些路,年輕時不走,將來就要千難萬難。

過去的選擇雖然無法改變,但是,當我們不斷用賽道思維覆盤生命裡已經發生的事件,選對了事半功倍的,選錯了事倍功半的,在日後的人生裡,我們便更有可能做出正確的決策,使自己的發力點跟上時代的大勢。

——END——

【分享職場智慧,解讀熱點話題。這裡是文化行業人才招聘的權威平臺,投稿與合作請聯絡:[email protected]

最新評論
  • 1 #

    中國需要這樣的人才,中國企業需要這樣的人才,要不是華為開出這樣的薪水,這哥們估計已經出國了

  • 2 #

    稅後130萬左右人民幣,一年用掉30萬。要努力工作8一10年才能在深圳灣付一套房首付,然後再欠下4千萬(加利息)的房貸。

  • 3 #

    好像也不是很辛苦,我研究生的時候隔壁實驗室作息比這個要求高

  • 4 #

    十萬分之一的那個學神,爭取吧,做百萬人當中的那個大神,然後再爭取,做千萬人中的院士。我剛開始也想孩子這樣,後來經歷了也看看對比了身邊的朋友,把目標定在了普通人,健康快樂就好。

  • 5 #

    選擇騰信雲,京東雲,螞蟻金服(即將上市)要期權難道不比華為強,華為是非上市公司。

  • 6 #

    那些說讀書沒用的噴子呢?

  • 7 #

    不當老師可惜了!國家需要你!孩子們需要你!

  • 8 #

    晚上6時30分到9時30分在實驗室,有時會待到10時多,才回寢室睡覺。——很快就有機會到12點回去睡覺了

  • 9 #

    因為上天給的天賦成功,卻最喜歡用勤奮來標榜自己。底層的苦力才是最勤奮的人

  • 10 #

    現在就看社會貢獻了,社會是認產出不認文憑的地方

  • 11 #

    老子的研究生三年到晚上一兩點,而且大部分同學都是這樣的

  • 12 #

    父母把這好訊息通告親戚,這會以後有好戲看啦

  • 13 #

    有些路,年輕時不走,將來就要千難萬難!

  • 14 #

    這作息時間,比it加班輕鬆啊

  • 15 #

    你怎麼不去蘋果公司啊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你已被好友刪除,微信是這樣偷偷提示你的,太扎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