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現在,快遞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2019年12月16日,中國快遞年業務量突破600億件。據統計,16年以來,國內快遞包裹量每年以新增100億件的速度邁進,佔全世界包裹總量一半以上。

在行業規模不斷擴大的同時,順豐、三通一達等頭部企業的市佔率也在不斷提升。其中中通快遞的表現最為突出,今年“雙十一”當天訂單量超2億件,攬收量超1億件,創下行業新紀錄。“雙十一”第二天,其全年累計業務量超過100億件,成為國內首家年業務量突破百億的快遞企業。平均算下來,每天要派3165萬件,這相當於該公司五年前的全年包裹總量。

公開資料顯示:成立十七年的中通,是一家集快遞、物流及其他業務於一體的大型集團公司。目前擁有約3萬個服務網點、89個分類揀選中心、超過6600輛長途車,網路通達全國98%以上的區縣,鄉鎮覆蓋率超過九成。在行業內實現用最短時間日業務量破百萬、超千萬件,預計今年市場佔有率有望突破20%。

提起快遞,自然繞不開浙江桐廬。上世紀90年代初,原本在杭州一家印染廠打工的桐廬年輕人聶騰飛,創辦了申通快遞的前身盛彤。此後,民營快遞企業如雨後春筍般冒出:聶騰飛的工友詹際盛創立了天天快遞、弟弟聶騰雲成立了韻達,同鄉喻渭蛟創立了圓通,賴梅鬆則成立了中通。

賴梅松原本是做木材生意的,而且小有成就。轉行做快遞時,他的想法其實很簡單,就是多賺點錢讓父母過上好日子。如果做不好,就退回去做木材生意。結果沒想到,這個“三通一達”中起步最晚的小弟,卻成功實現後來居上,成為行業領頭羊。

中通靠什麼逆襲?這一切還要歸功於賴梅鬆大膽的創新。在成立的第三個年頭,便率先成為業內第一個開通跨省班車。正是這一舉動成功打開了局面,讓企業順利度過初期的困難。再後來為了擴大份額,他成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推出了有償派費。不過最關鍵的,還是搭上電商紅利快車,業務量突飛猛進。

眼看行業發展前景廣闊,賴梅松果斷投入資金進行基礎能力建設,買土地、建倉庫。近幾年更是加大對新科技、新裝備的投入,例如與中科院合作研發自動分揀系統,實現裝置中國產化;應用智慧稱重掃描裝置以配合大件和集包分揀,做到快速完成掃描、稱重和測量體積,以及資訊錄入上傳、比對檢測等。按照規劃,明年所有分撥中心將實現無人操作。

今年第三季度,中通實現營收52.658億元,同比增長24.4%;淨利潤13.077億元,同比增長23.4%。不只是業務量,在利潤上也超過了順豐(12.1億元)。截至12月20日,公司市值達到179.14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255億元)。

隨著快遞的日益普及,行業競爭逐漸走向了拼服務的階段。儘管暫時處於領先地位,但中通顯然還不能放鬆。正如賴梅鬆所言:“建立新里程碑的同時,我們要時刻警醒,保持高度的責任感、緊迫感、甚至危機感,要不忘初心、再接再厲、跑長跑遠中國快遞馬拉松。”

最新評論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沒有中國數十萬億的虧本基建,拼多多不可能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