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鄧曉進
京東為什麼要做物流?
去年,京東集團董事局主席兼CEO劉強東在牛津大學賽德商學院演講時給出了答案:“2007年底,我發現全年72%的投訴都是來自於物流,我們賣的產品太高值了,被偷竊掉包的風險也大,所以說我一定要做物流。”
十多年前,中國物流行業普遍存在效率低下、成本高、服務意識差的問題,憑藉良好的口碑、快捷的速度、貨到付款等創新服務方式,京東物流迅速崛起,成為京東的“護城河”。
2017年4月25日,京東物流正式宣佈獨立運營。也正是“獨立”這一動作,讓其獨立上市的猜測甚囂塵上。
近日,有外媒報道,京東的物流部門已與多家銀行就潛在的海外IPO進行了初步討論,上市地點為美國紐約或中國香港,此次IPO籌資80億~100億美元,對應估值為至少300億美元。
京東物流獨立運營這兩年多,有人認為其是京東最大變數、利潤吞噬者,有人質疑其能否走出溫室、參與市場搏殺,有人擔憂其品質是否會下降、降低消費體驗,然而隨著京東物流逆勢抗壓、扭虧為盈,上述論調逐漸消散。
那麼,處境改善之後,京東物流萌生向資本市場投石問路的念頭,也合情合理。
被逼出的“獨立”早些年,馬雲與劉強東就物流是否需要自建有過嚴重分歧。
自建物流是一把雙刃劍,優勢為便於電商平臺把控完整的購物環節,提升倉儲、運輸、送達的效率,確保物流服務品質的一致性、穩定性與高黏性;劣勢為平添了電商平臺運營成本,為了鋪設龐大的物流網路高投入在所難免,而要維繫這個網路、管理數以萬計的員工,難度不言而喻。
不過,這個分歧逐步取得共識,菜鳥網路從鬆散走向整合,京東物流從封閉走向開放。
2016年11月23日,京東宣佈“京東物流”將以獨立品牌向社會開放其物流服務,嘗試從封閉走向開放。
五個月之後,運營也正式獨立,原京東集團高階副Quattroporte、京東商城運營體系負責人王振輝將出任京東物流CEO,直接向劉強東彙報。
京東物流CEO王振輝
王振輝立下誓言,花五年時間將外單收入佔比提升至50%,整體規模達到千億元收入水平,成為集團的重要業績基石。
在獨立的背後,蘊藏著劉強東的特殊考量:京東物流要從成本中心轉化為利潤中心。
京東物流虧損年年,到了不堪重負的地步,多名證券分析師認可這個觀點:“京東約6成的毛利潤被物流成本吞噬。”
據公開資料顯示,京東物流2017年第一季度淨利潤為-3.09億元,來自京東商城的收入佔比為82.26%,高度依賴京東商城的輸血。
不逼一下,永遠無法突破自我。
物流業務繼續留在集團中,一方面無法釋放活力,缺乏血性擴張的內在動能,另外一方面無法獲取外部融資,從而攫取更大的養分。
但這只是京東物流邁出的第一步,成熟市場的考驗與壓力也隨之到來。
覆盤企業痛點走出溫室,意味著京東物流需要參與市場的白刃戰,與血雨腥風中廝殺出來順豐、三通一達正面對壘,搶奪增量市場。
這條路不好走。
王振輝曾坦言:“開放這兩年多來,每天都在變革,也每天都在踩各種坑。畢竟以前我們只是服務京東。”
今年4月一封京東內部信透露,京東物流2018年全年虧損超過23億元,已連續十二年虧損,“如果再虧下去,京東物流融來的錢只夠虧兩年。”劉強東發出了警示。
據企查查顯示,京東物流於2018年2月展開戰略融資,金額為25億美元,投資方包括工銀國際、招商局資本、高瓴資本、騰訊投資、紅杉資本、中國人壽等名聲顯赫的機構。
焦慮之下,是求生欲的大爆發。
京東物流處於困難模式的問題主要集中在管理鬆散,激勵機制不到位;區域或偏遠市場開拓乏力;物流業務自限性大。
因此,從這些點來突破成為當務之急,於是京東物流進行了一系列大刀闊斧的改變。
首先,啟用高管末位淘汰制。
其次,取消其快遞員的底薪,增加快遞收件任務,並將公積金繳存比例從12%下調到7%,所做一切就為鼓勵快遞員攬件提成:“原來的薪酬結構已經不適應新的模式,無法對績效優異的員工體現出足夠的激勵。”
再次,發力下沉市場,大舉進入3~6線城市,那裡是電商的主戰場,也是物流的必爭之地,潛藏著增量富礦。
另外,放開個人快遞業務,目前該業務拓展到上百個城市,到了今年10月22日,又接入快遞100平臺系統,放開第三方下單入口,不再侷限於自家入口。
最後,持續降低履約費用率(物流成本與淨收入的比例),2016~2019年Q3京東履約費用率處於下降通道中,從獨立前的8.7%下降到6.5%,經營壓力逐年減小。
變革初見成效。
王振輝在2019年Q3財報電話會議上透露:“本季度,外部訂單收入佔到了京東物流收入的40%,明年這個比例還會繼續增加,利潤也會穩中有增繼續提高。”
換而言之,京東物流終於扭虧為盈,有了IPO的底氣。
上市之前,京東物流可以不公開利潤表、負債表與現金流表,但上市之後就要接受資本市場的考驗,福斯也可知曉京東物流為何能在短短一兩年內扭虧為盈。
巨頭戰事升級下的難題登陸資本市場,好處不言而喻,攫取源源不斷的養分,投入軟硬體升級、業務延伸。
譬如短短二三年,順豐發債融資20億元,定增融資78.22億元,可轉債融資58億元,協助全資子公司順豐泰森發債融資160億元。
順豐也逐步從一家快遞公司,演變為涵蓋快運、冷鏈、生鮮、重物等領域的綜合物流公司,而這個趨勢已上市的三通一達也在跟隨佈局,不願落人之後。
更為關鍵的是,三通一達還有菜鳥網路作為靠山。
2017年,菜鳥網路在已投入數百億元的基礎上,得到集團承諾未來五年投入1000億元,譬現在年11月8日,阿里巴巴就增資了233億元,在源源不斷資金加持下,菜鳥網路從一個起初鬆散的聯盟變為堅實的物流巨頭。
現在,京東物流與菜鳥網路、順豐三強鼎足之勢已成,各方都在打磨進攻的矛頭。
京東物流的優勢為速度,其較早提出24小時達,在各方追趕之下,策略升級為半日達,渴望繼續保持速度優勢。
要達到這個目的,就離不開智慧物流中心“亞洲一號”的支援,從2014年6月到2019年12月已建成投用25座,未來計劃投用20座,這需要消耗不菲的資金,倘若想減輕集團的壓力,從資本市場融資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亞洲一號”
菜鳥網路的優勢為價效比,對龐大的價格敏感型使用者來說,這點難以被撬動,為此其持續投入智慧倉儲、智慧配送、全球超級物流樞紐等領域的基礎建設,通過大資料、人工智慧不斷降低網路的整體物流成本。
順豐的優勢為高階服務,採取差異化的定位牢牢佔據市場一席之地,特別是在航空樞紐資源、貨運飛機數量上,處於領跑地位。
簡而言之,京東物流勝在時效,挑戰在於成本高企;菜鳥網路勝在低成本競爭,挑戰在於網路協同效率與利益分配;順豐勝在高階盤穩固,挑戰在於缺乏電商平臺的資料流作為支撐。
這是一場鞏固優勢、彌補劣勢的物流巨頭之戰,也是一場與時間賽跑的排位戰,誰都不敢掉以輕心,只能拼盡全力。
那麼,京東物流渴望獲得資本市場助力,也是順理成章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