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外賣APP,系統會自動推薦你喜歡的美食;開啟資訊APP,系統自動推薦你想看的文章;開啟旅遊APP,系統自動推薦你想要的機票……
這些APP演算法如此強大,根本原因就在於使用它們,使用者就必須進行通訊錄、相機、麥克風等各項授權。
允許還是不允許,這是個問題?
作為使用者的你,
是否想過這些平臺在獲取授權後,
這些資訊如何儲存?
流向何處?有沒有相應保障?
其實,通過授權,使用者的社會交往、行為喜好、生活規律、賬號密碼、照片視訊等隱私資料,甚至還包括商業機密檔案都可能被一些不法分子用來牟利。
這兩年,伴隨網際網路飛速發展,非法盜用個人資訊的案件增多:
為保障個人資訊保安,中國立法和監督機構也採取了一些措施。
1
今年1月,中央網信辦、工信部、公安部、市場監管總局等四部門聯合釋出《關於開展App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資訊專項治理的公告》,並在全國範圍內組織開展App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資訊專項治理。
2
2020年1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密碼法》將正式生效。《密碼法》實施後,不僅能更好保護公民個人資訊保安,更推動中國密碼科技進步和產業發展,構建完善的密碼法律體系。
3
2019年12月20日,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發言人透露,明年將把個人資訊保護法的立法工作列入計劃,將制定個人資訊法、資料安全法。
對此,網友們紛紛表示↓↓↓
除了依靠國家立法監督,在資訊時代中的你我,都應該了解一些個人資訊保護知識:
個人資訊保護指南網路註冊需注意
二維碼掃描要小心,程式來歷要摸清
電子產品不亂丟
快遞、外賣單等個人資訊紙張不亂扔
社交網路個人資訊少曝光
公共場所WiFi連線需謹慎
陌生連結不要點,保證密碼多樣性。
都學會了嗎?
編審:陳彥暘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