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2013年7月的最後一天,小米手機發布了一款千元機,售價僅799元。與當時動輒一兩千元的市場均價相比,這款名為“紅米”的4G手機極具價效比,引發了人們的瘋狂追逐。

不過這款手機卻很不容易買到。在當時,手機上網不像現在這樣方便,手機購物也不像現在這樣發達,要想買到紅米手機,主要途徑之一就是用電腦登入“小米商城”下單。由於紅米手機第一批只上市了10萬臺,遠遠低於市場需求,因此小米方面制定了一個遊戲規則:只能在每週二的中午12:00下單,早了沒有,晚了更沒有。

於是,在長達超過半年的時間裡,每週二在臨近中午12:00的時候,總有很多人守在電腦前,等著搶購紅米。可想而知,能搶到的只會是少數,大多數人都是陪跑,其中很多人則是陪跑了一週又一週。漸漸地,有人開始心生不滿了,認為小米公司和它的創始人雷軍這簡直就是在“耍猴”,是赤裸裸的“飢餓營銷”。

“飢餓營銷”這個概念在普通消費者中的普及,小米“功不可沒”。而這兩天,“火鍋一哥”海底撈也跟這個概念扯上了關係。

1 海底撈被質疑飢餓營銷,網友吵翻

1月17日,山東煙臺有網友反映在海底撈吃飯時,疑似遇到飢餓營銷。該網友稱,餐廳內大部分餐桌空著,餐廳外卻滿是排隊的顧客。

餐廳工作人員則對媒體表示,當時正在倒班,安排部分員工休息,會關閉部分割槽域。

一派表示理解,認為不是飢餓營銷:“低峰期員工輪流休息,服務員少了一半,自然得關閉一部分割槽域”。不然服務跟不上,可能會引發新的不滿;

一派認為就是飢餓營銷,並拿之前的經歷來佐證:“他們通常會說半個多小時,你只要說太久了,假裝要走,他們不一會就能給你安排桌!”;

還有一派則表示,顧客“自己選的路,跪著也要走完”:“可以不吃啊”,“人家又沒有拉著你不讓你走!”。

剩下的還有一種觀點,比較少見,但是很霸氣,字裡行間透露出強烈的不屑:

“海底撈還需要飢餓營銷?”

2 海底撈有沒有飢餓營銷?

按常理來講,海底撈是不需要飢餓營銷的。飢餓營銷的目的,是營造出供不應求的假象,而海底撈作為知名餐飲品牌,早就有了無數擁躉,根本不需要“營造假象”。

如果說海底撈沒有主動選擇“飢餓營銷”這種營銷手段,那麼仍舊出現這種局面的真實原因,到底是什麼呢?

當年小米和雷軍被貼上了“飢餓營銷”的標籤,遭遇千夫所指,後來羅永浩做錘子手機,也經歷了類似的場面。——老羅這樣一個真誠而守信的人,怎麼也會做出這種“耍猴”的事?

根本原因在於,他們的手機在上市之初都面臨同樣的問題:產能不足,嚴重不足。“供不應求”不是假象,而是十足的真相。

同樣的理由也適用於海底撈:在那個時段,服務人員數量有限,“產能不足”。可以說,海底撈的“飢餓營銷”不是門店的主動選擇,而更多是客觀條件的限制。

但,這不能說海底撈就是清白的。它有沒有默許“飢餓營銷”的存在?起碼目前還沒有證據幫助它洗刷掉這個嫌疑。如果不是這次煙臺海底撈引發了熱議,恐怕它也不會正面迴應這個問題,就像之前它對待那些類似的評價一樣。

有網友就問了:“既然容易讓顧客造成誤會,為什麼不改?難道是管理不善?”

3 被質疑飢餓營銷,海底撈“為什麼不改”?

被質疑飢餓營銷,“讓顧客造成誤會”,海底撈“為什麼不改”?因為兩個字:

排隊

排隊是所有餐飲企業的“剛需”,包括海底撈。從餐廳角度講,一家餐廳的生意好不好,最直觀的體現就是排隊:要不要排隊,排多長的隊。比如茶顏悅色在武漢的首店開業,排隊時長一度預計長達8小時之久,這便是其生意火爆的有力證明。

從食客角度講,一家餐廳值不值得去,最直觀的判斷標準就是排隊:有沒有人排隊,排隊的人多不多。2005年,演員葛優代言了一家通訊運營商的一款手機卡(對,在2G時代手機卡也有不同的代言人),其中一句臺詞流傳甚廣:“這和進飯館一樣,一條街上,哪家人多我進哪家。”

為了營造生意火爆的場面,吸引更多的消費者,餐飲店各顯其能,有撤椅子“逼”人排隊的,有花錢僱人排隊的(上月有家網紅店因此被罰),為的就是個“氣氛”,以及“氣氛”背後的“利潤”。

而且對於海底撈這樣的餐飲店,排隊才是正常的,不排隊反倒不正常。如果哪家海底撈門店不用排隊、沒人排隊,沒準還真成新聞了,甚至可能引發無端的猜測:“是不是經營得不好啊?”

4 排隊是海底撈們的剛需,但也在反噬它們

俗話說“過猶不及”,排隊作為海底撈們的剛需,其反噬效應也開始顯現了。

這很好理解。因為對於消費者來說,不是誰都願意花兩三個小時去排隊等一頓火鍋的。對於大部分人來說,吃飯不是非吃火鍋不可,吃火鍋也不是非吃海底撈不可。

此外,排隊也容易引來黃牛擾亂市場秩序。仍以茶顏悅色武漢首店為例,因為排隊太久,一杯十幾元的奶茶居然被黃牛炒到了500元,讓人瞠目結舌。對於企業來說,這絕對算不上“幸福的煩惱”——過於離譜的價格引得不少人紛紛吐槽:“不就一杯奶茶嗎?至於賣這麼貴嗎?”

在茶顏悅色這個案例中,因排隊而引發的反作用還體現在:企業疑似被栽贓。因為排隊太火,網上便有人謠傳茶顏悅色僱人排隊,傳得有鼻子有眼,逼得企業不得不專門發文澄清,同時報警處理。

按道理講,排隊對茶顏悅色的反噬更多地屬於“無妄之災”,企業什麼都沒做,就被扣了一口鍋。這並不能作為餐飲企業不該追求排隊的理由。然而它確確實實就發生了,而且無端地牽扯了企業的精力,影響了企業的聲譽。

那麼,對於排隊,餐飲企業該怎麼做才好呢?

5 排隊這個難題,餐企該怎麼解決?

餐廳希望有人排隊,排得越長越好,顯得生意火爆;顧客不希望有人排隊,最好去了就能直接吃。這是一對天然的矛盾,該怎麼解決呢?

喜茶是個值得說的案例。排隊曾經是喜茶的一大特色,但也引發了很多吐槽,其創始人聶雲宸對此“給予了最高的重視也一直在盡最大努力去改善”。主要措施有二:一是加大開店速度,增加門店數量,緩解排隊現象;二是上線小程式,讓使用者在線上點單。

到如今,喜茶的排隊情況比之當初已經得到了較大的緩解,很少有人再吐槽它的排隊了(但“下單後等太久”依然有不少吐槽)。

如果真是這樣,那倒也暗合了一點,而這一點,正是解決餐企排隊難題的關鍵點:從消費者角度出發。

海底撈煙臺門店能上熱搜,就在於它沒有從消費者角度出發,提前做好溝通,儘管自己有充足的理由。

希望海底撈能以此為契機,在全國門店內都提升一下顧客的排隊體驗,也給其他的餐飲企業做一個示範。

17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WIN10出現重大藍色畫面漏洞 可被用於拒絕服務攻擊