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平臺壟斷下的原罪

近期有兩個大新聞屢次登上了新聞熱榜,第一、阿里上市前被緊急叫停。第二、蛋殼公寓出問題。

在這些App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便利和實惠的同時,大家有沒有想過這樣一個問題:在這些App的幕後,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資本大佬在操控,資本大佬的核心詞是“資本”,資本有什麼特性呢?馬老人家的《資本論》裡有很精闢的闡述,有興趣的看官可以自行百度一下。

當資方發展到壟斷這一層級,基本上就是一個行業巨無霸的存在。在相同的行業賽道里,如果再有個別不知死活的競爭者想要以一匹黑馬的身份殺入,其結果基本上只有兩個:1、死的無聲無息。2、被壟斷集團收購。

壟斷寡頭對於消費者,甚至是行業競爭者的優勢是壓倒性的,規模、資金、技術、資訊、法務、人才、市場佔有率等等,無論在哪一方面,都可以形成對對方形成碾壓行的降維打擊,就問你怕不怕!

當下比較流行的詞語是“韭菜”和“智商稅”,有些人當韭菜和繳納智商稅是因為貪念,總想著不勞而獲。但有些人被當作韭菜收割那確實是挺冤枉的。

舉幾個形象的例子說明!

Ex. 1 下週回國-賈布斯

這四個字很熟悉吧,著名老賴賈布斯的名言。

且說樂視系風頭正進的那幾年,雖然大家都沒有聽懂和看懂賈布斯的“生態化返”是個啥意思,但這並不妨礙這個著名的會講故事的PPT公司壯大發展。君不見一眾明星大咖紛紛站臺投資賈布斯的企業,結果大家都是知道的,但你能說那些明星大咖什麼的是由於智商不足被賈布斯忽悠投資,最後被割了韭菜嗎?

Ex. 2 OFO小黃車

諸位看官,看看你們手機裡還沒有解除安裝的小黃車App裡排隊退押金的人數,以及自己還有多久才會被退押金,是不是有一種滄桑感油然而生?小黃車一夜之間千樹萬樹梨花開般出現在大街小巷的時候,幾乎所有人都在為這個創意瘋狂打call,真香有沒有。

Ex. 3 租戶繳了房租,房主沒有收到錢,一問之下,中介某殼出了問題。

大家有沒有想過,一家赴美上市的公司為啥能做出這事兒了來?

透過現象看本質唄,這麼做就兩個解釋1、資本有錢玩得起。2、資本有錢玩得起的前提下,要儘可能快的跑馬圈地。

我們平頭百姓要什麼?無非是價廉物美,然後再價廉一點。而平臺方為了爭奪市場資源,面對存量基本不變的二房東業務,那不要趕緊簽約啊!問題是這個賽道里可不止某殼一家,各路豪強都在逐鹿長租市場,於是有了競爭,於是有了不符合客觀市場規律的高價收房,同理可證的低價租房。

這個模式有點對賭的意味,假如某家做長租業態的企業能夠在短時間內完成跑馬圈地和佈局,就算之前面臨鉅額虧損,但市場是打下來了,壟斷地位基本形成,後面就慢慢調整唄。問題是市場可不是隻有你一家,住宿業這個賽道既沒有什麼高深的技術壁壘,也沒有市場準入機制,長租業務的底層邏輯一點也不復雜,你能做我也能做,你能找VC,我還會做PPT呢!這就註定了各路長租豪強的一頓猛如虎的輸出,然後根據市場的規則,優勝略汰,二八定律,為數不多的幾個巨頭勝出。

可問題的關鍵是這個長租業務實在是太燒錢,燒錢也就算了,由於經營的期限比較長,回本又慢,就算有資本加持,那資本也不是美聯儲,沒錢了就印鈔啊,於是乎在大家普遍錢緊的時候,各種套路就來了:騙租,租金貸、跑路、兩頭騙、單方協議等等等等數不勝數。任憑你口吐蓮花,沒錢就是沒錢,任憑你手段再高明,六個蓋子八個碗,總有蓋不過來的時候,翻譯成人話就是:出來混,遲早要還的。

現如今,中國的社會經濟在飛速發展,各種新業務、新業態層出不窮,雖然有各種法律法規的監管,但諸君是否想過這樣一個問題,對於法律法規的監管來說,監督管理的大多是現有的,或者過去曾經發生過的。而對於新的東西,特別是法律界定存在模糊的地帶,法律法規建設是相對滯後的。當然這個也不能怨法律法規,就像是電腦病毒,肯定是先出現病毒,才出現防毒軟體,先出現漏洞,再出現補丁,道理很簡單。

14
最新評論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國產刻蝕機巨頭崛起,11年從65nm到5nm,無懼美方的打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