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晶片製造有三大核心環節:薄膜沉積、光刻與刻蝕。其中,光刻環節成本最高,其次便是刻蝕環節。光刻是將電路圖畫在晶圓之上,刻蝕則是沿著這一圖案進行雕刻。這一過程中,會用到的裝置便是刻蝕機。

相較於中國在光刻機領域的巨大短板,在刻蝕機領域,在以中微半導體為首的刻蝕機巨頭的帶領下,中國刻蝕機已經達到了世界領先水平。

從65nm到5nm

中微半導體成立於2004年,由刻蝕機行業風雲人物尹志堯一手建立。尹志堯是矽谷最有成就的華人之一,曾在英特爾、LAM研究所、應用材料等企業供職,在半導體領域有著20餘年的經驗。

在他60歲,尹志堯放棄百萬美元年薪,頂著美國重重壓力,帶著三十餘人精英團隊回國,並建立了中微半導體。

中微半導體成長十分迅速,11年的時間,便從65nm來到了5nm。

2019年末,中微半導體的5nm刻蝕機獲得臺積電認可,成功用在其生產線上。這標誌著,中國刻蝕機已經達到業界先進水平。

隨著中微半導體產能的逐漸提升,以及在國產替代大潮的推動下,中微半導體將在刻蝕機領域佔據更多的份額。

而且,尹志堯在第二屆中國芯創年會上表示,中國裝置公司必須進入國際市場。這意味著,中微半導體還將衝擊海外市場。

無懼美方的打壓

中微半導體的發展引起了美方的警惕,因此,日前中微半導體被美國國防部列入“中國涉軍企業名單”。此前,中芯國際也遭受了這一待遇。

對此,1月15日中微公司迴應稱,這一情況對公司生產經營沒有實質影響,公司目前進出口業務情況一切正常。

中國半導體產業起步晚,國產化率較低,在刻蝕機領域也是如此。

刻蝕機制造難度雖較光刻低,但半導體工藝製程微小且複雜,而且半導體工藝製程的不斷進化與結構設計更新,都給刻蝕機的製造帶來了不小的挑戰。

如今,泛林半導體、應用材料、東京電子是全球前三大刻蝕機巨頭,佔據了半導體刻蝕機領域94%的市場。而中國企業的佔比仍是十分有限。

但在中微半導體、北方華創等企業的快速崛起下,國產刻蝕機已經迎來曙光。相信,國產刻蝕機不久後也能在國際市場上大放異彩,令人期待。

16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英偉達新卡曝光:GT 1010即將上市,物理超度GT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