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對一款出行應用,會有多大的想象空間?
也許在你看來,高德已經是目前最好的出行應用,但如果說,一款 APP 可以做到高德+大眾點評+攜程,甚至支付寶呢?
這並不是紙上談兵,當用戶和流量有了保證,新的業務往往只需要一個創新性的場景。
就好像 2013 年才上線的微信支付,起初並不被重視,絕大多數的觀點都是即時通訊和支付是兩片沒有交集的領域,甚至微信支付一度趨於邊緣化。而當紅包場景和支付功能被實現後,完全為微信的上億使用者打開了另一扇門,讓微信支付能夠和 10 年前就佈局成為第三方支付領域老大的支付寶分庭抗禮。大家這時候才發現,原來即時通訊和支付領域居然可以產生如此規模的想象空間。
就在剛剛,知名出行應用 Maps.me 宣佈完成了 5000 萬美金的種子輪融資,Alameda Reasearch 領投,加密風投 Genesis Trading 與 CMS 等機構參投。或許,同樣的故事,我們不久就會在歐美看到。而這一次,是出行與金融的結合。
http://Maps.me 1.0 應用Maps.me 1.0 是一款離線導航應用,提供路線規劃、地圖指南等服務。2020 年 11 月,俄羅斯網際網路巨頭 Mail.ru 宣佈將 Maps.me 以約 2000 萬美金賣給 Parity.com Group。資料顯示,這款應用目前擁有著 1.4 億註冊使用者和在疫情期間依然堅挺的 6000 萬年活躍使用者。
隨著比特幣價格水漲船高,在機構的引導下,關注比特幣的散戶越來越多,渠道的豐富也為加密貨幣領域帶來了新的流量。自從 2020 年 11 月份,支付巨頭 PayPal 宣佈註冊使用者可以購買比特幣後,使用者透過 PayPal 交易比特幣的日交易量已達 2.42 億美金。
這是傳統巨頭進入加密貨幣行業的示範標杆,相比於任何一個巨頭,加密貨幣行業的使用者量都不算龐大,如果能夠將上億使用者量帶入加密貨幣行業,不僅能讓圈外使用者更加了解加密貨幣,也可以達到為行業引流的效果。
這就是 Maps.me 2.0 要做的事情。將 1.4 億新流量,注入加密世界,尤其是經歷了一年瘋狂發展的 DeFi 領域。
要知道,1.4 億使用者放在加密貨幣世界,足夠形成一個巨頭。美國最大的加密貨幣交易平臺 Coinbase 使用者量 3500 萬,知名加密數字銀行 Revolut 使用者量 1200 萬,歐美知名加密友好型券商 Robinhood 使用者量 1300 萬。Maps.me 的使用者量,甚至超過了這些知名加密公司使用者數量之和。
這是 1.4 億對加密貨幣有著高接受度的的圈外使用者,藉助加密貨幣行業現在火爆的金融生態,如果透過 Maps.me 成功轉化,會讓 Maps.me 有潛力成為最大的金融專案之一。
MAPS 代幣將新流量引入加密貨幣世界,在 Maps.me 應用中,最重要的基礎就是 MAPS 代幣。
MAPS 的預計分佈為:5% 的通證分配給私募投資者;5% 的通證分配給 IEO 和初始流動性;20% 的通證分配給 Serum 社群基金;20% 的通證分配給 MAPS 社群基金;5% 的通證分配給流動性與通證發展;10% 的通證分配給生態合作伙伴;15% 的通證分配給專案開發人員;10% 的通證分配給產品研發;10% 的通證分配給生態成長與行銷。
據白皮書顯示,MAPS 代幣總量 100 億枚,其中 10% 已經解鎖;剩下 90% 將在上線一年後,分六年完成線性解鎖。也就是說 MAPS 上線初期預計流通量最多為 10%(10 億枚)。
MAPS 的價值支撐是平臺利潤。Maps.me 2.0 上線後會為使用者提供各類金融服務,隨之會產生各類收益,比如使用者在平臺內的交易,或者是在預定商家所收取的手續費等等。
這在傳統金融中早已常見,信用卡是最熟悉的例子,在使用信用卡支付時銀行會收取手續費,而美國的信用卡手續費高達 2%。這些也會在 Maps.me 上覆制,但不同的是會比傳統金融的收費比例小很多。
在扣掉 Maps.me 平臺營運成本後,Maps.me 會把淨收益的 100% 回饋到 MAPS 代幣持有者,比如可以將淨收益用在回購 MAPS 代幣,將其銷燬減少流通量;又或者是依照比例分配給 MAPS 的持有者。
不僅如此,不論是商戶還是使用者,只要持有 MAPS 便可以透過持有量的不同配置來獲得不同的獎勵和服務。
對使用者來說,持有 MAPS 比例越高,獲得的商品折扣越高;對於商家來說,持有 MAPS 的比例會和廣告位的激勵有關,這種模式類似於航空里程,里程累積越長,獲取的服務自然不同。
除了 MAPS 這個基礎,在 Maps.me 2.0 中,使用者的加密貨幣資產會儲存在一個內建錢包中,這是 2.0 版本的另一個創新,應用內的上億使用者,可以透過內建錢包,享受到 Maps.me 帶來的所有金融服務。
金融服務http://Maps.me 2.0 的新場景使用者體驗在新版本中,Maps.me 升級了使用者介面和使用者體驗。
使用者介面更加簡化直接,讓使用者更方便快捷地找到各個入口;而內建錢包的出現,更方便於平臺內的眾多使用場景。
Maps.me 不需要透過第三方機構,就能在 APP 內支付,同時讓更多使用者在應用中使用 MAPS 通證,從而增加使用者粘性,提升活躍度。
提升使用者體驗還不夠,DeFi 世界的高收益理財才是吸引使用者的核心。
DeFi 理財2020 的宏觀環境基本上可以歸納成一個詞,放水,這是一場史無前例的放水。
從上圖可以看出,美聯儲、歐洲央行,以及日本央行在今年的貨幣發行量急劇上升,其中以美聯儲最為明顯,美元發行量在 2020 年中以近乎 90 度的幅度拉昇。
各種央行的利率整體也均處於下行趨勢,美國、英國、日本都已使用零利率刺激經濟,而瑞士更是啟用了負利率策略。
相比之下,加密貨幣的去中心化金融世界的利率卻相當瘋狂,流動性挖礦的出現讓 DeFi 世界的發展速度遠超人們想象,生態賽道越來越細分,包括借貸、交易、保險、利率掉期等領域愈加豐富。
最吸引流量的還是 DeFi 專案的年化收益率,不說某些 DeFi 專案動輒上百的年化利率,在 Compound、Aave 這樣的主流 DeFi 借貸平臺的存款利率也能達到近 10% 的年化。
這要遠好於負利率。
在 Maps.me 2.0 內,將會為使用者提供 DeFi 存款服務。內建錢包可以直接接入基於高效能公鏈 Solana 和去中心化交易平臺 Serum 上的 DeFi 借貸協議,為使用者提供高於傳統市場利率的儲存產品。
而之所以會選擇 Solana 和 Serum,一方面是因為 Solana 每秒交易量可達到 50,000 筆,同時手續費幾乎可以忽略,平均 每 100 萬筆交易總手續費為 10 美元,相當於每筆交易平均只需要 0.00001 美元。相比於以太坊公鏈,新使用者可以做到幾乎對手續費無感,同時效能堪比中心化應用。
另一方面基於 Solana 建立的去中心化交易所 Serum 則可以提供更加豐富的金融生態系統,包括借貸、交易等主流 DeFi 應用,對於沒有基礎的新使用者來說,這無疑是當前最好的選擇。
支付服務Maps.me 2.0 的「紅包」就是支付。
每年有上千萬使用者會在平臺上做出行消費,包括定酒店、買機票等等,和所有的出行平臺一樣,Maps.me 也會對使用者抽成,但抽成比例遠低於行業平均水平,使用者在 Maps 平臺內可以以更低的價格預定其他平臺同樣的服務。
目前,Maps.me 已經與全球知名的出行機構 Booking.com 和 Expedia 達成合作,這兩家平臺幾乎覆蓋了全球任何國家地區。換句話說,在 Maps 平臺內,使用者的體驗和在 Booking、Expedia 幾乎無異,但成本更少。
當支付習慣被培養固定,錢包內的金融服務獲得流量也會水到渠成。不僅是 DeFi 理財,加密貨幣世界的結構化金融產品也都會在將來上線 Maps.me 平臺。
結構化產品對於這些新使用者來說,加密貨幣領域完全是一片陌生的海洋,海洋裡有寶物,但往往也會伴隨著風險。而加密貨幣的二級市場中,投資虧損的案例遠比暴富的故事豐富,而新使用者會受到虧損的風險也更大。
由此 Maps.me 將會提供結構化的理財產品,產品背後的底層設計思路可以包含槓桿、期權等等模組,但使用者無需瞭解,使用者只需要知道這款產品能夠帶來更高的收益率。使用者可以把 Maps.me 2.0 看作是一家銀行,提供著傳統金融觸及不到的資產服務。
5000 萬美金的融資金額這個數字就足以說明 1.4 億新使用者進入加密貨幣的 DeFi 領域會帶來多大的想象空間。相比目前的加密貨幣領域,不管是中心化金融還是去中心化金融,1.4 億新使用者都不是一個小數字,如果成功轉化,加密貨幣領域一定會被傳統金融重新定義。
從僅有離線地圖服務的 1.0,到擁有出行、支付、金融服務的 2.0,Maps.me 完成了從傳統網際網路到區塊鏈行業的轉變,同樣,Maps.me 2.0 的思路也打開了加密貨幣行業的另一條通道,行業的快速發展會吸引越來越多的新企業跑步進場,這次是 Maps.me,下一次能帶來上億新使用者的又會是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